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两人在火车站广场遭雷击,打伞走路时,为何会引雷上身?

2024年06月14日23:00:20 国际 3018

6月13日晚间,辽宁锦州强对流天气持续,天空中电闪雷鸣。在辽宁锦州市锦州北站火车站广场,两名行人打着伞在站前广场行走,突然一道闪电划破天际,直接向着广场劈下,正好击中两人,两人瞬间倒地。其中一人被及时送往医院,所幸没有生命危险,另外一人仅表皮擦伤。

辽宁两人在火车站广场遭雷击,打伞走路时,为何会引雷上身? - 天天要闻

两人其实当时是行走在比较空旷的广场内,为什么这样也会引发雷电击中呢?不少网友表示困惑,难道是打伞的原因吗?打伞有那么多人,为何就击中他们俩?

要想解释这么个问题,还得往深点研究,也就是闪电形成的原因。

辽宁两人在火车站广场遭雷击,打伞走路时,为何会引雷上身? - 天天要闻

闪电的形成原理,简而言之,是云与云之间、云与地之间或者云体内各部位之间的强烈放电现象。

当冷暖气流相遇时,暖空气上升,其中的水滴和冰晶会相互碰撞和摩擦,导致电荷的分离。一般情况下,云层上层带正电,而下层带负电。

随着电荷的分离,云层内逐渐积累了巨大的电荷量。这种电荷积累会在云之间、云与地面之间形成电势差。当电势差达到一定的程度时,电场强度足够大,就具备了产生闪电的条件。

辽宁两人在火车站广场遭雷击,打伞走路时,为何会引雷上身? - 天天要闻

在电场强度足够大的情况下,云层内部的正电荷和负电荷会相互吸引,但由于空气并不是良好的导体,它们无法直接相遇。此时,正电荷会奔向树木、山丘、高大建筑物的顶端甚至人体之上,企图和带有负电的云层相遇;而负电荷则形成枝状的触角向下伸展,越向下伸越接近地面。

辽宁两人在火车站广场遭雷击,打伞走路时,为何会引雷上身? - 天天要闻

当电场强度足够强时,正负电荷终于克服空气的阻障而连接上。此时,巨大的电流沿着一条传导气道从地面直向云涌去,产生出一道明亮夺目的闪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闪电。

也就是说,闪电是正、负电荷在云层、空气和地面三者之间积聚、“拉扯”和“斗争”的结果,就像两种电荷想克服各种“磨难”最终融合在一起、巨大能量瞬间释放的过程。只要是地面上有适合这种电荷间连接通道的导体存在,那么就有较大的概率形成“地闪”。比如广州的“小蛮腰”塔在雷雨天气时,频繁接收闪电就是这个道理。

辽宁两人在火车站广场遭雷击,打伞走路时,为何会引雷上身? - 天天要闻

那么,什么情况下,闪电容易到达地面呢?

一个是强烈的对流和电荷分离。当积雨云内部的对流非常强烈时,夹带着冰晶的冷空气急速下降,而裹挟着水滴的热空气则上升。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空气在云内发生碰撞和摩擦,产生电荷分离。在这个过程中,较轻的正电荷主要分布在云层的上方,而较重的负电荷则聚积在云层的下方。这种电荷的分离和积累为地闪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辽宁两人在火车站广场遭雷击,打伞走路时,为何会引雷上身? - 天天要闻

第二个是云底部负电荷与地面正电荷的电场强度。当云底部的负电荷与地面的正电荷之间的电场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电荷将寻找路径以中和这种不平衡状态。这种强烈的电场为闪电从云层劈向地面提供了动力。

辽宁两人在火车站广场遭雷击,打伞走路时,为何会引雷上身? - 天天要闻

第三个是地面的电荷分布。面的电荷分布也会影响闪电是否容易到达地面。如果地面存在较高的物体(如建筑物、树木等),这些物体容易成为电荷聚集的地方,增加了地闪形成的可能性。

辽宁两人在火车站广场遭雷击,打伞走路时,为何会引雷上身? - 天天要闻

还有一个就是地面情况。比如地理位置和地形,山地、高原等地方由于地形复杂、气流多变,更容易形成强烈的对流和电荷分离,从而增加地闪的频率。

那么,打伞怎么会被闪电击中呢?

