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间谍进入中国?美国情报头子秘密访华,拜登政府到底要干什么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清源

编辑|t


自进入2023年以来,多国政府高官到访我国,新一轮的外交潮随之而来。

在这轮外交热潮中,美国中情局局长威廉·伯恩斯也秘密到访中国——尽管中美关系紧张,但是外交并未停息。

在这关键的时刻,伯恩斯为何秘密访华呢?拜登政府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呢?

(威廉·伯恩斯)



伯恩斯秘密访华:希望中美保持沟通

据英国媒体BBC报道,在2023年5月,美国中情局局长威廉·伯恩斯秘密访华,双方就中美双边关系展开磋商。

在这次秘密访华活动中,伯恩斯表露了“希望中美情报领域保持互通”的愿景。

这样的期望,也被外界媒体解读为“拜登政府致力于推动中美高层的交流”。

而纵观中美关系的跌宕起伏,每一届美国政府都有着不同的路数。

苏联解体之后,中美关系被观察家认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最复杂的一对双边关系”。

2012年前后,我国经济开始迈向高速和高质量的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发展与壮大;

而美国的相对发展速度放缓,中美两国之间的差距不断被拉近。

中美两国的关系对世界的影响程度,呈现出了不断上升并加速的趋势。

(中美关系跌宕起伏)


显著的拐点——断崖式下跌始于2018年,这一“自由落体式”的关系走向在2021年拜登执政后渐有所缓,开始保持了低水平的震荡与徘徊。

因此,伯恩斯秘密访华的举动,也被认为是拜登政府“要面子,但更要里子”的生动写照。

其实和自己的前任——特朗普相比,拜登显然是更愿意与华对话的那一个。


拜登拒绝与“前任”划清界限

2017年1月,政治素人唐纳德·特朗普接任美国总统。

起初,特朗普獠牙未露,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并未马上出现紧张和激烈,反而保持了平稳的开端。

(特朗普)


就在外界对于新时代的中美关系产生了美好期望的同时,2017底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彻底击碎了中美关系50年的积累成果。

特朗普政府以一种“公牛闯进瓷器店”的姿态,彻底击碎了中美两国的友好交往,挑起了与中国的激烈对抗。

此后,急于寻求连任的特朗普开始了对中国的战略对抗,这一负面基调的根本转向,也使得外界普遍将中美关系视为过去50年的最低谷。

美国政府将矛头指向了中国的社会价值观和社会发展模式,对于中国的“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歪曲解读。

中国智库、媒体和其他机构的正常国际交流活动,也被美国方面扣上了“扩展影响力”的帽子。

中美关系一地鸡毛。

2021年,外界所期望的转机出现了。

(拜登)


但是,华盛顿建制派代表——乔·拜登入主白宫以后,并没有像外界期待那般,恢复奥巴马政府的执政基调,反而紧步特朗普政府的后尘。

拜登上任后一年的言行表明,他基本上继承了特朗普的衣钵。

2021年3月,在刚刚上任两个月,拜登政府就出台了《国家安全战略临时指南》,明确指出中国是“唯一有能力……对稳定和开放的国际体系发起持续挑战的竞争对手”。

现任美国国防的高级官员劳埃德·奥斯汀听证会上也表明,中国是美国目前面临的“最令人担忧的竞争对手”。

(布林肯)


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则隐晦地表明,对于中国的国家定位是“该竞争时竞争,能合作时合作,必须敌对时敌对”。

秘密访华的伯恩斯,在中情局《年度威胁评估》报告中,也将中国的“威胁定位”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将其视为“接近平等的竞争者”,置于对于美国众多“威胁”中的第一个。

拜登就任后,将中美两国的“竞争属性”开始蔓延化,强调中国崛起带给以美国为主的同盟国家和西方世界的威胁,突出强调通过盟国对中国实行联合遏制。

英国每日邮报》指出,“华为公司严重威胁英国国家安全”;

伦敦广播电台主持人马吉德·那瓦兹发布虚假视频,污蔑中国新疆的“种族迫害”;

卫报》和《纽约时报》则联合欧洲其他国家试图抵制中国棉花出口,并造谣中国“强制贩卖劳工”。

(中美关系不可避免地滑落)


