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卡申科总统的专机一如既往地抵达了北京。在访华之前,卢卡申科总统特意接受了中国媒体的专访。这次采访中,卢卡申科总统着重强调,中俄白三国可以通过统一工业政策,挖掘工业一体化的巨大潜力。
卢卡申科总统表示:“白俄罗斯正与中国认真对话,就工业政策展开合作。同时,我们已经与俄罗斯达成共识,俄白两国正在统一工业政策。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纳入中国呢?让我们从白俄罗斯开始,然后中俄白三国联手发掘工业潜力。我相信,这将是一个广阔的领域,充满无限可能。”
首先,需要解释一下,卢卡申科总统所提到的“俄白两国正在统一工业政策”,其实是指俄白一体化框架下的工业一体化。

早在2021年11月,俄白两国签署了联盟国家一体化协议,除了主权问题,协议还涵盖了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多个领域的政策协调,其中包括28个俄白合作项目。卢卡申科总统在本月初透露,目前俄白一体化的28个主体项目已经完成了80%以上,白俄罗斯将努力推动剩下的20%尽快完成。
在工业领域,俄白一体化协议要求两国执行统一的工业政策,这样能更好地分配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并提升工业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同样,中俄白三国在工业领域也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可以提供资金、设备和技术支持,俄罗斯可以提供能源和土地,而白俄罗斯则可以作为工业产品进入欧洲的交通枢纽。

然而,目前来看,中俄白在工业领域只能进一步加强合作,卢卡申科总统提到的“统一工业政策”或者“工业一体化”,我们只能持谨慎观望的态度,因为其中存在太多不确定因素。
首先,中国的工业规模巨大,而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工业规模相对较小。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是唯一一个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相比之下,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都经历了一段艰难的“去工业化”时期,其工业生产能力早已不如苏联时期,更不用说现代化水平了。
对于俄白而言,实现与中国的工业一体化无疑是一桩令人向往的事情,尤其是在现如今受到西方制裁的大环境下,失去了西方的技术、资金和市场,他们非常希望得到来自中国的“输血”。

但对于我们来说,这种工业一体化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原因在于三国在工业规模和质量上存在巨大差距。而且,一旦实现一体化,三国将需要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工业政策保持一致,这纯粹是自找麻烦。
另外,中国当前工业领域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产业升级,在这方面,俄白对我们的帮助非常有限。以中俄合作的CR929大飞机项目为例,就连俄罗斯媒体都承认,俄罗斯在该项目中的作用越来越小。之前甚至有消息称“俄罗斯将退出CR929项目”,估计俄罗斯人也已经认识到,他们在该项目上的空间非常有限,与其继续参与,不如早日体面退出。

最关键的是,中俄白要实现工业一体化的条件还不够成熟。除了前面提到的两点因素外,至少还有三个先决条件:一是俄白要完成一体化并进入成熟阶段,二是俄罗斯要完善东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对中国开放远东地区;三是俄乌冲突要和平结束。
我们逐一分析这三个条件。第一点,虽然俄白一体化已经超过了80%的进度,但剩下的20%可能是最为艰难的阶段,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完成。即使俄白实现了一体化,我们还需要一段时间来观察并得出准确的结论。
第二点,目前阻碍中国与俄罗斯进一步加强工业合作的因素之一,就是俄罗斯东部地区的基础设施不配套,开放程度不够。

换句话说,俄罗斯在对华合作中需要表现出更多的战略诚意。
最后一点,尽管中俄两国在国家层面多次强调“两国合作不受第三方干扰”,但是许多民间投资仍受制于西方制裁的风险,不愿在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进行投资,担心西方制裁会影响到自身利益。与此同时,俄乌冲突的持续也给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内部带来了不稳定因素,虽然重大政治变故的可能性很低,但一直存在。对我们来说,只有俄乌冲突和平结束,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内外部投资环境得到改善,我们才有可能考虑工业一体化的提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