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不敢相信,美国著名的主流媒体《纽约时报》,居然在头版头条刊发一篇重量级的文章说,中国不是美国的大敌。
一、《纽约时报》5月31日刊发的这篇文章认为,中美之间看起来非常“敌对”,但是即便如此,两国仍旧保持非常密切的外交,贸易等关系。这说明中美之间的关系非常的重要。
美国应该培养而不是危害这些关系,这对两国保持繁荣、稳定和安全至关重要。
美国也不应该让我们对中国国内制度的反感,成为我们美国与这个在全球体系中地位仅次于我们的国家交往的基础。
二、这篇文章表示,在上周四的一次演讲中,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揭示了人们期待已久的拜登政府对中国的正式立场。
布林肯表示,对美国所倡导的世界秩序来说,代表着最强有力、最坚定“威胁”的是中国,而不是弗拉基米尔·普京领导的俄罗斯。
布林肯称,中国“是唯一不仅具有重塑国际秩序的意图”,也有能力这样做的国家。美国将寻求与其他国家联合起来,迎接北京的挑战。
针对布林肯的这番讲话,《纽约时报》认为,毫无疑问,从军事、经济和意识形态等各方面来看,该国都是一个比俄罗斯更强大的潜在对手。
三、这篇文章指出,美国要对中国有清醒的认识。
尽管中国的军事开支仅次于美国,其目的是为了“对抗”美国在东亚的军事优势。中国不断高涨的民族主义表现在台湾必须与中国大陆统一、南中国海是中国内海等信念上。
该文认为,这些问题不一定使中国成为美国繁荣与安全的威胁。对于中国这样的新兴强国来说,制定防御计划,将与美国发生潜在冲突的可能性包括进去是合乎逻辑的。
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言辞一直都没太超出“武力恫吓”的范围,这与美国在历史上对待拉丁美洲的做法相比显得还要克制。
四、该文认为,美国不能把中国并不过分的诉求视为一种威胁。
中国一直愿意与美国进行接触政策,展现了良好的合作意愿。并且美国应该清楚,美国从来都没有将人权作为自己整个外交政策的基础,美国事实上也不该这样做,如果美国这样做,那将带来无休止的干预和全球冲突。把政策建立在可能会发生的事情上是同样危险的做法,美国不能错误地认为任何不遵守“自由民主”规范的国家都是美国面临的新威胁。何况,中美之间经贸关系极为密切,中国持有美国高达一万亿美元的国债。
五、作者评论:
看完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我深深地感到吃惊,在美国居然还有对中美关系如此清醒、理智的人。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与中国政府对于中美关系的定位,几乎没有区别,我甚至怀疑,这篇文章是不是中国的“代理人”所写。
这些年来,如何定位中美这两个世界最大经济体的关系,一直是决定当今世界局势走向的关键点。
中美各自的定位一直有很大的区别,总体来说,中国比较理智、客观、冷静,美国比较偏激、主观、狂躁。
中国一直在强调,中国是和平崛起,绝不想代替美国成为什么世界老大。中国愿意与美国充分合作,共同为人类进步发展作出贡献,成为这个世界和平的力量。
可是,美国一直不相信中国可以和平崛起。总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意”。因为,美国信奉丛林法则,历史上,老二总是通过武力干掉老大,成为新老大。美国就是这么成为老大,而且干掉了好几个老二。英国、苏联、日本、欧盟等,都是在美国强势打压下,不得不屈服,其中的苏联,被美国打散,成为今天的俄罗斯。可是,美国仍然不想放过,如今还在拼命打压。
如今,中国成为最重量级的老二,与历史上任何一个老二不一样。正如布林肯所说,“中国是唯一不仅具有重塑国际秩序的意图,也有能力这样做的国家”。不过这个评价,并不准确。
中国并不想重塑国际秩序。美国所说的国际秩序,其实就是美国制定的秩序。中国从来是遵守真正的国际秩序,就是联合国制定的种种国际秩序,并不是美国的秩序。
美国把国内的游戏规则凌驾于国际之上,这是中国所不能接受的。
准确地说,中国致力于维护、遵循国际秩序,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支持全球一体化、多边主义。
中国想建立的所谓新秩序,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而这个秩序与联合国精神是吻合的,并没有改变国际秩序,只是使其更好,更完善。
美国的霸道主义恰恰是在破坏国际秩序,美国才是真正国际秩序的破坏者。
美国媒体之所以能够刊发如此冷静的文章,我认为,这是一种基于事实的重新认知和判断。
事实是,美国对中国的种种遏制、围堵、打压,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不仅无法打趴中国,反而让中国更加强大。
基于这样的事实,一些比较理智的美国人,开始反思美国政府的所作所为,是否正确有效。这才有了这篇相对比较理智的文章。
但是,这样的文章,能不能成为美国政府的主调,能不能被吸收,我们并不抱太大的期望。
当然,有此声音,总比没有好。给狂躁、不知所措的美国政府,泼一点冷水,是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