中荷已经谈妥,荷兰态度变了,对华出口不再听命美国,要自己做主

中荷双方连谈多场,双方可以说是已经谈妥。而荷兰的态度也开始发生变化,对华半导体出口不再听命美国,决定要自己做主。中荷双方到底谈了些什么?荷兰态度变化的具体表现又究竟有哪些?

众所周知,不久前,我方高层访问荷兰,并接连与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以及荷兰首相斯霍夫进行了公开会面。在与威廉-亚历山大的会谈过程中,我方高层明确表示称,“中方支持两国企业深化互利合作,愿同荷方一道,共同维护全球产供链稳定畅通,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而在与斯霍夫的会谈过程中,我方高层也当场指出,“欢迎荷兰企业扩大对华合作,希望荷方继续为中国企业提供公正、公平、非歧视的营商环境,维护双方共同利益和全球产供链稳定畅通,实现优势互补、共享机遇、共同发展。”

很显然,我方高层的这一系列表态可以说是非常积极,也充分体现了中方对中荷关系的高度重视。众所周知,近些年来,在美国的施压下,荷兰一直都在配合美国,一起对中国进行半导体出口管制。而时至如今,我方高层访问荷兰,作出如此积极的表态,这明显就是带着诚意来解决问题的。

而就在中荷双方谈完后,没过多久,荷兰首相斯霍夫的态度很快就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就在日前,斯霍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对外表示称,他与中方高层进行了重要对话,双方公开谈及了阿斯麦对华出口的问题。不仅如此,斯霍夫还进一步指出,荷兰政府并不预期特朗普会在半导体设备出口政策上有所转变。但是荷兰拥有自主决定出口政策的权利。换言之,也就是以后在半导体对华出口的问题上,荷兰不会再听命于美国,而是要自己做主。

有专家分析称,长期以来,在美国的施压下,荷兰配合美国对中国实施半导体出口管制,这一举措不仅限制了中荷企业间的正常商业往来,也给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稳定与畅通带来冲击。但此次我方高层访问,积极表态,释放出强烈信号,彰显中方重视中荷关系,愿通过合作解决问题的诚意。

令人欣喜的是,斯霍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表态,表明荷兰在半导体对华出口政策上出现重大转变。他指出荷兰拥有自主决定出口政策的权利,不再盲目听命于美国,这体现出荷兰在国际关系中寻求自主性的努力。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半导体产业更是如此。荷兰作为半导体领域的重要参与者,清楚认识到过度追随美国政策,不仅损害荷兰企业利益,也会破坏全球产业链的平衡。

从荷兰自身利益考量,中国是庞大的市场,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消费潜力。荷兰企业若能扩大对华半导体出口,将获得更多商业机会和经济收益。同时,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技术研发不断取得突破,荷兰与中国开展合作,有助于技术交流与创新,实现互利共赢。

这一转变也为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它有助于打破贸易保护主义的壁垒,促进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稳定与发展。各国在半导体领域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技术挑战,推动产业进步。

需要指出的是,荷兰首相态度的转变只是一个开始,后续政策的落实和具体行动仍有待观察。希望荷兰能切实履行承诺,为中荷企业合作创造良好环境。中方也将秉持开放合作的态度,与荷兰一道,推动两国在半导体等领域的合作迈向新台阶,实现优势互补、共享机遇、共同发展,为全球经济的繁荣与稳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