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会谈在即,英国为何第一个低头?欧盟公布对美千亿报复清单!
环球网消息,5月9日至12日,中国高层将访问瑞士并与美国财长贝森特举行重要会谈。就在这场备受瞩目的中美对话前一天,英国与美国闪电般达成一项新的贸易协议。
要知道,这是自美国宣布关税政策以来,第一个与美国达成协议的主要经济体,中美会谈在即,英国完全可以再等等,为何选择在这个节骨眼上第一个低头呢?
先来看看这份被特朗普称为"突破性"的协议,实际内容却相当有限。根据白宫发布的文件,美国仅降低了部分汽车关税,承诺就钢铝关税进行替代性谈判,但维持了10%的基准关税。作为交换,英国向美国开放了约50亿美元的市场,主要集中在农产品、化学品和机械设备领域。
牛津经济研究院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不过是摘取"唾手可得的果实",毕竟英美贸易仅占美国总量的3%,且美国长期保持顺差。
所以,相比欧盟的强硬反制或日本的“抛售美债”威胁,英国在整个关税谈判中异常“乖巧”。英国首相斯塔默甚至未对美方关税发表任何批评,这种姿态与英美特殊关系传统一脉相承。
而对急于在中期选举前展示“外交成果”的特朗普而言,英国无疑是最易捏的“软柿子”——既能树立“破局者”形象,又无需触动美国核心产业利益。
在笔者看来,英国之所以成为第一个向美国低头的国家,与其脱欧后的特殊处境密不可分。
数据显示,去年英国对欧盟出口暴跌19%,而美国市场吸纳了其18%的汽车出口。
这个曾经的世界霸主如今经济实力大不如前,去年甚至传出国家濒临破产的消息。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急需稳定与美国这一重要贸易伙伴的关系,即使协议内容并不理想。
脱欧后的英国就像一个失去靠山的落魄贵族,不得不接受现实条件。
有意思的是,与英国的妥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盟的强硬立场。就在美英宣布协议的当天,欧盟公布了针对美国的价值950亿欧元报复性关税清单,涵盖民用飞机、汽车、医疗器械、农产品等多个领域。
欧盟委员会明确表示,如果谈判破裂,将从6月10日起实施这些措施。欧盟还计划就美国的"对等关税"和汽车关税向世贸组织提出申诉,强调任何国家都不能单方面无视国际贸易规则。这种强硬态度与英国的妥协形成强烈反差。
再说回美英协议,深入分析其中的具体条款,会发现当中充满了不对等。
美国虽然降低了英国汽车的进口关税,但设置了严格配额——前10万辆适用10%税率,超出部分仍维持25%的高关税。
而去年英国对美汽车出口量恰好为10.2万辆,这意味着英国汽车产业几乎无法获得实质性增长空间。
在钢铝关税方面,两国表述也存在明显差异:英国宣称关税"将降至零",而美国白宫则表示"将进行替代安排谈判"。这种表述上的模糊性为未来执行埋下了争议的种子。
英国向美国开放市场的代价同样沉重。协议要求英国为美国牛肉设立1.3万吨免税配额,为美国乙醇提供14亿公升的优惠准入。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英国承诺取消对硅谷巨头的数字服务税,并推进数据跨境流动自由化,这极有可能让英国未来的数字主权一步一步“丧失”。
历史总是充满讽刺,当年英国用舰炮打开中国市场;如今,美国用贸易大棒迫使英国在数字经济领域让步。
英国国内对这一协议的反应相当复杂。英国天空新闻网在报道中配发了一张唐宁街10号猫咪打哈欠的照片,暗讽这份所谓的美英协议“形式大于内容”。
BBC则说的更直白,明确表示这份协议对英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微乎其微,相关行业仅占英国GDP的不到1%。相比之下,同期英国与印度签署的自贸协定可能带来0.1%的GDP增长。
此外,这份协议许多细节都未敲定就匆匆签订,未来可能还会有重大变数。
英国的选择既反映了其国家实力的相对衰落,也体现了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现实考量。相比之下,欧盟的强硬反击和中国即将与美国展开的对话,将共同塑造未来全球贸易秩序的轮廓。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通过与英国达成协议,不仅获得了实际经济利益,更在心理层面向其他贸易伙伴释放了信号:即使是曾经的日不落帝国,现在也不得不接受美国主导的贸易条件,你们还在等什么?
目前特朗普90天的贸易暂缓期已经过了三分之一,此时英国的选择或许能警告其他国家:单纯的让步换不来对等的回报,任何国家若失去战略自主,终将在强权政治中沦为筹码。
随着欧盟反制清单进入公示期,中美会谈的开启,全球贸易秩序正站在新的十字路口,这场关税战到底会走向什么样的结局,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