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我省“米”字形高铁网西北方向的大动脉,郑太高铁于2020年12月12日开通运营。宋京摄

多氟多新材料公司高纯晶体六氟磷酸机器人正在自动洗桶生产线工作。刘金元摄

楼宇经济成为解放区发展新引擎。马强摄

中站区周窑十八坊民宿成为游客打卡新去处。王春阳摄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项目。焦作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坚持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抓手,精心谋划项目、大力招引项目、强力推进项目,一大批业态丰富、成长性好、引领性强的项目落地焦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力、注入新活力。
去年以来,焦作通过持续开展“三个一批”活动,优化审批程序,优化营商环境,让市场主体“能参与”、让社会资本“愿参与”,企业走上发展快车道,一个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发展潜力不断释放、发展后劲不断增强的现代化焦作阔步走来。
郑太高铁“米”字一“点”通
□本报记者 陈学桦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成安林
“铁路的轨道伸向哪里,城市就繁荣到哪里”。
6月20日,济郑高铁濮郑段和郑渝高铁“携手”开通运营,以郑州为中心,覆盖中部、辐射全国的“米”字形高铁网在全国率先建成,我省迈入了“市市通高铁”时代。
作为河南“米”字形高铁网的一“点”,郑太高铁于2020年12月12日正式开通运营。郑州至太原最快旅行时间由原来的3小时38分压缩至2小时24分。
郑太高铁是首条纵贯太行山的高铁,线路全长432公里,其中郑州至焦作段已于2015年6月26日开通运营。
焦作火车站站长茹呈顺介绍,作为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呼和浩特至南宁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郑太高铁直接连通郑州、太原两个省会城市和铁路枢纽,形成山西、河南两省间的快速客运通道,成为我国西北地区与西南、东南地区的重要通道。
郑焦城际铁路即郑太高铁郑焦段,是一条连接郑州市与焦作市的城际铁路,是中原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的组成部分。去年10月26日,郑焦城际铁路(焦作—南阳寨)开启高密度运行模式,让“早出晚归”的双城生活成为现实。
焦作市发改委主任申琳介绍,“十四五”期间,焦作将统筹推进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建设,开工建设呼南高铁豫西通道、新焦城际铁路,启动郑州都市圈轨道交通S3线焦作段前期研究,主动融入轨道上的都市圈。
民宿产业唤醒小山村
□本报记者 陈学桦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姬姣姣
8月18日,阳光把苍翠的青山渲染得格外明亮,周窑十八坊的客人们或体验当地的风俗文化,或感受乡村的清幽静谧。
周窑十八坊,坐落在焦作市中站区龙翔街道周窑村。推门而入,古旧民居改造而来的院落,古朴中蕴含优雅,水上餐厅、露天泳池、屋顶秋千等景观,将现代格调与乡村风情相融合,别有一番韵味。
周窑村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因交通不便、生产生活方式落后等原因,也曾一度濒临空心化,只留下一座座老房子、一棵棵古树散落在太行山深处。2021年2月,总投资6亿元的南太行龙翔山居民宿集群一期项目周窑十八坊在此落地,成为周窑村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周窑村的蝶变并不是个例。为推动民宿产业全域开花,焦作市积极谋划重点民宿项目,努力打造“北方民宿之都”,构建“山居美学·山阳诗意”的焦作康养旅游民宿模式。
修武县“云宿”品牌成为乡村旅游新IP,民宿数量占全市总量的93.7%,云上院子树立了北方民宿之标杆,天空之院、汀澜·云、朴居湖畔、溪山美舍等精品民宿火爆,吸引周边居民和众多游客慕名而来。
解放区山的礼物·猫岔乡野度假民宿等一批旅游民宿项目正在有序推进,民宿已成为驱动焦作乡村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
流水淙淙,山影朦胧,北方民宿之都,呼之欲出。
中原工业设计城“设计+”新高地
□本报记者 陈学桦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姬姣姣
