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十月份,云南昆明就会迎来一批“客人”。这些“客人”在次年的三月份就会完全离开。从第一来到昆明的1985年至今还从未中断过这个流程。
这些特殊的客人就是海鸥。1985年11月12日,昆明滇池出现了超过9000只海鸥,他们散布在昆明盘龙江的两侧,一直延伸到滇池。一时间,引得大量人群驻足观看,都被这些灵动的精灵所吸引。
这些海鸥叫声优美动听,大部分羽毛呈现雪白色,少量掺杂着灰色羽毛,脚掌呈现出肉色。每一只的都有30多厘米长,在湖面上不停的翻飞,优雅而不失动感。
当时很多人对海鸥好奇,因为从来也没见过这些鸟,而且还是突然大量出现的。在昆明引起了不小的骚动,见过海鸥的人争相走动,四处告知亲朋好友。可以说当时整个昆明城的人都出动了,就为了来看一眼这些外来的海鸥。
其实,这些海鸥来到昆明非常的不容易。他们原本是待在寒冷的西布利亚地区的候鸟,由于气温下降,它们不得不寻找新的栖息地。
自然的选择
它们一路南下,翻山越岭,每天飞行80-100千米。在中途还会遭遇风暴、雷雨,面对各种捕猎,经历这些阻碍,只为找到一个安身立命之所。
西伯利亚贝加尔湖冬天
就这样一直飞,一直飞。两个月后,它们已经飞行了大约6000千米的路程(西伯利亚贝加尔湖距离昆明直线距离3176千米,可是候鸟的飞行路径并不是直线的,它们会沿着地形飞行,大约要飞行5000-6000千米才会到达昆明)。
海鸥队伍中的先行者或许是累了,想带领飞行队伍稍作休息再出发。可这一停下,就挪不动翅膀了。它们发现自己到了一个阳光和煦、水体温暖的地方,这里简直就是海鸥的天堂。
并且昆明冬季平均气温在10℃左右,在这个温度下,海鸥能非常舒坦的生存。
在这里还有大自然的馈赠,昆明滇池水体为海鸥提供了大量的食物。它们可以无拘无束地在水体表面捕食,如果没有了滇池水体,也就不可能留住海鸥。
这些幸运的海鸥不仅找到了合适的栖息地,还受到了人类的关爱。
人类对海鸥的关爱
出于对海鸥的喜爱,彼时的人们每天早餐需要花费五分钱。很多人就将这五分钱给省下来,用来购买面包,喂食海鸥。
喂食海鸥
而海鸥也在这次小憩中,停留了半年之久。
在海鸥离开后,很多人患得患失,期待海鸥明年再次到来。又害怕它们不来,心里空落落的。
第二年,海鸥如期而至。人们悬在心里的心终于放下了。就这样,来昆明海鸥一来就是37年,从不间断。刚来的二十年内,每年的数量不断增长。这些到过昆明的海鸥或许在大肆宣传昆明如何好,其它海鸥在听说了才跟随它们一起南下到昆明。
直到最近十年,海鸥来昆明的数量趋于稳定。每年都有超过4万只海鸥在昆明过冬。
想要有这样的效果,光靠鸟类自我宣传是不够的。昆明市政府在海鸥连续来昆后,就给它们建立了完善的保护措施。很多地方都设置了投喂点,并且对伤害海鸥的行为严惩不贷。
曾经就发生了游客捕捉海鸥,造成海鸥受伤死亡事件。昆明警方经过调查,远赴数千公里外的东北,对施害人进行行政处罚。这样做,也只是为了保护海鸥不受到侵害。
可惜海鸥并不在昆明进行繁殖,每年的5-7月份,才是它们的繁殖季节,那时候海鸥已经回到了老家西伯利亚。
还有,作为一夫一妻的鸟类,海鸥在对待过冬栖息地上,并不像它们对待感情那样专一。
2015年,开展了一个持续三年的调查。在海鸥中随机挑选目标,在其身上放置GPS点位系统。调查发现,它们的冬季活动轨迹并不固定。
这些海鸥会在一周之内去大理洱海旅个游再返回昆明,或者出国到缅甸看看,发现还是昆明好,再返回昆明。
有时候,它们也会待在别的地方。整体上,还是在云南境内活动,这里还是它们过冬的最佳选择。
马上到十一月份中旬了,这是观赏海鸥的最佳季节,快叫上亲朋好友一起看海鸥吧。
温馨提示,可以准备带一把小伞,因为海鸥的数量很多,并且消化系统发达,新陈代谢很快,为避免漫天飞“翔”,准备一把伞是稳妥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