虽然伞本身并不直接产生电荷或增加被闪电击中的风险,但以下几个因素可能使打伞的人更容易成为闪电的目标。

一个是处在较高的位置,如果打伞的人站在相对较高的位置(如山顶、高楼等),他们相对于周围环境更可能成为闪电的击中目标。显然,辽宁锦州北站广场不属于高处的位置。

第二是金属导体,如果伞柄或伞的骨架是由金属制成的,它们可能会成为一个更好的电荷导体,从而增加被闪电击中的可能性。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金属伞就一定更容易被击中,只是它可能更容易将电流传导到人体。很显然,这一点的可能性最大。

辽宁两人在火车站广场遭雷击,打伞走路时,为何会引雷上身? - 天天要闻

还有,就是靠近大树等较高的物体时,无论是打伞还是不打伞,都有被雷电击中的可能性,而且比纯粹的打伞被雷电击中的概率要高。

值得注意的是,打伞本身并不会直接导致被闪电击中,但打伞的人所处的环境和伞的材质等因素可能会增加他们成为闪电目标的风险。在雷雨天气,最好的做法是避免户外活动,如果必须外出,应避免站在高处或靠近可能导电的物体,并尽量保持身体低矮以减少成为闪电目标的可能性。



国际分类资讯推荐

摸清“拦路虎”完善“支撑链” ——济南市政协现场“商量”助力科技成果转化“加速跑” - 天天要闻

摸清“拦路虎”完善“支撑链” ——济南市政协现场“商量”助力科技成果转化“加速跑”

科技成果转化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主体。6月18日,济南市政协组织政协委员、有关市直部门代表和企业家代表,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围绕《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 支持体系提升成果转移转化水平的建议》重点督办提案,开展现场商量。 调研组首先来到山东圣泉集团参观生物...
【关注】普洱市2024年数字文化培训开班 - 天天要闻

【关注】普洱市2024年数字文化培训开班

为积极拥抱数字化变革,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丰富、便捷的文化服务,6月19日,普洱市2024年数字文化培训班正式开班。此次培训旨在进一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为普洱市的文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本次数字文化培训班是普洱市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班邀请了数字服务及公共文化业内的专家...
一家5口遇害!嫌犯在逃!警方公布照片 - 天天要闻

一家5口遇害!嫌犯在逃!警方公布照片

6月19日,记者从内蒙古呼和浩特警方了解到,6月18日凌晨,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察素齐镇二十家村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5人遇害。根据警方悬赏通告:6月18日凌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察素齐镇二十家村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霍文常有重大作案嫌疑,案发后潜逃。通告显示,犯罪嫌疑人霍文常,男,43岁,身高1...
普京亚洲行给我们的启示 - 天天要闻

普京亚洲行给我们的启示

图为俄罗斯总统普京 俄罗斯总统普京开启了亚洲两国之行,西方媒体认为,他是在采取外交手段对抗乌克兰的和平峰会。 我们抛开一些细微末节,看普京这次访问,究竟从中可以看到什么? ....
《自强文苑》全国残疾人笔会在宜昌开班 - 天天要闻

《自强文苑》全国残疾人笔会在宜昌开班

极目新闻记者 陈倩通讯员 汤斌斌6月18日,2024年残疾人文化周宜昌系列活动暨《自强文苑》全国残疾人笔会正式开班,来自全国25个省市的50名残疾人作家齐聚宜昌,交流文学创作经验,促进残疾人文化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2024年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 - 天天要闻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2024年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发布新一批20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2020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分4批将86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纳入重点建设名单,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家发展改革委坚持组织推动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