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起印度,是危险的误判

2025年05月24日08:00:12 国际 5898

不久前,印度在与巴基斯坦的空中交锋中折戟沉沙,数架主力战机相继被击落,迅速引爆中文社交媒体的情绪。一时间,“摔飞机”“纸老虎”“大国幻梦”等讥讽声不绝于耳。


诚然,印度距离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强国尚有差距,但若将这场战术失利简单等同于其国家实力的全面崩塌,未免过于轻率。换句话说,轻视印度,是一种危险的误判。


  • 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国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印度已稳居全球增长最快的大型经济体之列。2021至2024年,其年均gdp增速分别高达9.7%,7.6%,9.2%和6.5%,远超多数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


印度的产业梯度爬升也很快。从“数字印度”到“印度制造”,印度政府正致力打造一个既能支撑本土就业、又能承接全球外包链条的双重引擎经济。


看不起印度,是危险的误判 - 天天要闻

印度孟买的小吃摊摆出二维码,以便顾客用手机支付。图源:中国青年报援引《纽约时报》


资本风向的悄然转变,正在重塑印度在全球供应链中的角色。从“潜力股”走向“现实力量”,印度仍需时间和锤炼,但在时代风口与战略机遇交汇之际,缓慢积累与爆发式崛起之间,往往只隔着一个转折点。


低估印度当下的发展节奏,恐将在其真正崛起之时,失去应对与布局的先机。


  • 一个地缘战略价值不断上升的大国


在中美战略竞争加剧、全球秩序重塑的背景下,印度被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视作“制衡中国”的关键支点,其战略含金量陡然上升。


首先,印度横亘在中东能源区与东亚工业区之间,是连通印度洋和亚欧大陆的天然门户。


阿拉伯海到孟加拉湾,从安达曼群岛到马六甲海峡,印度的海军正变得日益活跃,其海上存在感明显提升。而“东进政策”与“印度洋岛国外交”也使其在区域战略棋局中收获新的筹码。


其次,印度在“四方安全对话”(quad)机制中的地位愈发凸显。


作为美日澳印的第四角,印度既不是传统盟国,也非北约一员,但正因其“战略独立性”,反而具备了更加灵活的回旋余地。西方希望通过拉拢印度,在南亚与印度洋构建一个“软联盟体系”,以分担在东亚的战略压力。


看不起印度,是危险的误判 - 天天要闻
2月13日,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美国总统特朗普与印度总理莫迪握手。图源:视觉中国


此外,印度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也在悄然扩展。


通过水资源调控、基础设施建设与军事援助,印度正在重塑其在孟加拉、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等国的主导地位。在中美博弈持续推进的格局中,印度的地缘角色已从“次要地带”跃升为“大国对冲”的关键枢纽,其战略位势正由区域性强国迈向准全球性力量。


  • 一个与中国竞争日益加剧的大国


中印关系,从来就不是一个可以轻松定义的双边命题。它不是纯粹的合作关系,也不仅是单一的战略对抗,而是一种缠绕着历史纠葛、现实利益与全球格局变化的多维博弈。如今,这场博弈的烈度与复杂度正在不断加剧。


首先是边界问题。中印两国横跨2000多公里的实际控制线,每一寸土地都牵动神经。


近年来,印度在东段藏南地区不断推进“实控转行政”的策略,试图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与行政管辖形成事实占领。而在中段与西段,印方军力部署也日趋强化。2024年,双方在边境巡逻机制上达成共识,并实现脱离接触,局势暂现缓和。但在表面平静背后,“非公开战略博弈”仍在延续。


其次是在经济与科技领域的竞争。印度正积极谋求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取代中国的地位。


尽管中国仍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但印度“去中国化”政策已持续多年。从封杀中国app、限制中资投资,到提高对中国产品的本地替代率要求,其战略意图日益清晰。与此同时,印度开始加快对“关键核心技术”的投入,试图在芯片、ai、航天、能源等前沿科技领域摆脱对中国的依赖、甚至实现超车。


看不起印度,是危险的误判 - 天天要闻
2月28日,印度孟买,孟买科技周上关于人工智能的标识。图源:视觉中国


最后是在国际话语权上的角逐。印度频频在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多边场合高举“全球南方”旗帜,试图在发展中国家内部树立主导地位,与中国展开“全球南方代言人”的战略竞逐。在气候变化粮食安全、发展融资、联合国改革等关键议题上,印度不断提出自己的全球议程主张,力图塑造“独立于中美”的中间力量形象。


如今的中印关系,正在从“合作中有摩擦”走向“竞争中有接触”, 并可能在部分关键领域逐步固化为长期、结构性的战略对峙。


对印度的轻视,或许能换来一时的优越感,但既无助于中印关系的健康发展,也难以维护我国周边环境的长期稳定。


中印之间本有深厚的文明互鉴基础与绵延千年的历史联系,不应在情绪化的敌意中,错失本可拓展的合作空间。理性看待竞争、主动管理分歧,才是面向未来的真正成熟姿态。


作者:王召东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

国际分类资讯推荐

美国智库揭露:中国禁运使美药物过量致死人数锐减近千 - 天天要闻

美国智库揭露:中国禁运使美药物过量致死人数锐减近千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美国智库的报告真是敢写,这么好干的活能不能让我去。报告指出中国在2019年实施的芬太尼整类禁令,直接让美国药物过量死亡人数减少了近千人。这个数据打得可不是嘴仗,而是美国政界那套“甩锅
韩国总统选举临近 李在明领先优势大幅减少 - 天天要闻

