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有了新福音?
癌筛取得新进展?
保温袋可以拯救婴儿?
你见过“会长大的鞋子”么?
本期《生命密码》之春节特辑节目,
情晴特意邀请了话剧演员蔺达诺做嘉宾主持,
他们一起跟全球各地
关注生命科学的达人进行了海外连线。
快看看他们都聊了哪些
温暖的故事与有趣的发明吧。
“抗癌卫士”癌症患者的福音
如今的互联网充斥着各种娱乐、社交软件,但鲜有关于医疗健康的移动客户端。今天就分享一位与癌症治疗不断做抗争的病患家属姜作忱,他是“抗癌卫士”的创始人,2013年10月,他正式组建团队,半年后,抗癌卫士正式上线。这是一款为癌症患者、家属、医生提供分享、互助、情感倾诉的全方位服务平台。说到癌症,我们也连线了一位在美国的癌症专家菠萝跟大家分享心得。
赵情晴:您能否介绍下目前医学界对于癌症研究的新进展?
菠萝:以前治疗癌症主要是三个办法:手术、放疗和化疗。但近10年,最主要的是靶向疗法和免疫疗法两种。其中,靶向疗法就是针对癌症细胞,其弱点是我们设计药物去抑制它,从而把癌细胞杀死。近一两年,最热门的是免疫疗法,即制造的药物并不直接攻击癌细胞,而是激活我们的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症,这种疗法能够对晚期癌症病人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赵情晴:免疫疗法治疗癌症,从实验阶段到临床运用还需多久?
菠萝:美国FDA已经批准免疫疗法在临床中的实践,所以在很多地方已经正在使用了。至于说用到更广泛的人群里,还需要很多临床实验和几年的时间。但是现在几乎所有的药厂,都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免疫疗法上面,在其中投入的精力和资金都非常大,推广速度快,相信很快大家就会听到更多好消息。
蔺达诺:我们经常看到防癌食谱等等的资讯,如何科学判断哪些食物真正有效?
菠萝:我作为一名科研人员,其实也希望有一些办法能够指导大家防癌,但是不幸的是,从科学的证据来说,目前没有任何的研究表明,某种食物能够对预防癌症起到明确的作用,不管是红薯还是大蒜,甚至是天山雪莲,都没有研究证明其有效性,更多的是人们的心理作用。希望大家不被伪科学误导,也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身体健康,获得更多有益资讯。
“午后的奶察”癌筛新思维
一个来自台湾的设计师团队,通过创意包装,把乳癌筛检变得更平易近人,这就是“午后的奶察”。由于以陌生拜访的方式邀请妇女参加乳癌筛检十分困难,而且许多女性不太了解程序从而担心筛检过程,因此“午后的奶察”以分享为核心概念,将乳癌筛检包装成“喝下午茶”般的惬意活动,让检查过程透明化,降低女性对筛检的恐惧,希望有意愿做筛检的妇女,以关心问候的方式邀请周围的亲朋好友一起参加活动,进而提升筛检率。今天,我们就连线这个活动的发起人凯文设计师,听他分享更多故事。
赵情晴:怎样的想法让你们去做帮助女性完成癌筛的工作?
凯文:癌症在台湾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疾病,它在十大死因中排第一位,这的确给很多家庭和社会带来一些风险。虽然早期的癌症筛检既免费又能发现问题,但实际情况是很多民众并不会去做筛检,或者不敢做筛检,因为怕在检查过程中面对负面结果。因此,我们想去介入公众服务,而第一次就聚焦在癌症筛检这个领域。
赵情晴:那又怎么想到以“午后奶察”的方式呈现呢?
凯文:在针对癌症特别是乳癌的防治方面,很难切入的群体是45到55岁之间的女性。因为这个年龄层的都市女性在职场上是非常忙碌的,她们没有机会和时间去关心自己的健康。因此,设计师想通过外观设计的温馨化,吸引这些女性关注健康,所以选择了一个类似喝下午茶的理念。同时它可以和企业的午后休息时间结合。最后我们会让已经做过检查的女性写一个邀请函,邀请还没来的其他女性朋友。我们特别希望能够通过温暖的传递,让大家接受早期癌筛的理念。
蔺达诺:这个活动的地点都在哪里?
