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突然宣称“中国计划让两万人移居钓鱼岛”,专家:炒作过于低劣

2021年04月02日13:57:07 国际 1497

【环球网报道】“一艘中国渔船在日本尖阁诸岛(我钓鱼岛)附近抛锚。中方指示海岸警卫队保护这艘渔船。中国的渔民们无视日本警告,在其中一个岛屿登陆并等待修理零件。紧张混乱之中,慌乱的中国海岸警卫队人员开始向日本同行开火。”4月2日,日本经济新闻在报道开篇中写入这段自己臆想出来的场景,宣称这将是“日本海上保安厅的噩梦场景”。而离谱的是,这篇文章还危言耸听地宣称,“中方计划让2万人移居钓鱼岛”。

日媒突然宣称“中国计划让两万人移居钓鱼岛”,专家:炒作过于低劣 - 天天要闻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截图

日本经济新闻说,这个“惊人”的信息,是受邀出席自民党议员上周一个会议的与会专家说的,他宣称,中国正在计划在钓鱼岛周围扩建土地,然后把大概2万人移民到那里。目瞪口呆的日本议员们围着这个专家问了一堆问题。

然而,这个让议员们目瞪口呆的消息《日本经济新闻》没有拿出任何细节,也没有信源,基本就是这么一说,就上了该篇报道的标题,并称,这些噩梦般的场景让日本海上保安厅急于提升“尖阁诸岛防卫” 。

那么怎么提升防卫呢?

日本经济新闻说,首先,在日本现行法律框架下,“中国渔民登上钓鱼岛”被视为一种“灰色地带情况”,日本海上自卫队在这种情况下是不会卷入的,而是由海上保安厅来处理。报道指责中方出台《海警法》,增加了在灰色地带发生冲突的风险。日本政府称,日本的《警察职责执行法》允许向未经授权执意登陆的船只开火,如果警察或海岸警卫队无法做出适当反应,那么来自内阁的一通电话或一个迅速的决定就就可以把自卫队动员起来参加警察行动。

而上周,与会的这些自民党议员想推动一项立法来“填补空白”。会后的文件中,议员们呼吁日本修改“海上保安法”,允许日本保安厅舰艇在符合国际法的前提下可以对拒绝被驱逐的外国舰只开火。他们还要求日本陆上自卫队可以被部署到离岛上,以图在敌对情况出现的情况下减少必要的反应时间。

为什么要做这些事呢?

日方的算盘还是冲着美国打的。

《日本经济新闻》的报道说,虽然拜登和他的高官们屡次向日本承诺,钓鱼岛防卫属于日美安保条约第五条适用范围,即如果日本执政管辖的领土遭袭击,美军有防卫义务。但这意味着钓鱼岛必须符合相关的定义,进而意味着日本政府要证明自己对钓鱼岛确实拥有实际控制。日本民主党籍前外相前原诚司宣称,日本必须保持实际控制钓鱼岛的现状。而另一位日本匿名官员说,除非日本愿意冲在保卫岛屿的最前线,否则美国是不会有意愿采取任何行动的。

日本企业(中国) 研究院执行院长陈言2日对环球网表示,上个月日、美、澳、印4国首脑举行了线上会议,接着日美外长和防长又举行了“2+2”会议。这之后,日本一直在炒作领土问题。至于这么做的原因,一方面,日本当局因防疫不力引起国内不满,把矛头指向与日本号称有“领土争端”的中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转移对疫情问题的注意力。其次,日本首相菅义伟即将去美国访问,这次访问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内容就是日本的岛屿防卫问题。这种时候,这样的一篇文章就给首相访美做出了舆论上的某种铺垫。

至于日媒想象出来所谓“噩梦场景”,陈言表示,日本一直在希望找一个机会,期待在中国有关人员上岛的时候可以使用武力“驱逐”,以便通过战争的手段来解决领土问题。这和日本的和平宪法出现了巨大的落差,因为日本一直强调自己不以武力来解决国际争端,其宪法也规定了这一点,

陈言说,虽然过去也有大陆、台湾或者是香港方面的渔船登岛,但是登岛最多的还是日本。中国海警在附近巡视不太可能出现失控情况。日媒文章特意炒作这种“失控情况”,还说什么“让两万人移居钓鱼岛”,即使是为配合菅义伟访美,但这种炒作也还是过于低劣了。

来源:环球网

国际分类资讯推荐

探寻跨区域非法猎捕野生动物治理钥匙 - 天天要闻

探寻跨区域非法猎捕野生动物治理钥匙

被不起诉人的住所地和违法行为地均在不同的州、市甚至不同的省份,如何落实行政处罚?日前,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检察院通过向异地行政机关制发检察意见书,并以办案为契机,实现湘黔四地联动会签行刑反向衔接工作协作机制,为一起跨区域涉非法狩猎行刑反向衔接案件画上圆满句号。
科技让高原老人安享晚年生活 - 天天要闻

科技让高原老人安享晚年生活

自2024年7月以来,拉萨市城关区已为1263名高龄、空巢、失能等特殊困难老人家里配备了护理床、制氧机以及床头“一键呼叫”等智能设备,这些设备的数据都会连接到市级智慧养老数据聚合平台,实现统一管理,为老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与安全保障。
2021年,贵州一男子靠养牛发家致富,年收入高达700多万 - 天天要闻

2021年,贵州一男子靠养牛发家致富,年收入高达700多万

2021年,贵州一男子凭借一手独特的养牛方法,养殖一头牛他就能净赚一万多元,更让人啧啧称奇的是,他还巧妙地运用自己的智慧,创立了一套以养牛为主的立体循环农业模式,通过使用这种模式,他的年收入高达700多万元,那么他的这套养牛方法究竟有何独特之处呢?
拉林铁路守望者:在雪域“天路”托起365个“扎西德勒” - 天天要闻

拉林铁路守望者:在雪域“天路”托起365个“扎西德勒”

“回溯至2021年,青藏铁路拉林线开通之际,我便投身到这条线路的工作当中,能够深度参与拉林铁路的运营,这份荣耀始终在我心间熠熠生辉。”4月1日,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携手青藏铁路集团公司,于拉林铁路共同开启“坐着高铁看中国·寻访藏家桃花源”主题采访活动。身为青藏
戈壁蓝莓吃上“定制餐” - 天天要闻

戈壁蓝莓吃上“定制餐”

站在山南市扎囊县阿扎乡的戈壁腹地,目之所及不再是记忆中的黄沙漫卷。成片的智能温室在烈日下泛着银光,这片曾在戈壁荒滩种出圣女果而闻名的“戈壁田园”,如今,能让土壤要求极高的蓝莓也在此扎根,上演着现代农业最震撼的逆袭剧本。
大货车雨夜侧翻 司机被困 民警变身“人梯”施救 - 天天要闻

大货车雨夜侧翻 司机被困 民警变身“人梯”施救

民警翻过大货车时发现,司机王某已从驾驶室爬出,坐在车门上。由于腿部受伤,加上气温低,王某全身发抖,一时无法自行脱困。于是,民警用身体靠着车身,并提出让司机王某踩着自己肩膀,助他脱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