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引发的欧洲地缘政治板块的巨变,在战争进入第二年后逐渐开始明朗。
2023年4月4日,芬兰国旗在北约总部布鲁塞尔缓缓升起,标志着芬兰正式成为北约第31个成员国。芬兰与俄罗斯的边境长达1300公里,这意味北约与俄罗斯之间此前最狭长的一块战略缓冲带如今变成了边界。与此同时,2023年4月5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访问波兰时表示,未来的波兰和乌克兰之间在政治、经济以及包括历史方面都将没有边界。这句话可能印证了一个传闻,即乌克兰正在计划战后与波兰组建一个联邦国家,这意味着历史上的“波立联邦”将会在中欧重现,也相当于乌克兰将变相加入北约。
普京发动的这场俄乌战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是阻止北约东扩,但结果却适得其反,俄罗斯点燃的侵略战火让中欧和北欧国家人人自危,反而坚定了他们加入北约的意志。事实上无论是芬兰加入北约,还是乌克兰与波兰合并,对俄罗斯来说,都是断绝其战略生命线的重大地缘危机。可以说,从彼得大帝到叶卡捷琳娜大帝,历代俄国君主不懈努力打下的俄罗斯帝国的大好局面,算是断送到了普京手中。
俄罗斯起源于13世纪后期的莫斯科公国,16世纪中叶莫斯科公国发展为俄罗斯帝国,并开始对外扩张。俄罗斯起源于东欧平原,没有出海口,因此打通出海口成为俄国历代君主的梦想。
18世纪初,彼得大帝通过与瑞典的大北方战争,获得了波罗的海位于芬兰湾的出海口,并在涅瓦河河口打造了圣彼得堡。18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叶卡捷琳娜二世通过第五次俄土战争,获得了乌克兰南部领土以及克里米亚半岛,打通了黑海出海口。俄罗斯的主要人口和经济中心都位于欧洲,尤其是波罗的海和黑海这两个出口海可以说是俄罗斯经济的生命线。而2022年2月份爆发的俄乌战争,正在将控制这两个出海口的沿岸国家推向了俄国的对立面,俄罗斯经济的这两条生命线将面临被封锁的窘境。
首先说说芬兰湾,芬兰湾是波罗的海最东边的一个狭长海湾,其尽头就是圣彼得堡,芬兰湾北边的芬兰与南边的爱沙尼亚隔海对望,两国之间最窄的海域,只有二三十公里。但是,长期以来,芬兰与爱沙尼亚之间的交通并不便利,要么通过渡轮,要么必须穿越俄罗斯的部分领土,因此,从21世纪初期,爱沙尼亚就开始与芬兰商议修建一座跨海大桥,从而加强两国的交通联系。芬兰湾的平均水深大约35米左右,从技术水准来说,两国之间修建跨海大桥,完全不存在问题,关键在于俄罗斯的反对,在芬兰还坚持中立国立场的时代,由于要与北约国家和俄罗斯两边同时修好,扮演战略缓冲区的角色,因此,这座跨海大桥计划始终没有提到日程上来。
2023年4月,当芬兰正式加入了北约后,芬兰与爱沙尼亚之间便重新启动了跨海大桥计划,这对于俄罗斯来说,简直是如鲠在喉。如果这座“爱芬友谊大桥”桥高修得过低,很多俄罗斯的大型商船,都无法出入芬兰湾,位于芬兰湾最里头的圣彼得堡将失去俄罗斯经济火车头的作用。圣彼得堡目前是俄罗斯最大的港口城市、第二大城市,地位相当于中国的上海。
其实,通过修建跨海大桥封锁别国出海口的事情,俄国已经干过不止一次了。中国东北边境在图们江流域距离日本海只有15公里,虽然出海口被划归俄国,但是《中俄瑷珲条约》中承认图们江河道的航行权或者出海权属于两国共有,也就是中国商船可以通过图们江进出日本海。但是在苏联时代,俄国人在图们江出海口建了一个通往朝鲜的铁路大桥,这座铁路桥桥高非常低,除了小型运输船之外,稍微大一点的商船都无法通行,中国商船在东北的出海口就这样被技术性的彻底堵死。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也并没有任何重修图们江大桥的意思。同样的戏码,俄罗斯在克里米亚又演了一次。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之后,通过修建横跨克赤海峡的克里米亚大桥封死了乌克兰在亚速海的出海口。
由此可见老毛子坏是坏到骨子里了。
在芬兰加入北约后,爱芬友谊大桥的计划被重新提出来,这真有点天道轮回的味道,无论这座大桥什么时候建成,芬兰湾已经完全在北约掌控之中,而黑海出海口也一直在北约成员国土耳其手中,俄罗斯在欧洲最为重要的两个出海口目前都已在北约的完全掌控之中,这可以说是自从叶卡捷琳娜时代以后,俄罗斯地缘政治环境最大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