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之间新一轮会谈即将举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声称“只和普京谈话”,还不忘“喊话”中国,表示“中方提出的要求,乌克兰已经照做”。
泽连斯基的原话是这么说的:中国要求乌克兰在胜利日期间不要袭击俄罗斯,基辅信守了诺言,还表示乌方的“30天停火协议”,得到了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支持。选在这个时间点上提及中国,泽连斯基政府的目的显然并不单纯,很可能是希望能借助中方的影响力,促成这次和普京的会晤。
【泽连斯基既没等来普京也没等来特朗普】
泽连斯基将中乌关系,当做了谈判的“筹码”
目前泽连斯基已经抵达了土耳其,但他大概率是等不到普京了,因为在俄方确认的代表团名单中,包括俄副外长加卢津、俄国防部副部长福明等一众高官,并不包括普京本人。
“巧合”的是,在俄方公布名单后,美方也确认了特朗普不会出席这次会谈,很显然美俄的最高层其实都不太在意乌方的感受,说是俄乌会谈,本质上还是看美俄能否达成一致,既然普京不到场,特朗普自然也不来了。
从这个结果来看,泽连斯基又是表态“只接受和普京谈话”,又是试图将中乌关系当做谈判的“筹码”,到最后都无法改变乌克兰在谈判中相对弱势的地位。
【纪念阅兵这样的大日子乌方本就没机会做什么】
更何况,泽连斯基关于中方的这个表态本身也有不少问题,俄罗斯纪念阅兵这样的大日子,必然是戒备等级直接拉满,且不说乌方本来也就没胆子做什么,就算真的想要“试一试”俄方的安保能力,也大概率会失败。
中方给出善意的提醒,其实是等于给了乌方一个台阶下,泽连斯基不感激也就算了,居然还将此作为中乌“友好互动”的证明,试图在谈判中获得更大的影响力,实在是让人难以置评。
此外,中方对于停火的态度和立场是一贯的,只要有利于局势降温,促成和平的事情中方都不会反对,乌方却特意拿中方支持乌克兰的“停火方案”说事,显然是借题发挥。
要知道,就在此前泽连斯基政府还签署制裁法令,对74个个人和公司施加为期十年的制裁,其中就包括了中国企业,这个举动明显是在向美国“表忠心”,可见乌方对于维护中乌关系,也没有多少诚意。
乌方无非是认为自己身后的两大“靠山”——美欧之间的分歧日益明显,这才想起来寻求新的外部支持,却又不敢因此破坏和美国的关系,这种自相矛盾的外交政策,肯定是无法解决乌克兰所面临困境的。
【乌克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停火】
乌方从战场上拿不到的,从谈判桌上也很难得到
乌方之所以在谈判前夕“费尽心思”造势,还是因为目前的俄乌冲突中,乌军的处境岌岌可危,无论是为了“重整旗鼓”,还是“及时止损”,乌方都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达成停火。
但一个明显的事实是:乌方从战场上拿不到的,从谈判桌上也很难得到,在俄方军事占优的背景下,乌方提出的任何谈判门槛(比如要求只和普京谈话)都会被无视,主动权可能在美俄任何一方的手中,唯独和乌克兰没什么关系,使得谈判从实质磋商,降格为“政治作秀”。
在这种不利局面下,乌方居然还有“闲情逸致”找中国的麻烦,不是搬出那套所谓的“中国援俄”论调,就是单方面宣布制裁中企,表面上是向西方展现“反俄决心”,实则进一步恶化了与中国及全球南方国家的关系。
这种“反复横跳”的立场,到头来并不能为乌方带来多少谈判“资本”,只能向国际社会传递混乱信号,使得泽连斯基政府的国际信誉大打折扣,这对于本就处境不妙的乌方来说,称得上是雪上加霜。
不过应该让乌方感到“庆幸”的是,中方并未因乌克兰摇摆不定的态度而改变立场。
中方始终遵循“政治解决冲突”的原则,这一点在刚刚发布的中巴联合声明中得到清晰体现,和美国实际上已经把乌克兰当做“战败国”来处理的做派,形成鲜明对比。
【美俄现在其实都不太在乎乌克兰的立场】
乌克兰对中国的误判,实际上是对自身立场的误判
从这个角度来看,乌克兰对中方在俄乌冲突中立场的“误判”,其根源在于其将国际关系的看法,还停留在简单的“利益交换”逻辑。
例如,泽连斯基宣称“中国反对胜利日袭击,乌克兰照做”,却未认识到中国劝和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地区稳定”,不是给了乌克兰一个“道德绑架”的借口。
泽连斯基政府对华“制裁与示好”的交替行为,本质是试图将中国牵扯到谈判之中的短视思维,却忽视了中国作为独立自主大国的外交原则。
长此以往,乌方的行为只会进一步加剧俄乌谈判框架的碎片化,这种干扰破坏了多边调解机制的运行基础,也让乌方的前景更加渺茫。
【乌方应该抓住机会尽快促成和谈】
归根结底,在战场劣势与外交资源受限的双重压力下,乌方想要通过“政治作秀”的方式弥补实际能力不足,已经是不合时宜的做法,反而导致战略空间持续收窄。
乌方若不能认识到这一点,继续将与中立国家的关系当做“工具”,与最后的谈判窗口期擦肩而过只是时间的问题。
乌方现在真正该做的事情,是停止通过外交姿态掩盖军事劣势,转而寻求切实可行的防御与谈判平衡;放弃对普京参会的象征性要求,转而接受分阶段谈判等务实方案。
唯有这样才能改善乌克兰现如今“内外交困”的处境,为推动和平进程带来一丝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