韩国总统选举临近 李在明领先优势大幅减少

新华社北京5月24日电 韩国一项最新民意调查结果显示,随着总统选举临近,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相较于主要对手、执政党国民力量党候选人金文洙的领先优势由22个百分点骤减至9个百分点,选情日趋激烈。 韩国第21届总统选举投票定于6月3日举行。民调机构“盖洛普韩国”本月20日至22日就选举相关话题对1002名成年人...
特朗普威胁苹果,不在美国造iPhone就加25%关税,当天苹果市值蒸发1000亿美元 - 天天要闻

特朗普威胁苹果,不在美国造iPhone就加25%关税,当天苹果市值蒸发1000亿美元

据环球网报道,据美国彭博社等媒体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23日威胁称,如果苹果公司不在美国境内制造iPhone,就必须缴纳至少25%的关税。特朗普(新华社资料图)特朗普当天在社交媒体上发帖称,“我很久以前就告诉过苹果公司的蒂姆·库克,我希望他们在美国销售的iPhone是在美国制造,而不是在印度或其他地方。如果不是这样,...
甘肃生态环境视频号传播影响力喜提前五! - 天天要闻

甘肃生态环境视频号传播影响力喜提前五!

为进一步推动生态环境系统提升短视频制作和运营水平,鼓励地方用好短视频宣传的传播方式,不断产出高质量、有影响力的短视频作品,中国环境报社、中国环境客户端日前发布生态环境系统(省级)视频号传播影响力榜单。“甘肃生态环境”视频号传播影响力位列第五
又一法官出手,暂缓特朗普政府针对哈佛大学的禁令 - 天天要闻

又一法官出手,暂缓特朗普政府针对哈佛大学的禁令

又一法官出手!继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联邦法官之后,美国马萨诸塞州联邦地区法院一名法官23日对特朗普政府禁止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政策发出临时限制令,要求在举行听证会之前“维持现状”。法官艾莉森·伯勒斯在一份判决中说,哈佛大学提交的临时限制令动议指出,若未能及时听取各方意见,其将遭受“立即发生且无法弥补的损...
韩国大选临近,首尔现“滚回中国”反华抗议,中餐馆老板:前所未有 - 天天要闻

韩国大选临近,首尔现“滚回中国”反华抗议,中餐馆老板:前所未有

在尹锡悦被罢免总统职务后,韩国定于6月3日举行新一届总统选举。据香港《南华早报》5月22日报道,随着选战在即,许多在韩中国公民和华人表示,他们正遭受着来自政治言论、社交媒体仇恨言论和街头骚扰的歧视。这些针对华人的歧视浪潮正螺旋上涨,令人不安。“我在韩国生活了很久,但这种形式的抗议前所未有。”一名50多岁、...
伊利亚·莫罗兹、安东·拉夫罗夫:俄乌谈判,俄罗斯人为何寄希望于特朗普? - 天天要闻

伊利亚·莫罗兹、安东·拉夫罗夫:俄乌谈判,俄罗斯人为何寄希望于特朗普?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伊利亚·莫罗兹 安东·拉夫罗夫 】在莫斯科,一种观点正日益盛行:通向和平之路不在基辅,而在华盛顿,而在华盛顿唐纳德·特朗普是最佳掌舵人——唯有他能打破欧洲和乌克兰强加的思维桎梏,提出务实的谈判方案。在很多俄罗斯人眼中,特朗普既是务实派玩家,也是未来协议的潜在担保人,他们相信,只有...
“特朗普再次成功,让中国人对美国祛魅” - 天天要闻

“特朗普再次成功,让中国人对美国祛魅”

当地时间5月22日,美国特朗普政府宣布撤销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资格,并强制在校留学生转学。对此,《纽约时报》5月23日发文称,“特朗普打压哈佛,让中国人再次对美国祛魅”。《纽约时报》表示,如果特朗普政府成功阻止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其影响范围将远不仅限于有能力进入这所著名学府的少数人群,而可能会断绝中国...
最新!哈佛大学禁令引众怒,美联邦法官发出临时限制令,冻结政府的撤销决定 - 天天要闻

最新!哈佛大学禁令引众怒,美联邦法官发出临时限制令,冻结政府的撤销决定

每经编辑:杜宇据央视新闻5月24日消息,美国哈佛大学当地时间5月23日再次起诉特朗普政府。此前一天,美国国土安全部宣布取消哈佛大学获得的学生和交流学者项目资质,禁止该校招收国际学生。对此,马萨诸塞州联邦地区法院一名法官23日对禁止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政策发出临时限制令,要求在举行听证会之前“维持现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