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被拖欠了整整五年的工资,现在连孩子的学费都快凑不齐了!”
近日,二十名神情焦虑的劳动者走进绿园法院诉讼服务大厅。据了解,他们曾是某米业营销公司的员工,多数人在该公司工作了十余载,有的子女学费无着,有的家人生病待治。然而,自2019年底以来,公司开始拖欠工资,尽管多次催讨,但始终未得到解决。迫于无奈,众劳动者只能将该公司诉至法院。
案件受理后,经立案庭审查,该批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且涉及群体性权益。立案庭高度重视,严格按照《关于严格依法规范民事案件立案与调解工作的意见》要求,在受理当日即完成了二十起案件的立案登记工作。考虑到本案案涉人数较多,且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关系着群众的急难愁盼。若能以调解方式处理,既能降低当事人的诉讼成本,有利于劳动者尽快取得报酬,又能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造成的不良影响,还有助于减轻审判工作的压力。立案庭于当日同步启动“诉调对接”机制,优先开展调解工作。
调解初期,便遭遇了重重阻碍,被告公司始终拒绝接收法律文书并回避沟通。经过集约送达中心的不懈努力,成功完成文书送达后,被告公司终于不再回避。经了解,被告公司并不想与这些老员工对簿公堂,但公司目前陷入经营困境,确有难言之隐。
知晓被告的态度后,立案庭法官向原被告双方说明了调解省心、省时、省费用的优势,征得双方同意后,立案庭组织三名员额法官成立了专项调解组,打出“法律+人情”组合牌进行调解。

调解中,法官一方面以法服人,向被告公司释明劳动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以及拒不支付欠薪将面临的失信惩戒后果;另一方面以情动人,“这些员工与公司风雨同舟十几年,再有困难也不应该让他们寒心啊……”。在三位法官的耐心调解下,被告公司表示:“虽然公司经营困难,但确实不应该拖欠劳务费,我公司愿意优先偿付欠薪,只是希望原告能够给一些缓冲时间。”众员工在知晓被告公司的难处后,表示同意给予一定的宽限期。最终,双方在调解组的指导下签订了调解协议,至此,这起涉及20名劳动者的欠薪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一份薪水,不仅关乎劳动者的切身利益,更关乎社会的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该系列案件的成功化解,不仅有效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是绿园法院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下一步,绿园法院将持续秉持“如我在诉”理念,用心用情办好每一起民生案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来源:长春市绿园区人民法院
编辑:雪儿
通讯员:李昂
审核: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