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美国现代“最和善”的总统,很多人都会想到“老好人”卡特和黑人总统奥巴马,他们任期内的美国,似乎没把世界搅得太乱。
但,果真如此吗?
2020年,奥巴马的回忆录《应许之地》中,揭露了自己在任内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暗中博弈,其中就特别提到了他了09年访问中国的那段故事。
在回忆此次访华之行时,奥巴马的描述处处尽显“心虚”,他表示他与团队甚至吃饭洗澡都不开灯,抹黑进行。也许是想把这本书卖得更好,中间的表述多少带点夸张,但当年奥巴马访华时的心态,确实和美国当时的窘境与压力相挂钩的。
这是在“害怕”什么?这是在“心虚”什么?
今天,我们就从奥巴马的视角,来回顾一下09年奥巴马访华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 1
让我们把时间先定格到2008年11月4日。
这一天,奥巴马正式当选美国第44任总统。
荧幕前,亿万美国人在电视机前,迫切期待着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的就职演讲。台下,一些黑人则激动得落泪,他们想,黑人能当总统,或许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真的会有所改善。
但此时台上的奥巴马心中却五味味杂陈,从共和党手中夺回执政权,对于民主党出身的奥巴马来说应该是值得高兴的事,他在愁什么?
很简单,小布什,或者说他背后的共和党,给奥巴马政府留下了一个超级大的烂摊子。
奥巴马当然会愁怎么收拾这个烂摊子。
烂摊子一:虽然当时“911”事件已经过去7年,但它给整个纽约市乃至美国造成的创伤和经济损失并未完全痊愈。
烂摊子二:小布什政府执意攻打阿富汗,打了那么多年,美军在阿富汗早已深陷战争泥潭,代价沉重无法自拔。“帝国坟场”又添了一个“美国”的名字。
烂摊子三:08年爆发了让无数美国人失业的次贷危机,华尔街各类金融巨头纷纷倒闭,美国正在经历自“大萧条”之后最大的一次经济崩溃。
至此危急之际,小布什倒是拍拍屁股走人了。
民众对奥巴马越期待,奥巴马自己就紧张。美国有蝙蝠侠,有蜘蛛侠,可能奥巴马自己也觉得会成为美国的“背锅侠”。
因此,奥巴马上任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着力解决美国严重的经济萧条问题。但经历了87年股灾后,能给美国买单的国家已经不多了。
于是,奥巴马将目光瞄向了中国——当时美国最大的“债主”国。
访华的议题很快进入到奥巴马的行程中。这次访华,没有战争因素,没有意识形态的斗争因素,但却的确是带着刺儿来的。作为见面礼,奥巴马打算先来一发“糖衣炮弹”。
- 2
从外媒的报道来看,09年奥巴马访华充斥着“友好、合作与新格局下的共赢”。
还有外媒评价,奥巴马对中国的友好掺杂着很多个人因素,因为奥巴马曾公开表示自己非常喜欢中国文化,他的弟弟也在中国生活多年,还娶了一位中国妻子。
翻译成人话就是:我奥巴马和中国人多少沾点亲戚,和中国关系能不好吗?
一番媒体攻势下来,本次奥巴马访华在一开始就定下了和谐的基调。
在外界看来,中美关系将通过这次访华行动得到进一步改善的,但从美国的实际利益出发,我们深知这次访华是“黄鼠狼给鸡拜年”。因此,中方对奥巴马的访华行动做了充分的准备。
时间来到2009年11月15日深夜,上海的天空飘起了冬雨,奥巴马正式抵达中国。
面对窗外雨中夹道欢迎的中方代表,奥巴马第一次感到“心虚”。他在飞机上要求所有人不得将私人电子设备带下飞机,包括自己的私人电话,他“心虚”地认为,中方为了获取情报,很有可能对这些设备采取监听,自己的来华目的在摊牌之前,不能有一丁点暴露。
之后的访问行程,奥巴马与上海青年展开对话,在复旦大学发表演讲,氛围相当融洽。16日傍晚,奥巴马来到北京,参观八达岭长城,逛遍故宫,照片上留下了他高兴的笑脸……
然而,真正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奥巴马这次来华,主要是邀请中国共度全球金融危机的,他提出一个要求:中国调整人民币汇率,让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
这个要求中国肯定不能接受。
第一,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会影响我国出口,彼时中国对外贸易刚有建设性突破,贸然让人民币升值,无异于给中国的世界贸易踩一脚刹车。
第二,中国作为美国最大的债主国,美元贬值就意味着手中的债券贬值,会影响中国的对外投资。
第三,美元贬值后,美国出口将会获得新的优势,这碰了中国的蛋糕。
奥巴马也很清楚这个条件实在难以开口,不过为了美国的利益,他只能尝试一下。
用友好访问粉饰的太平,往往是杀招的起手式。奥巴马称,让美元贬值也是为了给失业的美国人更多的就业机会,请中国配合一下。
