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造假干扰中央决策,国家决心重手打击

2025年03月29日22:23:04 国际 1719

原创 马江博

数据造假干扰中央决策,国家决心重手打击 - 天天要闻

一个巨大的信号。

中央在当前复杂且关键的时期,正严打统计造假,以确保数据真实和有效决策,避免假数据干扰中央判断

那么,统计造假,究竟罪该几何?

首先是,违反党纪。

去年12月,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针对各类统计造假行为的可实施严格惩戒:统计造假者,最高可以开除党籍处分。

其次是,明确了违反《统计法》,如有顶风作案,从严追究法律责任

9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全面修订后的新版《统计法》。

与旧版相比,新版《统计法》有三个非常突出的亮点

1、全面加强统计监督。首次把统计监督写入法律,对自上而下的各部门、各级政府都采取常态化的统计督查、统计监测。

2、严抓“统计责任制”。负责人明示暗示相关单位造假的、领导干部参与造假的、明知造假而不进行监督的、负责人对统计造假存在失查的,全部都要从严追究法律责任。

3、由国家实施统一的国民经济核算,国家统计局统一组织和实施地区生产总值核算工作。

党纪和国法,双剑齐下,严抓统计造假,信号非常明显:在形势复杂的当下,要确保数据真实和决策有效

想再靠欺骗中央,获得政绩认可,此路不通了。

过去,“数据注水”“数据造假”等统计乱象屡禁不止:尤其是地方官员政绩唯GDP论时代,全国各地造假层出不穷。

一些权威报道和各地相关报告显示,有的地方GDP常年注水

比如,经过审计,天津滨海新区则将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由原来的10002.31亿元调整为6654亿元,缩水幅度达三分之一

2018年1月3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自曝经济数据“有水分”,应核减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00亿元,核减规模占全部工业增加值40%

甚至,还有些地方,真正核实下来的GDP,只有公布数字的一半儿多

至于一些地方官员,为了数据上光彩,向上级邀功,不惜大搞权力干预。负责人强令基层乡镇、园区、企业报送“符合要求的数据”,如果不达标,还强行要求按照指定数据修改。

甚至已经停产数年之久的企业,都被要求报送“仍在正常运转”的资料。

有的地方,甚至直接代替企业自己就篡改、捏造、虚报多报相关数据,要求企业必须按照造假数据统一口径。如果是上级部门来督导,还会千方百计的阻碍统计检查。

这些地方官员的行为,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正常秩序,破坏了党和国家的公信力。

要知道,统计数据是整个经济社会运行的基础性数据,更是中央在进行宏观决策时必须参考的重要依据。数据注水和造假数据,会严重误导中央做出的政策指令

今年1月,国家统计局曾经公布某县县长胡某的统计造假案例。该县在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过程中,未严格执行农业普查方案和普查工作要求,弄虚作假严重。

执法检查实地入户核查42户农户,发现普查员未入户普查并编造及代填代报普查数据;核查153个普查小区,发现49个普查小区没有摸底表。

核查5个乡镇12570份普查表,发现有1290户普查表无数据,1236户普查表没有签字,有签字的普遍存在笔迹相似问题。

作为一县之长,胡某对该县统计数据造假负有领导责任,行为已构成违反工作纪律,最终被按照党纪严肃处理。

这个鲜活的真实例子表明,虽然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有了党纪的严管,但依然有人敢于顶风作案。

如果任由这些地方官员受利益驱动,政绩观错位,大肆进行数据注水、统计造假,那么对国家的危害性无疑是极大:一个细微的偏差就可能导致高层对经济的做出不同的判断决策,更别提如果是大面积、大范围的统计造假了。

一个关键数据存在偏差,就可能导致做出两种迥然相反的决策。

当下这个时期,我们的经济社会正处在变革和转型的关键期,每一步的宏观决策都需要有真实、准确、详实的基层数据来支撑。

只有根据真实情况,中央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应对。如果地方上,大搞“数字游戏”,那中央还怎么决策?统计造假背后,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官员思想问题,政治问题和站位问题。

现在,统计造假已经成为党纪国法中“一票否决”事项。毕竟,决策正确的前提,是真实。

必须坚持实事求是。

反正收藏你也不看,点个关注意思下得了……

国际分类资讯推荐

春天的“精灵”唤醒哲古草原 - 天天要闻

春天的“精灵”唤醒哲古草原

天刚蒙蒙亮,哲古社区牧民曲扎迫不及待来到羊圈,拿着奶瓶给新出生的小羊羔喂奶,顺便为刚刚生产的母羊开起了“小灶”。“家里养了230多只羊,这几天已经产了30多只小羊羔,大概4月中旬产羔将全部完成。”曲扎说,接羔保育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事情,尽管很辛苦,想到牧业增产,
上海地铁瓜太猛!男主社死三连暴击:身份扒光 + 丢饭碗 + 家宅塌房 - 天天要闻

上海地铁瓜太猛!男主社死三连暴击:身份扒光 + 丢饭碗 + 家宅塌房

最近,上海地铁上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猥亵事件。光天化日之下,一名男子在地铁车厢内对女性进行骚扰,整个过程被目击者拍下并迅速传播。事发后,这名男子在24小时内被公司解雇,成为2025年上海第一例地铁猥亵案的“主角”。他的行为不仅触犯了法律,更引发了公众的强烈愤慨
深化校会媒协同创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吉林省生态文化协会落户长春人文学院 青创市集赋能大学生创业项目招募启动 - 天天要闻

深化校会媒协同创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吉林省生态文化协会落户长春人文学院 青创市集赋能大学生创业项目招募启动

4月11日,由吉林省生态文化协会、长春人文学院、吉林城市融媒主办,长春人文学院文学院、中国网东北振兴频道、搜狐吉林融媒体中心承办,吉林省生态环保志愿者协会、吉林省时尚产业联合会协办的“校会媒协同,产学研融合”吉林省生态文化协会揭牌暨校企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长春人
坐不下挤一挤,真的没事吗?这辆超员载客面包车被蜀黍查处…… - 天天要闻

坐不下挤一挤,真的没事吗?这辆超员载客面包车被蜀黍查处……

为有效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为市民群众出行创造良好条件,汕头公安交警部门持续聚焦“两客一危一货”、6座以上小客车等重点车辆,严查严处超员超载、违法载人、疲劳驾驶等突出交通违法行为,坚决做到“发现一宗、查处一宗,教育一群”,切实筑牢道路交通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