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的人几乎在任何场合都比较受欢迎,可惜小四并不是很 幽默的人。幽默有很多种,这次台北故宫以历代书画家的十件作品为例,表现幽默主题。这十幅中包含传世的名作,也有著名画家的小品。不论是朋辈间的戏谑,或以幽默造型呈现情态特色、颠覆形象,或劝世化人,或嘲讽世事,均各自发挥创意思考与手法,以不同的面貌,呈现个中幽默的意趣。小四就来介绍介绍这十幅组品。
宋 梁楷 泼墨仙人
这幅画其实是〈名画琳琅〉册第二幅,画中的仙人坦胸露腹,步履蹒跚。全作除头耳、胸线和五官用线条钩画外,余均水墨淋漓,纵笔挥洒,不求形似,而能生动传神。仙人酒后醉醺醺的自在感觉,在五官紧缩的笑眯眯中显露无疑,虽然是极小的面部表情,充分的显示了画家的幽默感。梁楷嗜酒自乐,不拘礼法,号曰“梁疯子”。小四不禁在想,画家是否就是画的自己呢?
元 赵孟頫(传) 书憎苍蝇文
这幅书虽然题名名为元代书画名家赵孟頫,但整体感觉较弱,不似赵孟頫风格,却流露出文征明的笔意感觉,所以可能是晚明书家的托名之作。这幅书可以显现出文学和书法上的双重幽默。文学家正式撰文,细述苍蝇这种不起眼、有害又不时惹人厌昆虫的习性,及令人困扰的为害之处,用幽默方式来讽刺谗人的乱国。以此为题完成书迹,自言书以自适,亦有所寓意,充分反映出书写者的心声。
明 沈周 《猫》
沈周是明四大家之一,这幅为〈写生册〉第十五幅。册中自题为小窗独坐时的戏笔,运笔潇洒不羁,极具文人意趣,并在简朴的拙趣中显现生意。画中的猫卷曲成圆形,头伏其中,张目侧望。猫虽常有盘曲的动作,沈周却在本幅中将头的位置及身体的特别拉长,则未必合于身体结构。沈周在意的应是将猫刻意团成浑圆,前端以简笔方式钩画脚趾,所富含的幽默趣味和调皮情态。
明 沈周 化须疏
这是沈周的一幅字,内容却说得是沈周朋友赵鸣玉没有胡子,沈周的另一位朋友姚存道请以此疏,向美髯公周宗道求助,分须十茎给赵鸣玉,以补不足。这原本是朋友间的一番戏谑,文中却用了很正经的引经据典,又以行书大字写成,书风沉着稳健,体势劲挺有神,成为其大行书的传世代表作。这种严谨与诙谐的对照,正是沈周展现幽默之处。小四身边好像没有没有胡子的朋友,没有头发的却有几个,小四也想书写一番。
明 文征明 寒林钟馗
文征明也是明四大家之一,诗文书画并佳。在东晋葛洪《抱朴子》中记载钟馗捉魑魅魍魉等辈的地方为山林中,也有“寒林钟馗”图式。但在明代,文人画家多以笏板取代宝剑,一改昔日举剑挥舞的武官形象,演变成“文相钟馗”典型。这幅画中的钟馗展现的俊爽风神,并赋予一抺笑意,有些淘气,是开心驱走了鬼怪,还是笑看人世一切,其中幽默待观赏者去体会。
清 黄应谌 画祛倦鬼文山水
为啥又是说鬼~小四不害怕~黄应谌是清初的画家,擅长画人物、鬼判、婴孩。这幅画主要说的是明申时行(1535-1614)〈祛倦鬼文〉所述因困倦而数月荒废手稿的整理,鉴于“困意则鬼入之”之说,乃撰文驱逐,却于瞌睡间见倦鬼怒冲冲前来辩答。但是这幅画却是一派花繁枝茂的春日风光,亭中文士安睡,倦鬼装束一般,无狰狞或变形,迤迤然来,仅略带奇异氛围。
清 华岩 蜂虎
华岩是剔州画派代表人物之一,善画人物、山水、花鸟、草虫。这幅是兰千山馆寄存的华岩〈写生册〉下册第四幅。这幅老虎的形象,小四可真是前所未闻。画中的老虎低头屈身,尾下垂,举前爪,露出遇蜂来袭躲避不及,既怕受伤又无可奈何的可怜表情,完全颠覆习见老虎威风凛凛的形象。画家在这种秒速戏剧性的描述方式,幽默感十足。
清 无款 丰绥先兆图
这幅画为伏名画作,画中的钟馗身穿朱袍,身下坐着四鬼,摘下乌帽,对着镜子“傻笑”。。钟馗面容貌丑,连自己照镜时也不免讶异,布局充满趣味,让人不禁莞尔。另被压坐的四名小鬼并无害怕的表情,而是一付无可奈何的神态,也展现出作者巧妙设计的幽默元素。
民国 溥心畬 猫鼠墨戏
溥心畬为清宗室后裔。诗词、书画秀逸出尘,与张大千并誉为“南张北溥”。这副画中的猫儿正在酣睡。分两组的拟人化鼠群,一者着女装,另二鼠态度谦卑,似上呈文书,有所商求;下方者一作举杯状,另一似肥壮男性,趴卧桌上,有醉卧之意。虽然溥老并没有加说明,却喻意猫儿是真睡或是装睡,并借鼠儿来讽刺某些人世的行为,显是有感而发,选择以幽默童趣的方式来表现。
民国 陈定山 睡猫
陈定山原名琪,字小蝶,四十岁后改名定山。本幅画石畔文官装扮人士与猫相伴,伏地而眠,旁置酒坛与盆、杓,是醉还是睡?自题:“睡熟猫儿唤不应,但凭鼠子乱纵横。”点出画意,画中人是自然熟睡,亦或有意睡去不理,或借酒沈睡不管人世的纷扰,虽未明言对世事的无奈,却借用画图和猫鼠来暗喻。
在著名的画家也是人,有幽默感也是正常的。这些既包含著名的明四家之一的沈周与文征明,也包含伏名作品,更有近代与张大千齐名的溥心畬。虽然很自十幅作品,小四却却认为十分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