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潜艇撞了,中美暗战浮出水面!破解美军海狼:拦住“清道夫”

美军核潜艇“康涅狄格”号在南海水域撞到水下不明物体,11人受伤,这个事故可能撞出了美军对中国发动“暗战”的冰山一角。

这一撞,在解放军看来,也许迟早得来,但撞醒了中国百姓,原来“狼”已经来了,就在南海家门口。

对美军来说,核潜艇不能白撞,它也必须要有结论报告。看最近的卫星图像,可以发现,美军“玛丽西尔斯”号(T-AGS 65)海洋测量船在9月下旬就进入南海,随后开始不间断大范围测量。

在海南岛以南,后来沿着越南海岸从北往南作业,在万安滩附近折向东北,又转到南沙附近海域。

“玛丽西尔斯”号的轨迹特点,大纵深,短时间内在南海大范围活动;再一个就是加强对越南的监视,重点仍是中国。

美国好几艘海洋测量船都擅长海底地形、地貌探测,以及海洋气象水文调查,也是南海常客。

“康涅狄格号”核潜艇10月2日撞击,是不是和之前的几条清道夫测量船干活儿不漂亮,不给力有关?

作为战略级大杀器,康涅狄格号来者不善。

它不是一条“孤狼”,体现的是美军从第七舰队锚地日本向印太地区的力量投射,最直接的表现莫过于放狼到中国近海。

海狼级潜艇最多可携带50枚巡航导弹或100枚鱼雷,它设计之初就是用于特种作战,踪迹不定,神龙见首不见尾。

这群狼,本身应该蹲守在北极冰层下,监听、监视俄罗斯,近期突然出现在南海,我们不清楚已经潜伏了多久,如果是初来乍到,路线不熟,导航老旧,导致撞车,也不排除。

因为美军潜艇在南海的存在感,本身就不高,一个根本原因是美军对南海水文信息掌握有限

这解释了近几年来,美军不断在南海搜集南海水文信息、释放检测海流的无人深潜器,和解放军军舰和渔民渔船对峙。

“康涅狄格号”撞击,撞出了美方数据依旧不足的一个痛点!

这条海狼深入南海复杂深水区,是一次孤军冒险,背后涉及美军部署。

公开信息显示,“康涅狄格号”从今年5月后就调往印太,7、8月间在日本近海活动。

而出现在南海,和美军针对第一岛链的“海上施压策略”(Maritime Pressure)形成吻合。

与此相关的事件是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的核潜艇大联手。

如果把这些因素都考虑进来,可以看到,是美军在冒着战况地图不完全清楚的风险下,紧急调海狼到中国近海。

这反应出美军的一种紧迫感,之前对付俄罗斯的包括侦察、监听海底通信电缆的任务,都会在南海得到复制和加强。

可以佐证这一点的是,美国海军发布的新战略指南中,第一次承认“中国和美国的海军军力旗鼓相当”。

美国海军部长德尔托罗(Carlos Del Toro)把中国、军队文化、气候变化、冠疫情列为美国海军面对的四大挑战。

中国军力被列在第一位。

德尔托罗说,中国海军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舰队,中国是一个步步紧逼的挑战,我们必须规划好作战的战略与投资……这是至少一个世代以来,美国首次面对在海军实力上可匹敌、并积极部署军力,以挑战美国原则、伙伴关系与繁荣的战略竞争对手”。

这位海军部长对中国海军能力的描述相对靠谱,但对解放军目的与任务的猜测,则是想到哪里说到哪里。

确实,美国一直以来,交手的多是实力较弱的对手,习惯于占据主导地位。

但在面对中国这样实力对等的对手时,就得想出更多新对策,海狼转向南海,就是新对策的一部分。

对于中国来说,不能坐等美军摸清近海的水情,“玛丽西尔斯号”、“胜利号”、“无暇号”、“忠诚号”等海洋测量船,都是海狼核潜艇出没的“清道夫”。

不能任由清道夫横行,能干扰,继续加紧干扰。

果断制止清道夫作业的好处极大,可以防止美军获得精准海海底地形图,导致美军潜艇撞击不明物体,受损被迫上浮等

与此同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中国测量船也要远征,到该去的地方去,就算不为进攻,为了更好防守也是必须的。

还是那句话,寇可往,我亦可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