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心”“细致”“精细”这些都是身边同事对省第一女子监狱二监区女干警刘路霞的评价。
自2012年10月参加工作以来,刘路霞一直扎根监区一线,她的身影遍布“三大现场”的每个角落。对她而言下班的界定不是时间,而是手上的工作是否完成。当问到她“工作中,有没有印象深刻的人或事?”她略显羞涩地说:“我感觉自己每天只是在履行岗位职责,没干啥惊天动地的事,都是一些小事,感觉不值一提”。
见微知著
精确掌握“小心思”

要切实改造好一名罪犯实属不易、各有方法。刘路霞的法宝就是“细心、耐心、恒心”。
一天,刚到监管区的刘路霞就感受到了现场的“低气压”,原来是罪犯丁某违规后拒不承认。刘路霞了解清楚情况后,与丁某个别谈话,从丁某微表情中看出,她不信任干警,而且较为抵触,所说的也不是事实。刘路霞察觉后,并没有马上拆穿丁某的谎言,而是在反思自己在平时管理教育该犯过程中是否有何不妥,造成丁某对自己的抵触和不信任。她想起来,上次在与丁某的谈话中,曾承诺次日回复其家人的情况,但是后来因为家中有事请假,没有及时回复。刘路霞再次找丁某谈话,提及此事,丁某泪流满面,承认因此事对警官心有芥蒂,丁某感觉自己受到尊重和重视后,对违规事件如实阐述、承认错误、服从处理。
刘路霞积极营造“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改造氛围。她坚定认为:尊重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础,赢得罪犯的尊重和信任,改造工作才会有进展、有成效。
心细如尘
执法文书“反复校”

在从事狱政管理专职工作的这五年的时间里,刘路霞始终坚持“把简单的事做到极致”的态度,“稍等,我再校核一遍”成了她的口头禅,因为她深知,执法文书材料每一个标点符号都关系执法工作,关系罪犯改造,容不得半点马虎,她码成半米高的工作笔记和密密麻麻的记录就是最好的证明。
她经常开玩笑说到:“每天面对计分考核、分级处遇这些工作,把我一个文科生都训练成了理科生。”也许在别人看来这只是一句玩笑话,但是其中的艰辛、花费的精力、需要的忍耐不言而喻。
二监区监区长陈秀芳在谈到刘路霞时赞不绝口,高度评价她:“事情交给她,我放心;材料过她手,我省心;值班有她在,我安心”。
用法用情
照亮罪犯“新生路”

“严有严的标准、宽有宽的尺度”。这是刘路霞工作特点。
面对罪犯王某,刘路霞一开始也是束手无策。王某因运输毒品罪被判无期徒刑,丈夫已去世,女儿由外婆抚养,王某自觉刑期很长,出监无望,改造消极,也不愿意和警官交流,把自己封闭起来。为了让王某敞开心扉,积极投入服刑改造,刘路霞在平时改造管理中对她多关心、多询问。
刘路霞观察到,王某与母亲拨打亲情电话后,眉头紧锁、忧心忡忡。刘路霞马上找王某了解情况,王某主动说到,她和丈夫只是事实婚姻,女儿还是“黑户”,现在到了上学的年龄无法入学,自己的父母又没有文化,不知道怎么办。刘路霞了解这个情况后,与当地的妇联取得了联系,并且把王某及其女儿的情况写信告知妇联。在妇联的帮助下,王某的女儿如愿上学。自此以后,王某整个人开朗了不少,也放下了对干警的芥蒂,把时间和精力都摆在服刑改造上,出去和女儿、父母团聚成为了她最大的心愿和追求。
在近期的亲情帮教上,刘路霞提前联系了王某的母亲,安排王某的女儿到监狱与王某见面,王某非常感动,特地把女儿带到刘警官面前,表示感谢。
刘路霞说,能够帮助罪犯改造,帮助他们的家人,感觉再多的付出和努力都值得,这就是监狱人民警察这个职业带给我的价值感、满足感。
点点微光,可聚星河。刘路霞是监狱女干警的一个缩影,她们平凡却不平庸,凭借自己的坚持和坚守,立足岗位职责,倾心改造罪犯,守护一方平安。
来源:云南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