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召开了推进“双碳”工作重点处理代表建议办理情况汇报会,针对江苏省人大代表提出的相关建议,江苏省政府和有关部门分别汇报了相关工作的推进情况。江苏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费高云,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樊金龙出席会议。
江苏省人大代表刘明提出的《关于强化政策引导和重点领域管控,有效支撑碳排放率先达峰目标实现的建议》和江苏省人大代表李九虎提出的《关于抓住“十四五”关键期 科学推进“双碳”工作的建议》是今年的重点督办建议,由江苏省发展改革委主办,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推进工作。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季鸣介绍,在《江苏省碳达峰实施方案》起草完善过程中积极吸纳了代表们的建议,将代表提出的“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建议落实到政策体系完善和专项方案编制中,加快推进19个重点领域专项实施方案和关键环节专项保障方案的制定,提升“双碳”重点领域政策的可操作性。

江苏省人大代表董力源提出的《关于推动钢铁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建议》是江苏省政府交由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主办的重点建议。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张星表示,按照“注重高质量、坚持具体化、实行一体化”的办理要求,把建议办理作为推动工作、加快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契机。与江苏省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沟通协调,针对性研究落实推进举措,编制江苏省工业领域及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梳理汇总钢铁等高耗能行业企业能效水平现状清单,指导企业“一企一策”制定节能技改方案和实施计划,建立江苏全省工业节能重点技改清单,定期调度更新,稳妥有序推进节能技改项目建设,深挖节能潜力,持续提升钢铁行业能效水平。确保到2025年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的产能占30%以上的目标要求。
江苏省财政厅副厅长徐洪林在会上表示,将统筹财政资源,优化支出结构,加大投入力度,支持产业绿色低碳发展。2018-2022年,江苏省财政累计下达省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9.36亿元,聚焦支持企业节能减排改造和绿色化改造、节能环保装备研制及产业化、绿色制造系统平台建设等方面。还设立了绿色金融奖补政策,4年下来,累计兑现2.45亿元。2021-2025年,江苏省财政每年预算安排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资金6亿元。同时也要落实好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牵头编制了《江苏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建立了“减污降碳、源头治理”月度例会制度,出台重点行业清洁原料替代、超低排放改造、豁免企业培育等工作方案,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建立协调运作机制。4月,生态环境部公布“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江苏省9家城市成功入选。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英剑波说,去年是全国碳市场开市的第一年,江苏省纳入碳市场的209家电力企业第一个履约周期获得免费二氧化碳配额量8.29亿吨,应清缴配额7.94亿吨,净盈余3500万吨,209家企业履约完成率99.92%。
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王学锋介绍,2021年江苏城镇新建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超过99%,累计建成绿色建筑面积约占全国五分之一;太阳能光热、光电和浅层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应用规模全国最大;在相同舒适条件下,江苏省建筑能耗比国家标准节约10%以上。同时在江苏省科技厅的支持下,共同组织“碳达峰目标下江苏建筑节能策略和路径研究”,目标是实现碳排放强度在现有节能设计标准的基础上再降低20%。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何平表示,江苏省交通运输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实施方案的思路和目标是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支撑,着力推动交通工具低碳转型和能效提升,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基础设施,构建集约高效运输体系和绿色低碳出行体系,提升科技创新与示范支撑作用,强化交通能源融合互动,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到2030年,预期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
江苏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费高云表示,今年5月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召开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代表建议督办工作对接会后,江苏省政府及省各有关部门认真落实会议要求,加快完善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扎实推动代表建议落地实施,突出抓好碳达峰碳中和重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进一步压实各地各部门责任,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加快交通、住建等领域绿色低碳转型,让绿色成为江苏省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努力为全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江苏贡献。
在听取江苏省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汇报后,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樊金龙对此次建议办理和江苏“双碳”工作取得的成效予以充分肯定,强调建议办理做到了“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将继续发挥好职能作用,引导代表们提出高质量的建议,并督促政府进行高质量的办理和落实。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笪越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