年产值50亿元的北京嘉洁能创投集团智慧供暖项目在焦作建设中原地区总部;德微电“应急安全产业基地”项目落户园区,拉动上下游配套企业30余家,年产值可达10亿元;以“医学成果转化和医疗器械创新”为核心的河南省医学创新成果转化中心正在筹建……开园运营3年多来,中原工业设计城建设结下累累硕果。
作为我省首家以工业设计为主题的园区,自2019年6月开园以来,中原工业设计城以工业设计为核心纽带,通过“设计+科技+产业”链接了智慧教育、智慧康养、智慧体育和文化创意等产业,引领产业转型发展,助推城市升级。
中原工业设计城由焦作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同天投资集团合作建设,是一个以设计、研发、孵化为核心功能的创新产业园区,其定位是打造专业化的产业服务平台,包括产业资源对接、共性技术研发、市场交易服务、金融支持服务、成果转化服务等8大服务平台,服务园区企业,并催生和孵化符合当地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的新兴产业。
目前,该园区共入驻企业220余家,汇聚高端创新人才800多人,举办近100场创新设计交流活动,已成为焦作市乃至我省普及创新设计理念、展示创新设计魅力的产业高地和文化高地。
八大产业园城区起高峰
□本报记者 陈学桦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成安林
8月18日,夜幕四合,焦作市融媒体文化科技产业园里的“解放小剧场”台上,脱口秀、相声、魔术等表演精彩纷呈,台下观众看得津津有味。
“‘解放小剧场’深受广大市民喜爱。”解放区高铁经济片区管委会主任唐玉磊说,这里已经成为焦作城区的文化消费打卡地、新潮生活新地标、新兴业态孵化器。
近年来,焦作市以科技产业综合体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竖起来”的科技产业园不仅实现了零的突破,而且呈现出雨后春笋般的发展态势,城市经济“亩均效益”大幅提升。
焦作地理信息产业园依托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老校区闲置资源谋划而建,被授予“全国地理信息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园”;焦作市5G产业园应势而生,华为(焦作)新基建运营中心、河南伟成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科烨科技有限公司、八戒工场等相继入驻;焦作市建筑科技产业园打通建筑产业链上下游,集建筑项目管理、规划设计、材料研发等产业服务于一体,是目前全市唯一的建筑业产业集群。
建设一个园区,带动一个产业。如今,焦作打造的“八大产业园区”不仅“竖”了起来,更实现了串起来、动起来、活起来,源源不断为中心城区“起高峰”注入新动能。
新材料产业集群领跑势正雄
□本报记者 陈学桦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姚广强 实习生 张慧琪
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投资62亿元,开工建设年产10万吨锂电池电解液关键材料项目及年产3万吨超净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项目;龙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50亿元,开工建设年产40万吨锂离子材料项目……作为焦作市两大龙头企业,龙佰集团和多氟多同时发力新材料,以“双引擎”为焦作产业转型注入新动能。
焦作市明确提出,打造锂离子电池新材料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
基础坚实。多氟多新材料六氟磷酸锂国内市场占有率超30%、国际市场占有率超20%,产销量位居全球第一;和兴化学锂离子电池专用导电炭黑国内市场占有率40%、国际市场占有率18%,产销量居全国第一、全球第二;集越纳米碳纳米管、碳纳米管导电浆产品在数码3C市场占有率超过65%,产销量居全国第一……
势头良好。目前,焦作市锂离子电池新材料产业集群规模已达到300亿元级,集群内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2家,亿元以上龙头骨干企业超20家,已实现“高性锂电材料—三电系统—下游终端应用—锂离子关键材料回收利用及新能源车检验检测等相关服务业”的全产业链布局。
未来已来。钛基新材料产业研究院、氟基新材料产业研究院、河南理工大学新材料产业学院等院(校)地科技合作重大科技平台,正在为锂离子新材料产业集群的核聚变式发展积蓄科研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