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长江和记实业宣布以228亿美元向美国贝莱德集团出售全球43个港口,其中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港与克里斯托巴尔港引发震动。这两大港口承担全球6%海运贸易量及中国21%货轮通行量,其交易恰逢特朗普政府施压巴拿马“收回运河控制权”的关键节点。
长和集团坚称交易纯属商业行为,但香港《大公报》直接质问:为何在美国威胁审查港口特许权合法性后仓促出售?为何不优先考虑中资企业接盘?评论指出,港口运营权涉及国家战略安全,企业需在“大是大非前守住底线”。3月15日,港澳办罕见发声,强调“维护国家利益是企业的根本责任”,被外界解读为对李嘉诚的隐性批评。
事实上,此次交易早有预兆。特朗普自2024年胜选后,多次宣称“中国通过香港控制巴拿马运河损害美国利益”,甚至威胁采取军事行动。长和实业在美政府压力下,选择将经营近30年的核心资产高位套现,规避潜在政治风险。然而,贝莱德集团与特朗普团队关系密切,其接手港口后可能配合美方抬高中国货轮通行费,甚至限制流量。
中方反应迅速。3月14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代表团紧急访问巴拿马,与主要政党及智库达成三项共识:推动中巴自贸协定升级谈判、加速共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项目、强化港口安全合作机制。与此同时,秘鲁钱凯港建设进入冲刺阶段——该港设计年吞吐量150万标准箱,可分流30%原经巴拿马运河的中南美货物,预计2025年底投入运营。
地缘博弈背后是更深层的战略对冲。巴拿马运河目前仍是中美贸易“主动脉”,中国21%的集装箱、46%的东北亚至美东海岸货物依赖该通道。但北极航线与钱凯港构成双保险:北极航道使上海至纽约航程缩短8500公里,而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秘鲁钱凯港组成的替代网络,可降低60%的运河依赖度。
美国的算盘未必如愿。拉美左翼政权近年集体“向东看”,巴西、智利等主要经济体将中国视为最大贸易伙伴,秘鲁更将钱凯港定位为“太平洋门户”。反观美国“美洲经济繁荣伙伴关系”计划因投资不足陷入停滞,特朗普对拉美政策仍聚焦移民管控,难以扭转影响力颓势。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1999年美国移交巴拿马运河时,绝不会料到中国货轮今日占据20%通行量;而当李嘉诚1997年拿下运河港口时,也难预见资本撤退会触发一场大国博弈。唯一确定的是:没有国家利益托底的商业决策,终将在时代浪潮中失去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