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成了全球化的领航者,美国却按下了暂停键

在今日的美国,来自中国的各种产品和服务——无论是汽车、手机、飞机、电脑、家用电器、抖音(TikTok)、拼多多(Temu)、还是大蒜——似乎都被置于放大镜下进行审视。美国公众舆论将其政治化,向所有美国人宣称,这些中国制造的物品威胁到了他们的安全。

对于在美国运营的中国公司来说,政治问题是他们所面临的最大风险。你可能不知道自己投资并在美国生产的产品——哪怕只是一双袜子——哪一天会被某位国会议员指责为“植入了5G天线,窃听美国人的隐私”或是“收集美国人的脚部皮肤,窃取DNA信息发回中国”。

世界正以惊人的速度变化。

回顾40年前的中国,那时的中国人对美国充满了抵触,将其称为“美国帝国主义资本主义邪恶帝国”。随着改革开放的启动,大量的外国商品、文化和投资涌入中国,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尽管如此仍有许多人对此表示厌恶,到处传播反美和反西方的信息。从可乐被宣传为“杀精饮料”,到肯德基被描述为“使用六翅膀的鸡”,大众汽车德国建的工厂被称为:“剥削中国人民的资本主义血汗工厂”,买东芝电视就叫:“忘却日本侵略的深仇大恨”,比基尼被指:“不道德,有损中国传统文化

时过境迁,40年后的今天,中美两国似乎交换了剧本。

中国在联合国世贸组织和各种外交场合倡导:“开放贸易”、“不能让政治阻碍经济合作”、“共建丝绸之路贸易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搁置争议,共同发展”。

美国人变成了那个乡巴佬:“哦,这对我是威胁,我不要”,“哦,这夺走了我的工作机会,必须禁止”,“哦天哪,他会监视我,阴谋”、“美国优先”、“制造业回流”、“脱钩和去风险”。

于是我们惊讶地发现,原本鼓励中国“开放市场”的美国却开始采取闭关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