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便宜能源就万无一失?盲目乐观了几十年 欧洲开始为过去买单

木叔这篇国际评论,来分析欧洲的能源安全问题。

德国政府10月13日,解密了一份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的评估文件,与此同时德国前总理默克尔也对北溪2号有了新表态。

木叔从中得出的一个判断是:

基本上能看到过去欧洲人对自己的能源安全还是太大意了。而如今欧洲在俄乌战争之后面临如此被动的能源安全局面,这等于是在为过去几十年的盲目乐观买单。

德国政府的这份风险评估于2021年10月26日准备的,默克尔当时是政府首脑。

木叔看到,该解密文件指出,天然气管道的认证“不会危及向德国和欧盟供应天然气的安全”。

该文件称,对于德国和邻国市场来说,由于单个供应基础设施故障而导致安全供应受到严重障碍的风险非常有限。

默克尔几乎同时表达了她的看法,说她不认为当时签署和俄罗斯的能源合作是个错误。

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天然气不是俄罗斯的武器。

默克尔认为,从当时的角度来看,获得俄罗斯的管道天然气是非常合理的,因为俄罗斯比从世界其他地区获得液化天然气更便宜。

她也举出这个例子,那就是即使西方和俄罗斯冷战时期,俄罗斯天然气进入欧洲也没出问题。

德国两位总理

不过默克尔承认,俄乌战争后局势变了,这是一个转折点。

所以她认为,德国新政府必须处理涉及到天然气的新情况,新政府也做到了。这说明默克尔也认可如今德国政府在能源问题上的政策。

客观而言,木叔也认可默克尔的说法。确实欧洲从历史经验上可以得出俄罗斯天然气便宜又好用的结论。

只是他们把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几乎50%的能源都依赖俄罗斯这一个国家,显得太大意,太缺乏战略眼光,也太缺乏风险意识。

因此,如今的欧洲人要为过去的这些大意和缺乏风险意识买单,享受了几十年廉价能源的时代也够本了,如今承受能源依赖转变带来的短暂困境,是不可避免的。

而且为了长久的安全,忍受高通胀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从长远来看,这些不算什么。

这让木叔想到了以色列的情况。

以色列周边都是石油大国,能源便宜得很,但以色列用不了,就高价进口非中东国家的能源,人家几十年就是这么过来的。

虽然民众也抱怨,但经济该发展还是发展,社会该进步还进步,以色列已经是人均4万美元的自由经济体,而周边的这些中东能源大国的老百姓,还在为面纱头巾这类的基本权益在抗争呢!可见他们的生活意义与价值的天壤之别。

所以欧洲人如果真为自己未来考虑的话,就学学以色列吧!

必须要承受短暂的通胀和能源价格高涨的阵痛,这是他们在为政治家们几十年来缺乏战略眼光买单。

由此也得出一个结论,或者说是一个教训——便宜能源不是万无一失的,利益才是永恒的。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中,什么可能都会发生,而且或许突然出现,所以不能依赖任何人。

【所有作品已受版权保护,严禁抄袭、转载,否则将承担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