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策论丨迟福林:从打造“重要开放门户”的战略高度把握海南自贸港的核心政策

2025年05月09日09:30:22 国际 3753

智库策论丨迟福林:从打造“重要开放门户”的战略高度把握海南自贸港的核心政策 - 天天要闻

■迟福林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对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工作作出系统部署。

智库策论丨迟福林:从打造“重要开放门户”的战略高度把握海南自贸港的核心政策 - 天天要闻

  作为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全面制度型开放的新阶段。5月5日,海南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加紧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核心政策落地有关工作。

  适应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需求,充分利用海南的地缘优势,以更高水平开放打造面向太平洋、印度洋的重要开放门户,是中央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战略目标,是国家的重大战略,是海南的历史责任。

核心政策:以打造国家重要开放门户为战略目标的政策需求何在

第一,从打造“重要开放门户”的战略高度把握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核心政策。

  “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是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体系的核心。要在“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的基础上,实现资金、人员、货物、信息的自由流通。

  此外,海南自由贸易港与自由贸易试验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都是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先行区,担负着先行先试的重大任务。自由贸易试验区要为全国高水平开放提供实践经验,可复制、可推广。例如,《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提出“以贸易、投资、资金流动、交通运输、人员往来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为重点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海南自由贸易港作为“最高水平开放形态”,在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具有独特作用,其核心政策是不可复制、不可推广的。

第二,从“零关税”到建立“境内关外”单独关税区。

  “境内关外”单独关税区,是指其货物进出的监管、关税及其他税费的征免,均按当地政府颁布的海关法规执行。境外货物进入这些地区,通常不视为进口,无需缴纳进口关税和其他进口环节税费,只有当货物从这些地区进入关内时,才按照进口货物的有关规定办理报关手续,并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税。

  从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初期探索来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7年10月中央十几个部委领导会集海口,讨论研究海南建省办全国最大经济特区的基本政策,提出把海南推向国际市场,在海南岛的周围设关,把海南从全国统一的关税区体制中划出来,建立“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第二关税区。

  第二阶段,1988年8月底海南省第一次党代会提出,海南特区更“特”的标志是实现人员、资金、物资进出的“三个自由”,实现这“三个自由”的根本出路在于设立第二关税区。

  第三阶段,从1989年底到1991年底,海南提出了海南经济特区发展的三种方案。第三种方案即建立特别关税区。

  第四阶段,从邓小平1992年初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至1993年初,海南上下形成建立海南特别关税区的研究、议论热潮。当年8月8日,海南省委、省政府再次向中央呈送《关于建立海南特别关税区的请示》(琼发〔1992〕21号)。

  将海南自由贸易港定位为“境内关外”单独关税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建立海南“境内关外”单独关税区,将向世界展示中国开放的决心和改革的勇气,既能保证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又能提高针对性,应对外部环境挑战。海南将拥有经济事项的自主权,提高效率,加快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可以大大增强国内外投资者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预期。

  建立“境内关外”单独关税区的行动建议如下。一是建议将海南单独关税区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二是分步推进。第一步,实施高水平的“零关税”政策,使“零关税”商品覆盖范围达到99%以上,实现除限制与禁止目录外的商品进出自由便利;第二步,明确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实施与我国相对独立的关税体制、税收体制、金融体制等;第三步,明确海南单独关税区地位,明确海南拥有经贸方面的自主权。三是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之路。 

重大任务:作为国家重要开放门户,如何成为单边开放的新前沿

  以自主开放、单边开放的务实举措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突破,是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应对贸易战的“关键一招”,既有重大的战略性,也有相当大的迫切性。作为国家重要开放门户的海南自由贸易港,要努力成为我国单边开放的新前沿。

第一,海南自由贸易港有条件成为我国单边开放的新前沿。

  以货物领域的单边开放打造东盟商品进入中国大市场的“大通道”。在全面实施“零关税”政策基础上,支持国内企业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及东盟相关地区建立采购中心、加工中心、保税仓储中心等。率先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实行rcep原产地完全累积规则。适时将海南自由贸易港加工增值免税的比例由30%下调至20%,由此增强海南自由贸易港在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中的节点作用。

