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日起,美国又正式取消对华小额包裹免税政策。关税大棒抡了一个月,从美发到服装,从鞋子到药品,美国民众日常生活各个方面遭受无差别打击。特朗普政府自以为是的贸易政策调整,如今已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给美国经济和民众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美国取消免税政策,全球供应链“地震”
当地时间5月2日,美国正式终止了对来自中国价值不超过800美元的小额包裹给予免征关税的政策。这一政策变化迅速在全球供应链中掀起波澜,并对美国本地消费者和中小企业主产生了连锁反应。
仅在2024财年,就约有13.6亿件包裹以小额免税的方式进入美国,其中大部分来自中国跨境电商平台。路透社称,此举迫使一些电商平台不得不重组物流体系,提高商品售价,并加速在美国建设本地仓库,以避免高关税的直接冲击。
外国品牌和中小企业也受到严重影响,一些外国品牌已经停止向美国发货,而一些中小企业甚至选择退出美国市场。彭博社指出,一些电商平台的部分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超过一倍,用户在社交平台上普遍抱怨发货延迟。美国本土企业同样无法置身事外,为了应对关税成本,美国某鞋类品牌将其库存从加拿大转移至美国本地仓库,因为一双原本售价175美元的中国制造运动鞋,如今若经过加拿大发货,将承担超过300美元的税费。
美国消费者“受伤”,低收入群体“雪上加霜”
美国消费者无疑成为了这场政策变动的直接受害者。他们不仅要面对商品价格的明显上涨,还要忍受物流速度的变慢。
专家指出,这项政策对低收入家庭的影响尤其明显,因为他们更依赖价格较低的跨境电商商品,比如衣服、生活用品和小型电子设备。卡托研究所研究员克拉克·帕卡德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指出,这项政策表面上是对中国强硬,实际上是在给美国消费者涨税,他指出:“这意味着更高的价格、更慢的物流,消费者正在为这项政策买单”。
据美国消费者研究所4月发布的报告估算,该政策可能令企业和消费者每年合计损失高达470亿美元,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是低收入群体。同时,这一政策还将给美国海关系统带来严重压力,可能导致清关时间延误。牛津经济研究院估算,若美国政府想要对所有小额包裹逐一清关征税,至少需要(新增)数十亿美元的预算来扩建系统和增加人手,否则将面临全国性的口岸积压风险。
美国港口货运量骤减,经济前景蒙上阴影
随着美国取消对华小额包裹免税政策,美国港口的货运量也受到了显著影响。5月3日,据央视财经援引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5月1日报道,最后一批载有中国商品且免关税的货船,正于本周内陆续驶入美国港口。这意味着,受高额关税影响,从下周起,到港的船只以及货物量均将大幅下降。
洛杉矶港的执行董事表示,来自中国的货物约占洛杉矶港业务的45%,随着美国关税政策导致企业削减进口订单,最后一批载有免关税中国商品的货船陆续入港后,未来一段时间内,洛杉矶港的前景不容乐观。不仅如此,进入美国东海岸港口的货物中,也有25%来自中国。纽约港以及新泽西港的负责人也表示,预计本月起货运量将出现下降。
美国政府的这一系列关税政策调整,不仅未能实现其所谓的“公平贸易”目标,反而让美国民众和企业付出了沉重代价,破坏了国际贸易秩序,也给美国经济的未来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在全球化的今天,贸易合作本应是互利共赢的,而美国这种单边主义的贸易保护行为,最终只会自食恶果。未来,美国是否会重新审视其贸易政策,以缓解国内经济面临的压力,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