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山之阳,地势险要。市区以岱庙为中心,梳洗河、奈河分列东西,北部虎山、金山遥相对峙,南部蒿里山孤峰独立。它地处“一山一水一圣人”的中华文化中轴线的中心位置,境内高铁、公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是一座千年历史名城,一座现代化的旅游城市,因“泰山安,天下安”寓意国泰民安而得名。自古以来因世人对泰山的高度崇拜,引得帝王到此封禅,文人来此抒怀,庶民至此祈福。
冬日的泰城
各种宗教也是争先恐后,纷纷前来建庙立宇,传教授众,甚至于外国传教士也来兴建教堂…使得古泰城内寺庙林立,宫观嵯峨,教堂高耸。从山下到极顶,由岱阳至泰阴,可谓“三步一坊,五步一庙”,各路“神佛”也随之在此安家。城郭内更是晨钟暮鼓,梵音佛号,香烟缭绕,形成“人、鬼、神”三层空间。泰山的雄伟壮丽,泰城的古韵悠长,让泰安这座山城一体的山水城市每年都吸引着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登山游客
古时,远道而来的游客登临泰山前,往往是先宿于泰安,去繁华闹市区品尝泰安地道的美食,了解泰安的风土人情,领略泰安悠久的历史文化。大批游客的到来,促进了古泰安商业的繁荣,带动了住宿、餐饮、登山用品、纸香、轿夫等行业的发展,也让泰城各大街道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呈现出一派繁华盛景!其中,洼子街就是其中的一个。
冬日登山的游客
在现财源街与南关大街的连接处这一区域,大致是古“泰安门”所在地。原门外有护城河,南侧有一街,被称为“南海子”。在城门东南方向有一村庄,名为“五马庄”,相传为明万历年间,大汶口马家大吴村有马姓五兄弟迁来立村。沿通天坊向南约50米左右,在南关街东西两侧各有一条相对称、联通的街道,分别是五马街、洼子街,其中五马街东西穿过五马村,因而得名。
通天坊
在南关街西侧,有与五马街相对的一条街道,和西面的青年路相接,东西街口地势较高,建有过街阁楼,中间较低洼,它就是泰城外著名的古街道洼子街。明清时这儿曾是去往省城济南和北京的通道,类似于现在的泮河大街。因会丰镖局设于其中,又名会丰街。在其西段也曾设立驿站,用来接待过往泰安的官员,因此又称官店街。该街道长约250米,宽约6米,菱形石板铺就,街道两侧为仿古二层楼建筑,街内以高档酒楼、饭馆为主,俗称“名吃街”。
洼子街街景
清朝同治年间,备受慈禧太后宠幸的大太监安德海,借去江南为同治帝大婚置办婚礼用品的名义,置清朝宫禁祖制于不顾,出宫后一路张扬,行至泰安,在洼子街恣意妄为、胡吃海喝之际,被泰安知县何毓福带人抓获,遂押往济南,最终被山东巡抚丁宝桢所杀,此事在当时轰动朝野,也让“洼子街”被世人所熟知。
夜色下的洼子街
近几年来,随着旧城改造,有些老街已消逝在时代的大潮中,洼子街周围也已是高楼林立,往昔的人欢马叫、车水马龙的盛景已不复存在。但徜徉其中,依然能感受到它的古韵悠长!走在其里,每一块石板都蕴含着津津乐道的逸闻故事,每一个店铺都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这儿曾经的风情画卷。作为泰城一道特殊的文化记忆符号,看似杂乱无章,实则回味无穷。它虽仅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但却见证了泰城的发展、进步与变迁。流逝的是岁月,传承的是内涵,始终不变的是刻在泰安人心底深处那份难以割舍的老街情怀!
难以割舍的老街情怀
你还知道泰安哪些有名的老街?你对泰安老街的变迁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