凡此种种可以看出,拜登政府对华的竞争态势已然定论,难以回调


寻求对话?拜登政府下美国霸权的隐忧

拜登打压中国的心思一如既往,但是中国的发展却势不可挡。

尤其是中国在中美关系中,更偏重于“求和”:“中国既不会成为美国,同样也无意取代美国”。

我国同拜登政府进行通话的过程中也表明,主张中美双边今后应在国际执法领域、军队建设以及金融等多部门开展友好接触,恢复两国过往的双边对话机制。

同时,在国际经济水平下行的巨大压力下,美国也在思考:暂时的合作,实际上是相当必要的。

在这种情形下,伯恩斯访华就并非是突兀之举了。

(全球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


对于美国而言,巩固霸权是一切的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萎靡与美国的相对繁荣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也使得美国一举成为综合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并且有能力通过“霸权”方式实现其对世界的领导。

美国执政者意识到:促进世界经济的恢复和繁荣,将更加有利于实现美国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从新世纪历任美国总统的执政理念来看:

老布什总统被誉为“危机管理大师”;

克林顿总统强调了美国统领“世界全球化”进程作为其任期内的执政理念;

小布什总统则面对恐怖主义显得矫枉过正;

奥巴马总统则表现出了面对美国衰落的管理和挣扎。

(拜登)


拜登执政后,一改特朗普频繁“退群”的“素人行为”,重新加入巴黎气候协定和WTO,恢复美国在世界主要国际组织机构中的合法席位,以期发挥更大的作用。

对于中国而言,我国完全无意称霸。

“国际格局的现实、中国的国家实力、国际目标、外交战略都决定了中国没有理由成为国际制度的挑战国和威胁国。”

但是美国对这一点存有相当大的疑虑,伯恩斯访华,不可避免地会与我国就这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


重重压力下,拜登政府的选择

中美双方的交流,往往是绕不开“经济”二字的。

《周易·系辞下》中提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蕴含了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从这一思想论断概括当今世界变迁的基本逻辑来看依然如新。

(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政治)


一方面,世界经济版图重心开始自西向东转移,全球经济增长萎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速度和蔓延范围有所滞缓和收缩。

过往的“生产在欧美,原料亚非拉”的旧有分工体系已经不复存在。

全球资源的最优配置,使得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彰显出了欧美发达国家所不具备的先天优势。

但也要认识到,虽然总体上的经济版图重心开始向东倾斜,但世界政治的波动导致了近年来的世界经济不断呈现出保守态势,显露出了快速增长背后的疲态。

西方的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民族主义的甚嚣尘上,使得全球经济的发展动力明显驱动不足。

(全球经济亟需注入新的活力)


2022年,《世界经济展望》杂志刊载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当前全球经济形势表现出的担忧和警告:

“全球经济复苏已经失去动力,分化越来越大,同时通胀风险上升,一些国家甚至出现滞胀风险。这可能对世界经济持续发展构成严峻挑战。”

总体而言,百年变局下的世界经济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但全球经济的萎靡和西方世界的自保又给发展中国家寻求经济复兴带来了极大地威胁和挑战。

美国迫切地希望在变局之中求稳而行,而与我国进行沟通,无疑是最有效的手段。

此外,局部地区的摩擦和战争成为了左右世界格局的“X”因素。

近年来,美国将自身外部发展威胁目标瞄准了世界上的主要大国,制定了对外全面打压中俄等战略竞争对手,要求盟友、伙伴及中间力量选边站队,严重冲击国际社会正常交往。

由于国内政治经济原因,美国不断实行战略收缩,但是为了维持其霸权威望,也为了显示其战略决心,美国正进一步聚焦“重点威胁”,对中俄进行全面打压。

在中美竞争属性相对突出的现实情况下,明确中美两国所处的困境,推动中美两国形成合作共处的共同期许,才能最终实现大国关系的良性发展。

参考资料:

[美]格雷厄姆·艾利森:《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1月版。

傅莹:《看世界2:百年变局下的挑战和抉择》,北京:中信出版社,2021年2月版。

徐锦江,包亚明:《全球城市:文化维度与国际经验》,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21年10月版。

北京日报:中情局局长也改口,是何居心?2023年7月。

环球时报:美国近来为何频频吹风希望安排官员访华?中国专家分析原因,2023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