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堪称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它北临俄罗斯、南接中国,领土完全被中俄两国完全包住,根本不需要在军事力量上有过多的投入。
生活在如此稳定的地方,按理说蒙古国的百姓应该非常幸福才对,可实际上,蒙古国人口350万,但人均工资却不足700元人民币。
而“穷”不是蒙古国面临的最大难题,前阵子的十二级大风、沙尘暴,才是这个看似辽阔无垠的国家即将面临的危机。
有专家推测,要不了100年蒙古国将近80%的土地就会变成沙漠,到时候这个国家就会被黄沙掩埋,彻底消失!
这究竟是为何?
蒙古国沙漠化的成因
土地沙漠化,想必很多人都认为是环境的原因,但实际上,蒙古国的沙漠化问题,可以追溯到自然与人为因素的交织。
蒙古国位于内陆的蒙古,四季分明,干旱和寒冷是其气候的两大特征,长时间的干旱天气和低降水量使得土地缺乏足够的水分支持,草原上的植被无法健康生长。
每年只有很少的降水量,这种自然环境使得土地的恢复能力极其有限,特别是在冬季,严寒的气温和少量的积雪,意味着水源的补给更为稀缺。
这些天生的自然条件,限制了植被的生长,使得土壤极易风化,成为沙漠化的潜在土壤。
然而,除了自然因素,人为活动也在加速这一进程。
一直以来,传统牧业是蒙古国的支柱,可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需求,过度放牧现象变得愈加严重。
无休止的放牧导致草地无法得到足够的恢复时间,草原被踩踏、吃光,土壤逐渐失去了原有的保护层。
每年的干旱和沙尘暴加剧了这一进程,原本肥沃的草原逐渐变得贫瘠,当地牧民的生活,早已不再像过去那样安逸,他们不得不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寻找新的牧草地和水源中。
据了解,在2022年时蒙古国的牲畜数量达到了6700万头,产仔数量为2400万头,加起来一共有9000多万头的牲畜。
按理说,拥有如此庞大的牲畜群,蒙古国完全可以成为荷兰、新西兰这种肉制品、奶制品出口国,但奈何他们的工业水平太过落后,根本无法将现有资源换成钱。
有些家庭为了糊口,只能养更多的牛羊,这样一来牛羊只会越来越便宜,草原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最重要的是,蒙古国养的很多都是山羊,这种羊在吃草时会连根拔掉,这无疑会导致大面积的草地开始沙漠化。
大面积开采
蒙古国堪称长在矿床上的国家,在全球综合资源丰富排名第七,已知矿产种类超过80种,其中光是煤炭的储量就排在全球第四。
除此之外,蒙古国还有储量非常可观的稀土元素、铀矿,只不过这些矿产资源都被少数权贵垄断,普通人只能放牧。
蒙古国作为内陆国,缺乏出海口,所以他们的资源运输成本高昂,比如,一吨煤运到我国天津的成本是120美元。
而且,蒙古国内只有一条高速,连接着乌兰巴托和贺西格新国际机场,只是这条高速还是我国中铁四局帮他们建的。
如今,虽然蒙古国有着众多矿产,但他们能利用的只有地下那3000多吨的黄金了,因为那些稀土元素、铀矿对蒙古国现在的科技、工业技术来说,实在是没什么用。
所以,蒙古国就有近6000多个矿场挖黄金,这也导致当地的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政治矛盾
都说选择大于努力,蒙古国虽然发展落后,但他完全可以选择一个可靠的盟友来发展,而且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中俄都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可自从元朝灭亡后,蒙古人就一直受到朝廷的打压,这就使得他们在政治和文化上对我国保持着警惕。
但归根结底还是蒙古国自身不争气,蒙古国只有350万人口,但却又23个党2个联盟,这些党派有亲俄的、有亲美的,总之大家想的都不一样,所以就很容易发生矛盾。
如今,随着草原逐渐退化,不少牧民被迫迁移到城市寻求新的生计,可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就业机会并未能及时跟上人口的增长,导致城市的贫民区不断扩大。
原本依赖自然的牧民,面对城市化的压力,开始难以适应全新的生活方式,许多年轻人选择离开,去寻找更好的机会。
与此同时,沙漠化带来的环境灾难不仅局限于蒙古国的边界,沙尘暴的肆虐,使得周边的中国、俄罗斯等国家也受到了影响。
在春季,强烈的沙尘暴吹袭着各国的土地,侵蚀着人们的健康,农作物的生长也遭到威胁。
每年,这种跨国的环境灾害不仅给周边地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给数百万人的生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蒙古国政府开始意识到,单凭一国之力,难以有效治理沙漠化问题,于是他们转向了更加广泛的全球合作。
蒙古国通过与中国、俄罗斯及其他国家的合作,开始了跨国生态恢复计划,这一计划不仅缓解当地的沙漠化,又能促进周边地区的生态稳定。
在这个过程中,各国的技术与经验得到了充分的交流与融合,中国在沙漠化治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人工植树造林、沙漠绿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俄罗斯则在水资源管理和湿地保护方面拥有独特的技术,各方的合作,带来了新的希望。
参考资料:
蒙古国:气候与生态危机警钟在鸣响——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