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上海也将迎来垃圾强制分类时代。新民晚报记者昨天实地走访宝山区高境镇,发现许多小区正掀起学习垃圾分类知识的热潮,垃圾分类正成为越来越多居民争相践行的新时尚。
垃圾分类蔚然成风
据逸仙一村五居委党支部书记谢素芬介绍,高境欣苑从6月初启动垃圾分类,目前在小区里设置了1个四分类点位和9个二分类点位,每天上午7:00—8:30和下午18:00—19:30,供居民定时定点投放。“起初肯定有居民不理解,毕竟以前随时下楼就能扔垃圾,突然要撤桶并点,觉得太麻烦。但我们挨家挨户做工作,让大家意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现在大部分居民都能自觉按规定倒垃圾了。”

图说:高境欣苑智能垃圾分类投放点
当然,垃圾分类毕竟刚刚起步,居委和物业也在根据居民的需求及时做调整。“最近有居民反映天气热了,晚上吃完西瓜,没法扔瓜皮了,我们正考虑延迟投放时间。另外,通过智能大数据,我们也在分析各个点位的投放情况,后续会进一步优化整合资源。”
想法设法打消顾虑
相比于高境欣苑还处在垃圾分类的“磨合期”,相隔不远的殷高路21弄小区,早已是垃圾分类的“模范生”。记者在现场看到,小区内共有4个垃圾分类投放点,每处垃圾箱房上分类标识醒目,外观也干净整洁,没有异味。规定时间内,前来倒垃圾的居民 “驾轻就熟”,垃圾分类大多准确无误。
逸仙三村一居委书记孙俊告诉记者,从2017年起,该小区就提前“开跑”,试点垃圾分类,并成立党员志愿队,每天上午安排一位志愿者在服务点宣传、引导、监督,号召全体居民参与垃圾分类。今年5月,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又在小区率先落地,居委会再次组织志愿者,提供“定人、定岗、定时”服务,向居民讲解垃圾分类新指南,“有了前两年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居民们对定时定点投放的新举措也非常配合,现在小区绿色帐户用户注册率已达100%,平均积分达5000多分,这说明垃圾分类理念确实深入人心了。”
针对居民普遍反映的湿垃圾破袋难题,物业还特地采购了“破袋神器”,打消居民顾虑。记者打开一只湿垃圾桶,只见桶内安装了一根带锯条的铁框架,居民倒垃圾时,只需将垃圾袋贴上锯齿,轻轻一拉,袋子就能撕破,省时省力。
因地制宜科技助力
据高境镇镇长高虹军介绍,目前全镇62个小区都已开始实施垃圾分类,在推进过程中,由镇党委、政府总牵头,每位镇领导负责1个小区,居委物业作为责任主体,志愿者和居民共同参与,同时考虑到人群分布和居民投放时间等差异,各小区因地制宜,做到垃圾分类“一居一方案”。
在前期宣传推广上,高境镇成立了一支由“黄马甲”组成的垃圾分类宣传队,通过快板、小品等形式深入社区、园区、校园、营区巡演,提高公众对垃圾分类知识的知晓度和认可度。前不久,镇政府还通过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制作垃圾分类小视频,播洒“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环保理念,深受年轻市民欢迎。
居民分类意识提高了,配套设施也要“与时俱进”。高境镇为辖区内6万户居民统一发放家庭垃圾二分类桶,根据分类标准为居民小区购买干湿垃圾桶2000多个,为无垃圾箱房小区建造简易垃圾箱房33个,实现分类设施、垃圾箱房全覆盖。
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为提高居民对垃圾分类的参与度及志愿者日常台账管理的便捷度,高境镇还携手科技金融企业,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试点将居民的绿色账户卡与门禁卡、充电桩卡“三合一”,未来还能利用账户积分抵扣物业费,真正做到“一卡在手、生活无忧”。
新民晚报记者 房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