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离自己很近 ‘商量’就在身边” 市政协“商量开放日”活动侧记

  春节假期后第三个工作日,济南寒风刺骨,入春后的泉城迎来“倒春寒”。虽然室外天寒地冻,龙奥大厦15楼商量工作室内却宾朋成市,暖意融融。

  当天下午,市政协举办“商量开放日”活动,邀请部分政协委员、基层街道社区、学校师生、市民以及主流媒体等社会各界代表数十人走进市政协机关,感知“商量”、了解“商量”、参与“商量”,推动“商量”更加贴近群众、更好服务群众,为强省会建设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活动中,社会各界代表们满怀热情地走进会场,通过观看《泉城商量》短片,聆听部分代表发言,分组参观体验“商量工作室”、“数字商量”、“成果展示”场景等,近距离了解“商量”,感受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独特魅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自信。

群众赞“商量”

“选题接地气,离百姓很近 ” 

  全国道德模范房泽秋曾参加过一次“商量”活动。再次近距离感知、了解“商量”,她感触颇深。

  “最大感受就是‘商量’接地气,离百姓很近。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政协委员、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和市民代表围坐一起,说问题、谈想法,一起商量找到解决之道,在你一言我一语中大家观点统一了,问题也解决了。”房泽秋盛赞“商量”是一个为民、务实的协商平台。

  高新区舜华路街道舜宁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汪悦也深感认同。“没想到市政协每专题‘商量’的选题也离群众这么近,更没想到‘商量工作室’已经遍布全市各区县。”她表示,去年舜宁社区成立了商量工作室,在该平台先后商量解决了厨房油烟排放、车棚搭建等诸多难题,从根源上解决了社区治理难题。

  汪悦表示,通过近距离感知“商量”,发现社区商量工作室仍有优化提升空间,将继续学习市政协“商量”平台的经验做法,加以完善提升,进一步将其打造成为看得见、好参与、真管用的协商平台。

师生谈感受

“政协的形象更加鲜活起来”

  “我在书本上学了大量关于政协制度优势、全过程人民民主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但感觉比较抽象,不能深刻理解。这次‘商量开放日’活动,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很具体。”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中国共产党历史专业学生王小语表示。

  来自四川音乐学院大一学生窦艾也有类似感受。“这次‘商量开放日’活动,是一堂生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她说,过去对政协的了解相对模糊,更多印象来自书本和新闻,通过这次活动,把书上学到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等知识点变得很生动、很具体,感到政协离我们并不遥远。

  “走进政协,能够更好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了解协商民主制度,涵养制度自信。”来自历城二中政治组的教师张国香虽然对政协有一定了解,但并不清楚政协如何履职。“参观完后,政协的形象在我心中更加鲜活起来,以后再向学生讲政协知识,必然会更生动准确。”张国香说。

  “‘商量’开放日活动让政协鲜活地呈现在市民群众以及学生代表眼前,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的民主制度。”在张国香看来,“商量开放日”活动让大家在参与感知中进一步增进对人民政协和协商民主制度的了解,增进有序政治参与的热情和能力,更加坚定了制度自信。

委员话期待

“把‘商量’协商民主品牌擦得更亮”

  “今天来参加‘商量开放日’活动有种回家的感觉,很温暖也很振奋。”作为一名参与见证了“商量”成长与发展的市政协委员,钟倩对“商量”平台可谓如数家珍。她认为,市政协在不断敞开怀抱,邀请各界群众走进、参与、支持“商量”,“商量”变得更加开放、更加包容、更加有活力。

  在钟倩看来,“商量”之所以能成为济南的金字招牌,主要是以民心民意为准绳,踩着创新的“鼓点”,每一步走得都很扎实。“这次我还怀着满满的期待参加‘商量开放日’活动,希望‘商量’能继续坚持创新,不断进阶,通过数字赋能,让‘商量’离老百姓更近,让委员随时在群众身边,‘商量’协商民主的品牌擦得更亮。”钟倩表示。

  “‘商量’有太多成果让我们委员感到自豪。”市政协委员、济南籍青年演员侯京健表示,能够参加此次活动深感振奋。他说,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以及济南籍的文艺工作者,深感重任在肩,在传播媒介迭代升级的新形势下,将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通过“商量”平台,加深与广大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群众的互动交流,为把“商量”品牌擦得更亮,让“天下泉城”更有底气、更有韵味、更有魅力。

  “与‘商量’一起跃升。”“祝‘数字商量’更好为人民服务。”“让‘商量’之花在社区生根、发芽、绽放。”......活动最后,社会各界代表纷纷在嘉宾提名簿上留下对“商量”的期待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