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旬,时隔三年的“澳门国际烟花比赛汇演”再度回归,澳门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仿佛一双巨手,捧起朵朵绽放的璀璨烟花。
漫天星火之下,成立刚满两年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下称“合作区”)再创粤澳融合新局面——以“指挥高效、多元联动、智能防控、保障有力”的社会治理综合服务新体系,助推粤澳合作向深度拓展。
科技硬实力: 一屏观横琴,一网管全城
畅通数据流,打通信息大动脉。在数字基础设施支撑下,合作区的社会治理局面正在发生一场质量变革、效率变革。
今年6月,合作区社会治理指挥中心数字展厅建成启用,以构建珠海横琴特色的社会治理体系为主线,通过视频、图表、海报、照片等多种新媒体展示形式,全面展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等七大“治理要素”。
展厅中的一块大屏幕,是合作区社会治理的“中枢大脑”。屏幕上,网格员动向、待处理事件、平安指数、纠纷处置情况等数据一目了然。
“这块屏幕整合了物业城市、综治网格、平安横琴、劳资纠纷化解、志愿服务等资源,实现了合作区社会治理‘感知、分析、预警、指挥、监督’全程闭环管理,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机制。”合作区社会治理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个社会治理综合服务平台,方便合作区社会治理指挥中心统一调度、统一指挥,开展社会治理各领域的日常指挥、调度、案件派遣、跟踪、监督、督办等工作。
除了统筹各部门力量之外,该平台还让每一个市民都有机会参与社会治理,并成为合作区的“管家”。
市民随手拍下城市治理问题并上传,后台就会根据时空信息,自动推动至附近的志愿者、执法人员等终端用户手上,终端用户可实现即时的问题处理;普通市民不仅可以投诉、举报、反映问题,还可以抢单参与问题的处理和化解,每次完成任务还会获取可以兑换礼品的积分。
数字展厅是合作区借助信息化、数字化的科技手段,探索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个生动缩影。在科技加持下,合作区打通了政、企、社、民之间的互联互动,形成了“指挥高效、多元联动、智能防控、保障有力”的社会治理综合服务新体系。
人文软环境:引入澳门团体,共建琴澳互融纽带
琴澳一水之隔,合作区承担着建设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新家园的使命。
今年初,“三大工程”的提出,助力琴澳发展迈上新台阶。其中特别提出,要加快实施“民生深度融合工程”,围绕澳门居民需求深度对接澳门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
在合作区管理机构正式揭牌2周年之际,在合作区就业生活居住的澳门居民已达7000余人。如何搭建琴澳两地民生融合的桥梁,让这些澳门居民更有归属感?
合作区将目光瞄向澳门的社团组织——出于历史原因,在澳门的发展历史中,澳门居民习惯于通过社团维权。回归后,社团的作用从保护澳门居民的权利,转变为更好地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依然受到澳门居民的信赖。
于是,合作区相继引入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澳门妇女联合总会等澳门社团组织,来拉近两地居民的距离。
一直以来,政法工作处持续加强与澳门社会组织的多元协作,积极探索合作区社会治理新模式。以“共建横琴美好社区”项目为例,自2022年与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携手共建以来,为琴澳居民提供服务17316人次,举办琴澳联建活动共计157场,参观接待澳门居民153人次,加快推动了琴澳民生深度融合。
“我们在横琴的服务中心已发展到4个,服务琴澳居民超过50万人次。”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会长吴小丽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迈入快车道,“相信澳门同胞将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合作区与澳门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因此需要发挥社会各界力量逐步探索。”合作区政法工作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合作区将持续探索合作区社会组织“放管服”改革,为社会组织提供政策指导、资金扶持、场地支持,盘活社会资源,激励社会组织发挥更多力量。
来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