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印度外长苏杰生在参加经济会议时告诉与会的经济界与工商界人士,印度制造与中国制造有相当大的区别。苏杰生指出,印度的经济增长不能依靠模仿中国效率实现,如今印度在工业化中遇到的问题也不能通过寻求中国式的解决方案实现。总而言之,苏杰生的观点是,印度要走出一条符合印度国情的,属于自己的独立道路,一定要加强深度制造业建设,让印度变成制造业的大国,要让印度变成制造业强国,要让印度制造的品牌名扬世界。
5月10日印度外长苏杰生就印度制造与中国制造的区别,对印度经济界人士提出忠告,印度不能依靠中国模式强大自己,而苏杰生的这番言论也值得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总体而言,苏杰生作为印度外长的这番言论,还是体现出印度政府在发展国家经济时审慎的考虑。印度毕竟是一个大国而不是小国,作为拥有14亿人口且正在进行工业化的大国,如果企图模仿其他国家实现自己国家的工业化,在人类历史上基本上没有先例可言。“模仿者死”就是21世纪的生存之道,如果印度一味模仿中国,最终一定会变成四不像,苏杰生的这一提醒确实比较到位。当然,苏杰生强调,印度制造不同于中国制造,印度不能通过模仿中国建立起自己的工业体系,也不能通过模仿中国就让印度制造名扬世界,他之所以有这种信心还是基于多方面因素。
第一,如今印度已经成为人口大国,14亿人口以及3、4亿的青年人就是印度经济发展的最大人口红利,如果印度能够把握好这一机遇,对印度经济增长将是极大刺激。毕竟,在新兴经济体中印度的年度经济增长率还比较高,在相当程度上可以与八九十年代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期媲美,这一点便是包括苏杰生在内的印度精英们的信心之一,印度有人口红利。
第二,苏杰生的信心除了体现在人口红利方面之外,印度还有另一重大红利也就是战略红利,所谓的战略红利就是,印度在东西方两大阵营、两大力量之间游刃有余。一场俄乌冲突以及美国对中国的打压,让世界悄然分裂成两大阵营,尽管这两大阵营并不像冷战时期那样泾渭分明、互不往来,但依然给世界造成相当大的割裂。在这一割裂过程中,印度可谓是左右逢源,既能够与俄罗斯保持良好关系,又能够与美国谈笑风生,虽然印度与自己的近邻中国在边界问题上存在冲突,但在上合组织、金砖组织以及g20等多边舞台上依然有相当大的合作空间与机遇。在国际关系上游刃有余的这种战略利益,依然给印度实现自己的工业化,让印度制造品牌名扬世界具备重大机遇,这便是苏杰生的另一信心所在,印度有巨大的战略利益。
第三,目前印度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工业化基础,无论是软件制造业还是生物制药抑或是其他服务,印度在英语世界中确实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毕竟印度是英联邦成员国,英语作为印度精英的主流话语,使得其能够很方便地融入英美世界,能够快速进入欧美的语言环境中。因此可以看到,在美国硅谷的这些高科技公司里,能够做到中高层以上的高管基本上都是印度裔,勤劳的华裔却总是因为意识形态与政治原因被打压。印度在政治上的如鱼得水、长袖善舞以及在高科技行业占据的位置,便使得印度人很自信地认为,自己要想实现印度的工业化,已经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也是苏杰生的信心所在。
总而言之,对苏杰生而言,目前印度已经处于高速发展的重要关键时期,如果印度不能摆脱对中国模式的依赖,如果印度总想着重复走中国的道路,印度制造永远比不上中国制造,印度要想变成强国并超越中国也根本不可能。因此,苏杰生提醒印度经济界与工商界人士注意,不要总是在碰到问题时便想要寻求中国式的解决方案,这不符合印度的利益。
其次,印度要想真正超越中国,要想强大自己并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工业化国家,实际上印度还面临着相当大的问题。
第一,在21世纪这一注重教育与创新的时代,如果不能解决庞大人口的就业问题以及其他技能问题,人口红利则可能变成人口负担,甚至变成人口灾难。前几天当印度超越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时印度举国狂欢,当时有记者向中国外交部提问,如何看待印度超越中国成为人口大国并享受人口红利这一问题。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的话实际上有点刺耳,汪文斌表示,一方面,中国可以继续享受人口红利,因为中国当前有3亿多劳动者可以参加中国经济建设;另一方面,汪文斌话锋一转表示,中国不仅重视人口红利,而且目前更多的是依靠人才红利。
通过基础国民教育,中国政府已经使劳动者素质得到极大提升,通过终身学习、技能培训已经让中国劳动者能够根据时代变化、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拥有新的能够参与经济建设的途径与能力。以印度目前的状况而言,基础国民教育还相当薄弱,如果不能在教育方面实现根本性的改革,让印度的国民教育普及化、全民化,印度要想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享受人口红利带来的刺激估计难度还是很大。
第二,印度确实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够享受到东西方阵营战略红利的国家,这对于印度而言,也确实是自己的一项资产,但问题在于,在东西方之间长袖善舞虽然能够给印度带来一定好处,但这种好处往往是有毒的。这也就意味着,美国、俄罗斯以及其他国家可以允许印度在一定范围内左右横跳,但要想超过划定的红线,印度必然会遭遇战略上的失败。最简单的例子是,1947年印度已经实现独立,在冷战最激烈之时,印度在东西方两大阵营中起到了桥梁与沟通的作用,当时印度可谓是呼风唤雨,总之两大阵营都在拉拢印度,但印度错过了非常好的重大发展战略机遇。
印度总想成为军事大国,进而成为军事强国,但印度当前的武器装备国产化便能够发现,所谓的国产化依然只是组装化。印度人最关心的印度武器装备国产化到现在为止依然是惨不忍睹,由此就可以看出,印度所谓的战略红利更多的还是一种战略负担。毕竟美国与俄罗斯可以容忍印度左右横跳,但绝对不会将印度培养为强大的国家,强大的印度不符合美国与俄罗斯的利益,因此所谓的战略红利,对印度而言,更多的还是一种战略负担。
第三,苏杰生强调,印度要加强自己的制造业,要使印度制造变成世界的品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相当艰难。以中国为例,中国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多年打拼才攒起这点家底,中国实现自己的现代化靠的就是中国人民做出的巨大牺牲以及脚踏实地的苦干精神,由此中国才取得如今的成就。从中华民族具有的优良美德与精神气质而言,印度还差得比较远,当然中国从来不小瞧印度,但还是要告诉苏杰生外长,要想实现印度的梦想,还得撸起袖子加油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