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包退”变“以物抵债”,教培机构如何取信于人|新京报快评

2025年03月24日19:30:21 国际 9071

“不过包退”变“以物抵债”,教培机构如何取信于人|新京报快评 - 天天要闻

▲近期,有不少网友吐槽,中公教育向学员承诺的“不过包退”变成了“以物抵债”,可供选择的抵债物标价普遍高于同类产品的市场价。图/ic photo

48000元花瓶摆件、9200元桌椅,2800元学费换购两套床上用品……据红星新闻报道,近期,有不少网友吐槽,中公教育向学员承诺的“不过包退”变成了“以物抵债”,可供选择的抵债物标价普遍高于同类产品的市场价。

作为公考培训市场头号玩家,中公教育推出的“不过包退”的协议班模式,让考生事先与机构签订协议,若考不过,机构要退还考生相应的培训费。这一创新之举,毫无意外地为中公教育吸引来大量学员,但也为日后资金纠纷埋下了隐患。

去年以来,中公教育董事长多次被学员在评论区“在线讨费”。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中公教育在2024年下半年就已推出“以物抵债”。如今,所抵之物被质疑定价太高。这些也使得其当初豪言壮语的“包退”大大缩水、名实不符,最终落得个一地鸡毛。

本来,“以物抵债”未尝不可。但前提是双方合意、货值相符,抵债物的定价必须合理,至少也要与同类产品的市场价格相当,且必须遵循自愿原则,债权人与债务人协商一致。中公教育随便找来一些二手物品,或者未必实用的花瓶摆件等,标价动辄上万元,以此强行塞给要求退费的学员,未免荒唐。

一方面,此举涉嫌损害学员利益。既然已经签订了“不过包退”协议,双方就是平等的民事主体,机构应诚实守信,履行责任,该退就退,该退多少退多少,不能随便找来一些货物标个价就塞给人家。大家都生活在商品社会,对价格也都十分敏感,岂是那么好糊弄的?

另一方面,机构翻脸这么快,也是在滥用市场优势,并不利于自身发展。中公教育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司抵给学员的主要是课程,并否认存在价格虚高的问题。其一名客服则告诉红星新闻,用来抵债的一些商品是老板借来的,为了抵债当然会标高一点。

也就是说,不管是抵课还是抵物,就是不退钱。这也暴露出机构“图穷匕见”的嘴脸。

其实,很多人之所以选择中公教育,看重的就是企业的口碑。如果“只吃不吐”,招徕学员时说的是一套词,退费时说的是另一套词,反复横跳,总是糊弄,像挤牙膏似的难以痛快退费,显然不可能取信于人。

如此“以物抵债”,不仅涉嫌虚假宣传,也涉嫌合同欺诈。对此,受害人当然应拿起法律武器,理直气壮地主张自己的合法权利。但在具体的维权过程中,往往会困难重重。

这中间,既有培训机构不愿履约、动辄翻脸的因素,也与监管过于宽松有一定关系。

从去年到现在,相关的讨债话题在网上热热闹闹,灼伤的不仅是机构声誉,也包括市场秩序。

今年以来,黑龙江省宝泉岭法院、逊克县法院各针对学员与培训机构“不过包退”纠纷做出裁定,均判决教育机构全额退款。

当下,相关监管部门除了针对“以物抵债”等涉嫌违法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操作启动调查处置外,也不妨对于类似“不过包退”等大包大揽的广告宣传做一番检视。总之,不能任由教培机构在退费的事情上如此忽悠消费者。

撰稿 / 胡栖安(媒体人)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李立军

国际分类资讯推荐

探寻跨区域非法猎捕野生动物治理钥匙 - 天天要闻

探寻跨区域非法猎捕野生动物治理钥匙

被不起诉人的住所地和违法行为地均在不同的州、市甚至不同的省份,如何落实行政处罚?日前,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检察院通过向异地行政机关制发检察意见书,并以办案为契机,实现湘黔四地联动会签行刑反向衔接工作协作机制,为一起跨区域涉非法狩猎行刑反向衔接案件画上圆满句号。
科技让高原老人安享晚年生活 - 天天要闻

科技让高原老人安享晚年生活

自2024年7月以来,拉萨市城关区已为1263名高龄、空巢、失能等特殊困难老人家里配备了护理床、制氧机以及床头“一键呼叫”等智能设备,这些设备的数据都会连接到市级智慧养老数据聚合平台,实现统一管理,为老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与安全保障。
2021年,贵州一男子靠养牛发家致富,年收入高达700多万 - 天天要闻

2021年,贵州一男子靠养牛发家致富,年收入高达700多万

2021年,贵州一男子凭借一手独特的养牛方法,养殖一头牛他就能净赚一万多元,更让人啧啧称奇的是,他还巧妙地运用自己的智慧,创立了一套以养牛为主的立体循环农业模式,通过使用这种模式,他的年收入高达700多万元,那么他的这套养牛方法究竟有何独特之处呢?
拉林铁路守望者:在雪域“天路”托起365个“扎西德勒” - 天天要闻

拉林铁路守望者:在雪域“天路”托起365个“扎西德勒”

“回溯至2021年,青藏铁路拉林线开通之际,我便投身到这条线路的工作当中,能够深度参与拉林铁路的运营,这份荣耀始终在我心间熠熠生辉。”4月1日,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携手青藏铁路集团公司,于拉林铁路共同开启“坐着高铁看中国·寻访藏家桃花源”主题采访活动。身为青藏
戈壁蓝莓吃上“定制餐” - 天天要闻

戈壁蓝莓吃上“定制餐”

站在山南市扎囊县阿扎乡的戈壁腹地,目之所及不再是记忆中的黄沙漫卷。成片的智能温室在烈日下泛着银光,这片曾在戈壁荒滩种出圣女果而闻名的“戈壁田园”,如今,能让土壤要求极高的蓝莓也在此扎根,上演着现代农业最震撼的逆袭剧本。
大货车雨夜侧翻 司机被困 民警变身“人梯”施救 - 天天要闻

大货车雨夜侧翻 司机被困 民警变身“人梯”施救

民警翻过大货车时发现,司机王某已从驾驶室爬出,坐在车门上。由于腿部受伤,加上气温低,王某全身发抖,一时无法自行脱困。于是,民警用身体靠着车身,并提出让司机王某踩着自己肩膀,助他脱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