  以投资领域的单边开放打造内地企业投资东盟、中东等新兴市场的“大平台”。建议改变对外直接投资由相关部门联合审批的做法,实行备案制。创新实施ef账户,放宽ef账户准入门槛,进一步提升企业对外投资资金进出便利度。

  以服务贸易领域的单边开放拓展区域自由贸易空间。率先取消对日韩、东盟等服务业投资限制,率先全面实施《中欧全面投资协定》。以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为重点深化研发和技术交流合作等。

第二,尽快宣布实施一批单边开放措施。

  扩大免签政策。在59国入境免签政策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免签范围。同时,建议将免签入境最长停留时间由30天延长至90天以上。

  加快教育领域的单边开放。进一步扩大教育市场开放,形成境外高校独立办学的配套体系,并赋予其充分的办学自主权;支持和允许境外高校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范围内自主选择办校地址。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制定实施技术移民政策。

  在洋浦设立“扩大进口中转仓储中心”,并开展人民币结算业务。例如,对以人民币结算的货物,给予关税减免或通关便利化优惠。

第三,以蓝色经济的单边开放推动实现“合作引领治理”新格局。

  建设以油气资源储藏、加工、交易为主题的洋浦自由工业港区。打造面向东盟的海产品进口、中转基地。全面放开面向东盟的海洋旅游。

特殊角色:海南自由贸易港在我国反制美国单边霸凌中的作用何在

  作为当今世界最高水平开放形态的海南自由贸易港,要成为国内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总部基地,要成为国内国际市场的联结点,要成为我国制度型开放新高地。封关运作的海南自由贸易港有条件在我国反制美国霸凌行为、坚定推进高水平开放中扮演特殊角色。

第一,打造“两个总部基地”。

  何谓“两个总部基地”?一个“总部基地”是国内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以东盟为主)投资合作的“总部基地”。另一个“总部基地”是境外企业(以东盟为主)面向中国大市场的“总部基地”。

  海南有条件成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总部基地”。一是逐步成为企业对外投资的新平台。2024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对外直接投资额全国排名第七;2023年,8.5%的内地企业对东盟的投资通过海南自由贸易港实现。二是“总部基地”建设需要加大力度。2023年底,海南自由贸易港有各类总部企业100家左右,与上海的1000家、香港的1500家、新加坡的4200家相比有较大差距。

  支持企业建设“总部基地”的相关政策。一是实行企业对外投资备案制,取消相关部门的某些审批。二是适应对外投资主要涉及批发零售、信息传输、中间品制造等领域,取消对外投资所得免征所得税政策仅限于“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前置条件。三是赋予在海南自贸港注册为总部的企业,自动具有ef账户,便利企业资金进出与贸易投资结算,监管机构重点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四是适应企业降低成本、规避风险需求,建立面向中东等地区的离岸仓等。

第二,加快推进服务贸易开放进程。

  一是服务贸易已成为链接国内国际市场的重点、焦点。服务型消费市场的联结点。充分利用自由贸易港政策优势,服务于扩大内需的战略需求,在医疗健康、免税购物、文化娱乐、教育培训等服务型消费市场的内外联结中发挥重要作用。特色产业的联结点。重点围绕热带农业、数字经济、蓝色经济、绿色经济等产业发展,打造以东盟为重点的产业联结点。人员往来联结点。放开国际合作交流的相关限制,打造国内与国际人文交流特区。

  二是“三大消费回流”是重大任务。做大“留学海南”市场。截至2024年末,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师生规模5000余人,不足我国出国留学人数的1%。若到2030年,有10%的海外求学在海南实现、人均花费20万元,则将带来160亿元左右的消费规模。建设全球最大免税消费市场。2024年海南离岛免税购物渗透率为17.3%,低于韩国济州岛2019年水平(47%)。初步估算,若到2030年,海南离岛免税购物渗透率达到40%、人均离岛免税购物达到1万元,免税店销售额将达到2400亿元人民币,有望成为世界上规模第一的免税市场。做大中高端医疗市场。2022年,我国海外就医规模约为120万人次,同比增长15%。若按此增速测算,2030年我国海外就医规模将突破250万人次。若到2030年,有50%的海外就医在海南实现(约120万人次)、人均医疗花费30万元,则将带来3600亿元左右的消费规模。

