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01》
中午,拉上几个表妹,正在试茶农新寄的岩茶。
新认识的杭州茶友问了村姑陈一个问题:
“小陈,我听茶商说,佛国岩是三坑两涧的核心产区,你去过吗?那个地方的茶怎么样?”
佛国岩当然去过!
但要说佛国岩是三坑两涧的核心茶区,村姑陈竟无语凝噎。
佛国岩和三坑两涧明明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地方,怎么佛国岩就成了三坑两涧的一部分,而且还是核心茶区?
听到这个“核心茶区”结论,牛栏坑和天心岩强烈表示不服气!
牛栏坑和天心岩的内心独白如下:“如果佛国岩是正岩核心产区,那我们算什么?”
村姑陈觉着,关于武夷岩茶的三坑两涧和佛国岩之间的关系,必须要详细地给列位看官们扒一扒,免得大家被误导了。
关于三坑两涧和佛国岩,村姑陈有话说。
《02》
喝武夷岩茶,提及三坑两涧,几乎是人人皆知。
俗话说的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作。茶客们在茶馆喝武夷岩茶时,听多了“三坑两涧”,对这个代表着顶级武夷岩茶的“地名概念”自然了熟于心。
但具体是哪三坑,哪两涧,列位看官们可能知道的还不是很多。
村姑陈给看官们做一下名词解释。
“三坑两涧”:指的是牛栏坑、慧苑坑、倒水坑、悟源涧、流香涧。
这5个山场,可谓顶级武夷正岩茶的“门面担当”。
去年夏天,村姑陈到三坑两涧走访,就觉得气温低,空气清新,十分宜人。
行走在三坑两涧中,仿佛在画中行走。
《03》
三坑两涧能成为岩茶中的半边天,主要还是因为坑涧里的地理环境好,武夷山人俗称的“小山场好”。
“三坑两涧”的岩谷之间,为瓦砾岩,岩石上乱石嶙峋,陆羽《茶经》中所谓“上者生乱石”,即指的是这种岩土地貌。
三坑两涧植被状态茂盛,沟深涧长,岩壁上树木繁茂,遮阴条件较好。而谷底甘泉细流长年不绝,给茶树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分。
因为坑涧独特的地势,使得夏季日照时间短,昼夜温差大;
冬天的时候,这些高高隆起的石头又能抵挡冷风,总结来说,就是冬暖夏凉,适合茶树生长。
除了地势好,这里的土壤也适合茶树生长。
在三坑两涧间的岩谷,峡缝间的茶园土壤均为风化岩石,通透性好,富含有丰富微量元素,酸度适中,茶品岩韵明显。
在这些条件的共同作用下,使得三坑两涧产的茶品质优异,成为岩茶中的品质上乘者。
这5个山场,每年茶产的岩茶会被“洗劫一空”,尤其是牛栏坑产的牛肉,更是卖出了天价。
说完三坑两涧,再来说说佛国岩。
《04》
佛国岩在哪儿呢?
佛国岩在武夷山景区章堂涧以北的区域。
从水帘洞翻一座山,不远就是佛国岩。
我们先来看一张地图,在图上就能找到佛国岩的位置。
图中的“付国岩”即“佛国岩”,系武夷山方言的音译,现统一对外称之为“佛国岩”。
从图上我们能看到,佛国岩紧挨着弥陀岩。
图中也分别圈出了三坑两涧的具体位置。
从地图上可以明确一点:佛国岩在北,三坑两涧在南,这2个地方丝毫没有联系。南辕北辙,要把两个没有直接关系的地方联系在一起,还真的是大费苦心。
总之,佛国岩不是三坑两涧的一员,更不可能成为三坑两涧的核心产区。
村姑陈咨询了相熟的武夷山茶农,他说:“要说佛国岩是三坑两涧的核心产区,我也还的第一次听说!”
《05》
如果非要把三坑两涧和佛国岩扯上关系,那只有一个——它们都是武夷山正岩产区的山场。
在传统的正岩山场划分中,只有三坑两涧的茶才称之为正岩茶,而在新的山场划分中,佛国岩也属于正岩产区。
其实茶好还是不好,关系到工艺,关系到山场,硬跟某知名山场攀上交情,也不能提高茶叶的品质!
再说,佛国岩想成为正岩核心产区,牛栏坑肉桂会答应吗?
别说牛栏坑了,大红袍都不答应!
欢迎关注【小陈茶事头条号】,更多岩茶的知识请点击“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版权归小陈茶事所有,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