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德国媒体发表了一篇采访默克尔的文章,期间默克尔表示,法德在2014推动明斯克协议谈判是为了“妥协时间”,以让乌克兰能有机会提升军事实力,并称当时“所有人都清楚”,冲突只是暂时停止,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默克尔此番表态,无异于在告诉俄罗斯,当初的明斯克谈判只是一个“虚有其表的幌子”,法德乌都没有遵守并执行该协议的意思,从头到尾被蒙在鼓里的只有俄罗斯。
因此,普京在得知默克尔的表态后,直接表示了惊讶和失望,称这证明了俄对行动的必要性和正确,并称有些懊悔没有早点意识到这是一个骗局。
如今,默克尔表态,再度降低了俄罗斯对西方的信任,同时也加大了双方的矛盾与紧张关系,并提升了和谈的难度。
然而,俄罗斯被“欺骗”这件事还没过去,又一个坏消息传来了。
30日,法国前总统奥朗德在接受乌克兰媒体采访时称,2014年的明斯克协议确实是为乌克兰争取时间的策略之一,并称默克尔当时的做法以及如今对此事本质的描述都是“正确的”。
这是什么意思?
这就好比,默克尔告诉普京,法德当初欺骗了俄罗斯之后,奥朗德又站出来告诉普京——默克尔说得没错,法德当时确实骗了俄罗斯。这让普京如何想?俄罗斯如何看?
此外,奥朗德还表示,当俄罗斯失败时,俄乌冲突就将迎来落幕时刻,这个时候就可以“恢复明斯克协议”,建立一个各方都接受的法律框架。
不得不说,奥朗德这是真敢想,旧的明斯克协议还没弄明白,如今又想在俄罗斯失败后,恢复该协议,这无疑是在俄罗斯的“伤口上撒盐”。
在这之中,至少3个细节值得关注。
1,在明斯克谈判上,奥朗德确实有一定发言权。2012年至2017年期间,奥朗德担任法国总统,而明斯克谈判于2014年举行,恰好在其任期内。
因此,与默克尔一样,奥朗德也是“当事人”之一。
2,奥朗德对俄罗斯的态度非常强硬,其执政期间,便一再主张对俄罗斯采取强硬政策,例如采取“最大限度的制裁”,但并没有得到欧盟其他成员国采纳,并导致其支持率一降再降,最高时,不支持率达到了97%,这是他没有选择竞选第二任期的关键因素。
从这一角度来看,奥朗德在当时制定“欺骗俄罗斯”的策略时,估计发挥了不少作用。
如今,奥朗德又出来发声,显然不单单是表面上力挺默克尔这么简单,更多的,或许还是想挑起俄罗斯与西方的对立,以进一步向俄施压。
3,奥朗德此次发声,不仅将进一步扩大俄与西方的矛盾和对立,还将再次降低俄与西方的信任。
尤其是,奥朗德提到,在俄罗斯失败后,可以再恢复明斯克协议,这潜台词无非就是想“继续欺骗俄罗斯”,或者在制定一个新的框架,方便西方继续向俄施压。
但问题在于,一回生,二回熟,同样的当,普京怎么可能上两次?
总之,默克尔当初的表态,已经对普京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和打击,尤其是默克尔和普京二人关系还不错,但最终还是免不了被“骗”的结果。
因此,接下来西方要想寻求与俄对话、获得普京的信任,只会难上加难。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或许是因为自己的表态,会给俄乌局势带去重大变数吧,默克尔在接受采访时,已经含蓄拒绝了出面调停俄乌冲突的可能。
而在这之前,由于默克尔影响力大且与普京关系好,一度被外界视作调停俄乌冲突的不二人选。
如今,由默克尔亲自道出,2014年的明斯克谈判是假的,普京倍感愤怒与失望,默克尔显然也在无形之中失去了普京的信任,更失去了调停俄乌局势的机会。
目前,外界认为有希望成功调停俄乌冲突的人,已经由默克尔变成了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并且近日埃尔多安还被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若他最终能调停成功,没准真能拿下诺奖。
当然了,相比拿诺奖,国际社会更为关注且期待的,还是这场旷日持久的俄乌冲突能早日落幕。
眼下,2022年已经过去了,俄乌冲突也该停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