面对美方的要求,中国自然不答应。自己国家的货币汇率怎能任凭美国操控?人民币的升值与贬值,是由国际货币汇率自然推动和决定的,就算人为调整,也只能是中国自己调整。
当然,话不能说的那么生硬,中方还是非常巧妙地拒绝了美国的提议。于是在谈话后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句话:“奥巴马表示,中美双方将追求均衡的经济增长战略,美国要多储蓄少花费。”
这也意味着奥巴马第一个目的没有得逞,反倒被中国人教育了“存钱的重要性”。
既然汇率没有占到便宜,奥巴马随即拿出第二个杀手锏。
- 3
关于这个问题,主要是围绕09年12月即将举办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展开的。奥巴马要求中方能够积极重视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为世界的环保付出大国担当。
这句话故意把我们捧得很高,实际上是要限制中国工业发展速度。
诚然,环保问题应该得到重视,但是西方列强在发展的时候对环保问题只字不提,现在中国要开足马力全面发展了,你开始跟我来谈环保,未免有些“流氓过头”了。
而奥巴马所说的“碳排放减少”,说的可不是这些,在谈话中处处针对中国工业。面对这样无理的要求,中方仍然巧妙应对,奥巴马的第二张牌又一次打空。
大家都知道,谈判是要讲筹码的,可惜在金融危机的来势汹汹中,奥巴马手里的筹码并不多。
谈话结束后,奥巴马和随从人员回到安排好的住所内,他们没有选择开灯,而是在昏暗中吃饭、洗澡。这是什么操作呢?明面意思是防止有人偷窥,实际上是自己心虚的表现。
奥巴马在书中回想起自己当时的窘境,他的内心是焦急的,虽然要解决美国的经济问题,但是他现在一点有效的办法也没拿出来。
他只得和随从人员都身着黑西服,在屋内商讨着对策……
其实,相较于历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应该算是少数的“温和派”。其实在访华前,奥巴马也在犹豫,应该表现“强硬态度”还是“收敛态度”,最终,奥巴马选择了中间的“外柔内刚”。
中国正在崛起,这是不争的事实,是打压还是合作?在金融危机下,奥巴马只能承认中国正在崛起,并且与中国展开合作,而不是单方面的打压。
后来他也在回忆录中坦言,美国本来有机会限制中国,却不得不放弃。
而“竞争与合作共存”这种微妙的中美关系,也正式成为2010年后中美关系的主旋律。
面对奥巴马这次失败的访问,欧洲媒体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五味杂陈。而这些批评,恰恰反应了欧洲与中国之间竞争的被动地位。那么,欧洲到底是怎么评价这次访问的?
- 5
访华结束后,奥巴马被邀请出席柏林墙倒塌20周年纪念活动。
不过,奥巴马婉言回绝了此次邀请。
对此,欧洲媒体又吵翻了天,称奥巴马访华并没有让中国做出任何让步,这是美国外交上的重大失败,他忽视了欧洲的利益……关于这次柏林墙纪念活动,奥巴马不是不想来,而是没脸来。所给的评价极尽尖酸刻薄之意。
此后,欧洲对奥巴马不够强硬的对华政策一直抱有深深的怨念。
一谈起美国,西方媒体就将所有矛头指向奥巴马政府,称:奥巴马在中国所做出的表现无数次让西方人感到失望,不过,这也符合他的一贯作风,那就是“务虚大于务实”。
竞选前,很多人都认为奥巴马是实干家,会给美国的金融危机与西方世界的经济衰退重新带来活力。然而在执政后,对奥巴马的骂声一直没有减少,直到现在。
对此,奥巴马也表示“心里苦”,他在书中反驳西方媒体:中美双方能在过去的30年中避免公开冲突,靠的不仅是运气,得益于邓时代“韬光养晦”的路线。美国必须承认中国正在崛起,是“有野心的”。中美博弈不应该处处是钉子,而是合作与竞争共存。
简单翻译一下这句话,奥巴马一直认为,美国错过了压制中国的最佳时机,也正好赶上是在他执政这些年。由于金融危机等一系列问题,美国不能也没能力压制中国的成长。这不单是美国的错,还是其他西方国家在自身战略上埋下的炸弹,谁的错谁承担,这很合理。
但是,请千万别赖我奥巴马无能,换别人做可能会更糟糕。
- 【时光鉴说】
在很多人印象中,奥巴马当年访问中国是多么和谐。但将时间拉长到他执政的8年,我们不难发现,奥巴马政府一直表面上与中国温和,实则暗地里与中国较劲。
总的来看,奥巴马并不是一个令人省心的美国总统。
但也正因为奥巴马微妙的对华态度,让西方媒体一次次对奥巴马感到失望。这也是为什么在2017年,美国把常把“抽谁”、“揍谁”挂在嘴边的特朗普推上总统之位的原因。
特朗普上台后,一直主张用强硬手段压制中国经济。结果制裁也来了,贸易战也打了,可仍然没有伤到中国的要害,甚至制裁大棒还反噬伤到了自己。
奥巴马在2020年推出这本书,其实也是在侧面嘲讽特朗普:你不是说你上你也行吗?你看最后怎么样?不还是没有压住中国吗!
有的时候,战略上的失败不能怪内讧,只能怪对手太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