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这“对等关税”刚扔出去,还没把中国怎么样呢,自己就先扛不住了。
4月5日,全美50个州的大城市里,50万人扛着牌子喊着“住手”,堵得街道水泄不通。
抗议的声浪还没消,股市就先崩了盘,6.5万亿市值两天没了影,全球反击声浪也起来了,加拿大直接甩出25%的关税牌,法国喊着别去美国投资。
奥巴马看热闹不嫌事大,直接站出来说这政策坑美国,再干四年谁受得了。
这是事情是怎么一回事?怎么就闹到这个地步了?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特朗普签署关税令,金融市场遭暴击
当地时间4月2日,在白宫的办公室里,一场足以撼动全球经济版图的大事正悄然发生。
特朗普大手一挥,果断签署一项行政令,将美国与全球180多个贸易伙伴多年来建立的紧密纽带,置于危险的境地。
签署后,特朗普难掩兴奋,高调宣称这一行政令意义“史无前例”,是重塑美国经济辉煌的关键一步。
然而,国际社会却普遍对此投来质疑目光。
在多数国家的政要和经济专家的眼中,这项举措更像是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引发一系列难以预估的连锁反应。
依据白宫随后公布的文件,从本月5号开始,美国将对所有贸易伙伴的进口商品征收10%的基准关税。
并且,这仅仅是开始,特朗普政府还精心炮制了一份针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差异化关税清单。从特朗普在白宫展示的图表中可以看到:
柬埔寨和越南将面临高达49%和46%的超高关税;而中国、欧盟、日本等全球主要经济体,也未能逃脱被“区别对待”的命运,将被征收20%至36%不等的关税。
这一消息一经传出,宛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全球金融市场掀起惊涛骇浪。
随后的两个交易日,纽约证券交易所乱成一锅粥。
道琼斯指数暴跌超3200点,纳斯达克和标准普尔500指数分别重挫1700点和500点。
仅仅48小时,美国股市就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总市值急剧缩水近6.5万亿美元。
这一数字究竟有多惊人?它几乎等同于两个英国全年创造的GDP总和,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很快,民众的恐慌情绪迅速蔓延,投资者们慌不择路,纷纷转向避险资产。
一时间,黄金价格一路狂飙,创下每盎司3148.88美元的历史新高。
奥巴马狠批政策,特朗普态度软化
面对美国挥舞的关税大棒,特朗普的一众贸易伙伴们显然不会默默承受、坐以待毙。
中国迅速采取行动,果断出手反击,率先宣布对美国商品加征34%的报复性关税,展现出坚定维护自身权益的决心。
几乎与此同时,加拿大总理卡尼在渥太华紧急召开新闻发布会,郑重宣布对价值356亿加元的美国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明确表达加拿大不会在不公平贸易政策面前退缩的立场。
更令特朗普始料未及的是,不久后,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副总理哈贝克、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也先后发声,将采取一系列反制措施来捍卫自身的利益。
然而,最为猛烈的反对声,却来自美国国内。就在两天前,一场大规模抗议浪潮如汹涌潮水般席卷美国50个州。
有超过50万的民众涌上街头,举行了上千场声势浩大的示威活动。
在纽约曼哈顿,抗议队伍整整排了二十来个街区,示威者们举着“住手”“别碰我们的民主”等标语,高喊反对关税政策的口号。
甚至还有数百名抗议者聚集在特朗普的高尔夫球场附近,手里举着“股市暴跌,总统打高尔夫”的标语牌,讽刺意味十足。
就在民众抗议声一浪高过一浪时,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也打破沉默。
两日前,他在一场公开演讲中,毫不客气地抨击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认为这对美国一点好处都没有。
更引人关注的是,奥巴马甚至还直接批评了特朗普的执政方式,称:
“我们不需要一个自封的国王、伪独裁者、到处惩罚敌人的人再来四年”。
除此之外,就连特朗普政府内部,也开始出现动摇迹象。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传出准备辞职的消息。
据美国微软-全国广播公司主持人斯蒂芬妮·吕勒透露,贝森特接受不了特朗普政府“像幼稚园水平”的关税计算方法,正考虑转投美联储。
与此同时,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也公开表达了对关税政策的担忧。他警告说,这一政策可能导致失业率上升、通胀加剧,还会让经济增长放缓。
面对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的降息呼吁,鲍威尔明确表示,在关税问题上调整货币政策,“还为时过早”。
在来自国内外的巨大压力之下,特朗普的强硬态度似乎悄然出现了松动。
他在社交媒体上发声,呼吁美国民众“多一些耐心”,试图将这场引发轩然大波的关税举措描绘成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经济革命”,期望以此安抚民众情绪,挽回些许民心。
然而,就在民众抗议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特朗普却选择前往佛罗里达州的高尔夫球场悠然度过周末。
他的这一行为无疑再次点燃了公众的怒火,引发了更多质疑。
民众纷纷指责他在国家经济面临重大危机、民众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之际,依旧只顾个人享乐,全然不顾及民众的诉求与国家的经济困境。
结语
在全球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特朗普掀起的这场关税风暴,不仅动摇了美国的经济根基,也让来之不易的国际贸易秩序面临严峻挑战。
随着抗议浪潮持续发酵,特朗普是否会在压力下改变主意,成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这场贸易风波究竟将走向何方?美国又将如何应对来自国内外的重重压力?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资料
文案内容和图片,来源于机构官网、媒体网络和第三方平台等公开信息。如有侵权、信息有误或其他异议,请联系本人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