  三是推动服务贸易高水平开放。制定实施10项左右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争取到2030年,将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限制措施缩减至10项左右,基本达到cptpp中服务贸易最高开放水平(新西兰、澳大利亚)。扩大数据跨境流动“负面清单”。在现有“深海、航天、种业、旅游、免税商品零售”五大行业基础上,尽快向服务业全行业拓展。探索适应服务贸易发展的金融政策创新。

第三,加快打造制度型开放新高地。

  一是加快打造制度型开放新高地的行动目标。按照2030年全面对标的目标要求形成时间表与路线图,增强内外企业预期。对标香港、新加坡形成高度开放的市场准入规则体系,逐步实现负面清单外市场准入“无审批”。

  二是实现制度型开放的创新突破。允许外资企业在商事领域自主选择法律适用。在劳工等敏感领域开展实质性探索。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统计,截至2023年底,各国签订的357份区域性自贸协定中,包括劳工条款的自贸协定占31.7%;其中,南南国家之间签订此类协定的比例已达到1/4左右。

  三是以制度型开放促进制度性变革的重要任务。以行政体制改革打造专业高效的政务环境。以监管体制改革为重点打造公开公平的市场环境。以立法与司法体制改革形成加快打造制度型开放新高地的法治环境。

[作者系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图片来源:摄图网授权

智库策论丨迟福林:从打造“重要开放门户”的战略高度把握海南自贸港的核心政策 - 天天要闻

总  监  制丨王  辉  车海刚

监  制丨陈 波  王 彧  杨玉洋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陈姝含

国际分类资讯推荐

中俄就应对美加征所谓“对等关税”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 - 天天要闻

中俄就应对美加征所谓“对等关税”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

5月8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莫斯科会见俄罗斯经济发展部部长列舍特尼科夫,围绕落实中俄升级版投保协定、加强经贸投资合作、应对美加征所谓“对等关税”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王文涛表示,在两国领导人的战略引领下,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持续深化
从“日不落”到“朝不保夕” - 天天要闻

从“日不落”到“朝不保夕”

5月8日,英国首相斯塔默以高调张扬的姿态对外宣称,英国与美国已在关税贸易协议的具体条款上达成共识。从协议内容来看,似乎是对英国有利:美国取消了针对英国钢铁和铝产品所征收的25%关税,将英国向美国出口的大多数汽车的关税税率从原本的27.5%大
昔日盟友反目,欧盟公布对美反制清单 - 天天要闻

昔日盟友反目,欧盟公布对美反制清单

谈不拢就动手,现在欧盟的态度简单明了。当地时间5月8日,欧盟公布对美关税反制清单,包含美国输入欧洲的民用飞机、汽车、医疗器械以及农产品、酒类产品等,此前从反制清单中剔除的美国输入欧洲的波本威士忌等酒类产品也再次“榜上有名”。
27:0,蓝营全面溃败!赖清德无后顾之忧,公开要与大陆唱对台戏 - 天天要闻

27:0,蓝营全面溃败!赖清德无后顾之忧,公开要与大陆唱对台戏

岛内蓝营面对赖清德全面溃败,使得后者又有底气与大陆唱对台戏,但一项举动凸显了他的惶恐不安虽然岛内蓝营举行了25万人的“倒赖”大集会,但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一边宣称要“罢免赖清德”,另一边却希望民进党当局停手,其软弱性尽显无疑。而赖清德的姿态很明
漳州高新区举办学习弘扬谷文昌先进事迹专题培训示范班 - 天天要闻

漳州高新区举办学习弘扬谷文昌先进事迹专题培训示范班

闽南网5月9日讯(通讯员 王雨欣 闽南网记者 张恩培)5月8日,漳州高新区举办学习弘扬谷文昌先进事迹专题培训示范班,贯彻落实“牢记嘱托学谷公、为民造福当先锋”活动要求,把学习弘扬谷文昌先进事迹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有机结合,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