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军费开支输血,丹麦政府通过立法,“300年历史公假”成牺牲品

在西方国家自行创造的舆论中,欧洲似乎已完全沉浸在安全威胁之中。西方国家频繁谈论欧洲的安全问题,仿佛已经成为舆论的主旋律。这种言之凿凿的说法也导致欧洲国家对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担忧,例如北约要求各国提高军事能力。举例来说,德国最近增加了军工生产线,以生产大量炮弹,声称可“供应全球”。



在强调“军事保安全”的氛围下,丹麦政府采取了一项决定,将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公共假期称为“300历史公假”作为牺牲品,以资助国防开支。据环球网报道,丹麦政府此前提议采取各种措施以增加国内税收,以满足北约设定的国防支出比例要求。因此,政府决定取消“大祈祷日”,允许工人在该日继续工作,从而为国防开支提供额外的超过4亿美元。



显然,丹麦已将“大祈祷日”视为军事牺牲品。然而,这个传统已经存在了300多年,已融入当地居民的生活。因此,当丹麦政府宣布这一消息时,成千上万的丹麦居民走上街头,进行了大规模抗议。他们不愿意看到自己的生活受到“未知威胁”和军事开支的影响。这些抗议者聚集在国家的政治中心,高声疾呼称丹麦政府正在变成“军事补贴基地”,在用丹麦公民的纳税资金供应北约的“军事垄断”,这被认为违反了丹麦法律,同时也损害了所有丹麦公民的利益。



然而,丹麦政府并不认同这一说法。丹麦首相指出,取消这个公共假期不会造成太大的问题,而且可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对公民的影响有限。因此,她表示:“多工作一天并不成问题”。随后,丹麦议会召开了专门的会议,政府提案以压倒性的多数获得通过,废除了已有数百年历史的公共假期。丹麦为了提前完成北约设定的军事目标,将这一历史悠久的假期视为牺牲品。



必须承认,这些行动表明丹麦已经受到北约“战争洗脑”,认为自身和整个欧洲都正面临威胁。然而,实际上,这种观念是由北约灌输的。仅在几周前,北约高级官员呼吁成员国,称乌克兰冲突的影响仅局限于某一范围,但其背后代表的冲突确实严重,甚至已经威胁到欧洲安全。北约高官称俄罗斯已经显露出“严重的战争倾向”,因此所有国家都应提前做好准备。北约官员所说的“提前准备”是指所有成员国立即增加国防支出占比,提前完成任务,同时扩建武器和弹药生产线,以确保北约的“军事垄断”。这是北约不畏威胁的核心目标。

在这种“战争宣言”的背后,丹麦取消了公众假期以提高国防支出。事实上,丹麦只是众多北约国家中的一个,其他国家也在采取类似的举措,比如德国不仅提高国防开支,还增设了炮弹生产线。根据北约国家的计划,这是确保安全的唯一途径。但在全球公众看来,北约国家的举措似乎是在升级冲突。这些国家增加的军事支出,以及德国新增的炮弹生产线,有些将用于支援乌克兰。北约国家提供的武器虽然看似免费,但实际代价远远超出想象。一旦乌克兰获得这些武器,他们必须坚决地与俄罗斯交战。然而,在俄罗斯军事装备面前,乌克兰士兵基本上没有自我保护能力,就像在巴赫穆特的战斗中,乌克兰军队遭受了严重损失,即使用士兵的生命填补也难以守住要塞。综上所述,北约国家目前提高军事支出的行动,根本目的是加剧冲突,让俄罗斯无法退出。同时,这也表明北约根本没有解决冲突的和平意愿,而是在利用冲突满足自身的军事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