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观察者网报道,不久前,位于班公湖南北岸的中印部队开始脱离接触,之后,中印两国关系似乎也出现了积极的变化。路透社对三名印度政府官员进行了采访后,发表文章称随着边境局势缓和,两国间的关系也将解冻,未来几周内,印度可能会批准一些来自中国的新投资提案,这可能会对两国关系产生积极影响。
此前在中印关系最紧张的时刻,印度对中国采取了多项针对性的政策,包括封禁数百款中国应用软件,阻止中企参与政府招标,迫使在印投资中企走审批程序,以及限制中企投资。据悉,自去年6月开始,受政策影响,中国投资趋势逐渐减弱,超过150项来自中国的提案被搁置,涉及金额超过20亿美元。不过,随着两国关系有所缓和,这些政策可能会发生一些改变。消息人士称,印度除了会批准新投资提案外,还可能会对中企“开绿灯”。
印度官员向路透社透露,新投资的第一轮审批完成后,印度政府可能会考虑批准一些不会对国家安全构成风险的待重新开发城市用地项目,也就是对已有项目的新投资。此外,印度政府还可能会让一些行业的部分中企投资走自动审批通道,甚至不用经过政府审查。印度官员称,获得自动审批待遇的非敏感领域投资或将占到该领域投资的20%。
事实上,这并不是印度第一次向中国释放积极信号。此前,印度取消了对部分中国钢产品的反倾销税,部分钢产品的关税也有所下降。印度财政部长称,这与前段时间钢铁价格急剧上涨有关。去年11月至12月,印度钢材价格涨幅达到了惊人的25%,虽然印度大型企业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但中小企业却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为保护中小企业,印度政府不得不向中国“求援”。
值得注意的是,中印双方关系有所缓和后,印度反对党却对莫迪“开炮”了。印度国大党领导人拉胡尔·甘地声称莫迪政府达成了一份“假冒协议”,还怒喷莫迪是“无法对抗中国的胆小鬼”。对此,印度国防部回应称,该批评是“误导性”的。
有分析认为,印度之所以对中国释放积极信号,是因为印度已经别无选择。去年莫迪提出“自力更生”政策,对中企采取限制措施,意图遏制中国在印度的经济影响力,但在这场“战争”中,印度并没有得到什么好处。有报道称,中国依然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和进口来源国,截止至去年9月,在过去六个月的时间内,中国在印度进口总额中所占比例达到了18.3%,上一财年中,这一数字是13.7%。此前有报道称,印度企业并没有摆脱对中国产品的依赖,与印度产品相比,中国产品更值得信赖。“自力更生”政策面临窘境后,印度重新将目光投向中国也就在意料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