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马街街道党工委聚焦提升党建引领力、条块统筹力、发展凝聚力、民生服务力,发挥“党建+”协同效应,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同心共圆、同向发力,激发机关干部职工工作动力,形成“有力度、有温度、有速度”的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


激活组织力,锻造党建引领“动力轴”
提升组织领导。完善细化“班子对口联系社区、街道干部定期下沉”工作制度,围绕“党委牵头、分类施策、抓好治理、抓好服务”主基调,实施月度工作例会一汇总,季度推进会一通报,年度述职评议一考核的督导模式,不断夯实各级党组织抓基层治理责任,引领带动公共机构、新经济组织、新就业群体等融入基层治理。
统筹党建资源。成立街道“大工委”、11个社区“大党委”,将136家驻区单位全部纳入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吸纳公共户单位党组织书记98人任社区“大党委”委员,推动社区与成员单位、企业及各领域党组织有机联结,让基层治理“满盘沙”变为“一盘棋”。
推进品牌示范。持续推动“一社区一特色”工作品牌创建,创新德缘社区多元融合党建同心圆、西丽园社区“全科化”网格治理、春雨路社区“党组织+”链式工作模式、马街北路社区关爱“一老一小”守护“朝夕美好”等服务品牌。

提升统筹力,下活一线治理“一盘棋”
搭架子,构建一体化管理体系。构建“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院坝党小组”组织架构,每个居民区党支部同步建设城市社区网格,鼓励居民区支部书记兼任网格长,推动基层党组织网络与社会治理网格“两网融合”,做到同步建、同步管,双融合、双提升。
压担子,完善区域化管理机制。健全“1+9+x”网格化管理,实现105名五级网格员、422名“楼栋长”“十户长”管理服务全覆盖,形成“网格化管理—矛盾纠纷排查(信息收集)—研判预警—联动处置化解”闭环管理,做到网格事务包干负责、网格服务上门代办,推动需求在网格发现、资源在网格整合、问题在网格解决,形成“叫得响、立得住”的基层社会治理“马街经验”,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2023)”。
铺路子,健全多元化服务模式。发挥“大党委”优势链接,调动辖区共建单位支持,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红色驿站等资源为新就业群体打造暖心平台,组织其参与社区端午、火把节等活动,开展义诊、社保政策宣讲等服务。建立“骑兵志愿服务队”,积极引导骑手们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文明先锋、流动哨点、平安使者”。


彰显服务力,谱写干群连心“新篇章
抓实服务队伍融合。广泛推动机关事业单位、“三新”组织等34个党支部、172名党员通过“一对一”或“多对一”形式参与辖区困难群体结对帮扶活动,共计40名困难群众受助。组建“志愿服务队”“党员先锋队”,组织集中服务19次,深入社区、企业开展政策咨询、环境治理、普法强基、安全演练等志愿活动。
抓实服务功能融合。以党建引领优化营商环境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导向,马街街道党工委、大渔社区党委、百集龙党支部发挥“党建链”作用,共同开展“春城党建新力量 助力居民再就业”主题活动,当好居民与企业的“桥梁”,让辖区求职者与招聘企业“双向奔赴”,助力26人成功求职,实现就业用工双赢。
抓实服务资源融合。深入实施“五社联动”,引入一批专业化、规范化的社会组织,有效回应居民精细化、专业化、个性化需求。在西丽园社区创新“交邮雷锋”驻点服务解决社区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在春雨路社区以“公益+低偿”的方式回应社区老年人在助洁、助医、助浴及其他居家养老服务方面的需求。

昆明西山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