凯文:主要在社区,同时也到有商业区的地方,因为希望这些比较忙碌的职场女性能有时间且很便利地享受这样的健康检查,或是癌症的早期筛检服务。最后,春节祝大家能够事事顺心,每个人都能够关心自己的健康。
Embrace婴儿保温袋拯救新生命
数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千5百万重量不足的早产婴儿出生,而近400万活不到一个月就会死去。他们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保暖。目前,最常用的工具是灯泡,也有用旧式取暖器的,但往往婴儿会被这些机器灼伤致死。在非洲这样的贫困地区,早产儿的生命如何保障,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而斯坦福大学的学生们就设计出一款成本较低的早产儿保育器——Embrace婴儿保温袋。
Jane Chen:我们在尼泊尔和印度访问期间,发现那里的医务工作者、母亲和助产师需要的是一种无需持续供电且便携的保暖器。之后回到斯坦福的课堂上,我们买了各种婴儿用品不停实验,直到生产出Embrace,这个取暖器的核心技术是含蜡的育儿袋,它采用了会随体温融化的材料,还能8小时保持温度不变。如今,Embrace婴儿保温袋已被多家医院采用,帮助了10个国家超过15万名婴儿。
Jane Chen:我们无法持续跟踪使用产品的孩子。但当我们和北京一家孤儿院合作之后,有一天,他们向我们反馈说,发现一个体重不到2磅的婴儿被遗弃在大街上,他们收留了这个婴儿,并把它放进取暖器。后来告诉我,这是体重如此轻的婴儿在孤儿院存活下来的首例。四到五个月之后,我收到了一条留言:“我们收养了这个小男孩,谢谢你救了他。”
蔺达诺:我听你说,在斯坦福上学时有一种很有意思的课程跟扶贫有关?
赵情晴:是的,斯坦福大学有很多特色课程。我们当时有门课是让大家想办法扶贫,但这种扶贫不是我们传统意义捐钱捐物的扶贫,而是让大家有一些想法,去帮助那些贫穷地区的人,课程也会带学生们去非洲、印度这些地方做实地调研。
蔺达诺:很多在我们看来并不重要的东西,在世界的另一端,这种发明对他们来讲真的可能非常有帮助。
“会长大的鞋子”你听说过吗?
一个充满创意的产品“会长大的鞋子”,帮助了生活在极端贫苦中的人们,我们连线了它的设计师Kenton,听听她和这双鞋子的故事。
Kenton:5年里鞋子可以长大5次,有大号,小号两种。这两种型号能实现孩子们从幼儿园到高中前总有合脚的鞋子穿。这种能调节和长大的鞋子,专为总在成长的孩子设计。他们只需稍作调节,就能有一双合脚的、有保护感、和让他们快乐的鞋子。
我们的目标是生产尽可能多的鞋子,给更多的孩子们。目前的成果很好,基本完成了最初的目标,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是制作出5000双鞋子。鞋子看起来是个不起眼的东西,但它却影响着一个孩子的身体健康与福祉。
赵情晴:您的发明很有创造力,改善了很多环境恶劣地区孩子们的生活质量,请跟我们分享一下这些鞋子背后的故事。
Kenton:大学毕业后,我去了非洲肯尼亚的奈若比,在当地一家孤儿院工作。有一天我走过一些小孩子,看见一名穿白裙的小姑娘,低头一看,她的鞋简直太小了——她得把鞋的前端剪开,让脚趾伸出来。我当时就想,要有一双鞋能自己长大就好了。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终于实现这个想法了。
赵情晴:那“会长大的鞋子”接下来要做些什么?
Kenton:我们希望为世界上3亿没有鞋子穿的孩子们做点什么。缺鞋是个很大的问题,许多孩子因为没有鞋子穿而生病,他们很努力却总被抛下。现在我们在为鞋子做更多的设计,做出脚趾前端封闭的设计,做御寒版等等之类的,我们也想为急需鞋子的孩子们提供更好的产品。
赵情晴:这些连线嘉宾分享的故事都非常温暖,这也是节目想向大家传导的,希望大家都能有一个健康积极的生活理念。
蔺达诺:最后给大家拜个晚年,祝大家新的一年合家幸福、生活美满。
探索科学奥秘
获取健康资讯
敬请关注《生命密码》
本期编辑:田园 李楠(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