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察暗访|推诿扯皮 规划设计不到位 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内10万居民希望早日解决饮水问题

2022年10月02日12:58:28 热门 1472


明察暗访|推诿扯皮 规划设计不到位  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内10万居民希望早日解决饮水问题 - 天天要闻

解民生问题之难,建品质西安之城。 《明察暗访》是《西安晚报》根据市委主要领导指示精神,开办的新闻监督栏目。

事关民生无小事 马上就办不懈怠。希望全市各区、县、开发区及各部门重视本栏目的曝光内容,第一时间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作出回应,并及时向我们反馈整改落实情况,做到每期报道有结果。

《明察暗访》第456期——

看作风

推诿扯皮 规划设计不到位

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内10万居民希望早日解决饮水问题

距离市政自来水主管道仅有几百米,村民却只能“望水兴叹”。这二十年来,未央区六村堡街办铁索村100多户村民只得依靠抽取地下水生活。随着近年外来企业增多,村民与企业“抢水”的现象日益严重,甚至到了“水火不容”地步。无奈之下,该村只得自筹资金重新打自备井取水。

作为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的民生缩影,辖区内33个自然村10万居民(包含外来人口)至今未使用市政自来水,水气暖等基础设施滞后,已经成为影响当地百姓福祉的“拦路虎”,多年来群众的反映投诉也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明察暗访|推诿扯皮 规划设计不到位  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内10万居民希望早日解决饮水问题 - 天天要闻

由于没有地下污水管网,铁锁村村民的生活污水就直排在地面上.

用水矛盾突出 村民自筹资金打“自备井”

位于西三环内的铁锁村有100多户800多村民,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村落,尽管地处主城区附近,却与周边城区有着天壤之别。2月21日,记者走进铁锁村,映入眼帘的是地面随意流淌的生活污水,由于没有地下污水管网,每户村民的生活污水就直排在地面上,久而久之自然形成无数道污水沟,沿着地势汇集到低洼处,还散发着阵阵异味,“要是下雨天,雨水和污水混在一起,那味道才难闻呢!”

这种情况,村民们早已习以为常。然而,近年来的用水紧张问题却让村民叫苦连天。“我们是冬天不敢洗衣服,夏天不敢洗澡,水龙头放的水就跟小孩‘尿尿’一样,家里的热水器根本就带不起来!”村民徐师傅回忆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铁锁村与夹城村、民娄村(目前两村合并为桂宫新村)共用一个水塔用水,彼此相安无事。然而,随着近年来周边进驻的企业逐年增多,加之管道设施老化,村民与企业“抢水”的现象日益严重。

村民王师傅说,每天断水几乎是常事,水量也比较小,为了存水,家家户户购买了水箱、水泵,由于白天用水量太大,很多村民就半夜三四点起床放水、存水,即便如此,用水矛盾却依然突出。

无奈之下,2018年9月,该村自筹资金数十万元重新打了一口自备井,解决燃眉之急。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不少村民发现,新打的自备井的水颜色泛黄,喝起来还有点“怪味”。记者在村民徐双喜家看到,接水的水盆里一层黄色的水垢,“这个盆也就用了两个月就成了这个样子!”徐双喜说,很多村民担心水质有问题,都只能无奈地从外面买纯净水吃。

村民盼望 何时才能喝上自来水

根据《西安市地下水资源管理条例》规定,重点文物保护区等区域禁采地下水。开发地下水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水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兴建取水工程。很显然,身处汉长安城城遗址保护区的铁锁村显然属于禁采区。

“这也是没办法,毕竟那么多人要吃水,只能说是合理不合法。”对此,该村一名村干部坦言,他们打自备井确实没有报备。针对村民反映的“水质泛黄”的问题,这名村干部表示,他们曾经向水质监测部门做过鉴定后发现,水质并没有问题,现在推测可能是管道老化出现的问题。

指着几百米外的市政自来水的主管道,不少村民不解地问,这么近就是吃不上自来水,这样的日子不知道要持续到啥时候。据了解,近年来村民曾多次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此事,希望能尽快接上市政自来水,至今没有回应。

事实上,作为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的民生缩影,辖区内33个自然村10万居民(包含外来人口)至今未使用市政自来水,水气暖等也没有与市政联网,基础设施落后,生活条件恶劣,已经成为影响当地百姓福祉的“拦路虎”。

管理部门扯皮 都说不归他们管

为了解事情经过,记者对相关部门进行了走访。2月22日,记者首先来到未央区六村堡街道办,街办党政办主任朱红利表示,铁锁村的情况他们清楚,也有群众来反映过,但包括铁锁村在内街办下辖14个村都处于遗址保护区,由于文物保护的需求,地下不允许挖管道,所以市政自来水进入不了,他们曾多次向上级反映过,但保护区内规划布局、基础设施等都是由西安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管委会来负责,不属于他们的管辖范围。

当记者提出如何协调文物保护与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时,该负责人表示,作为街道办层面单独解决不了,需要寻求上面的政策支持,“我们曾跟上面沟通过,还有过书面反映,并给人大提过议案和在年度工作时提过,目前辖区居民饮水还没有有效办法解决 。”

随后,记者又来到了西安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管委会,管委会办公室一位负责人表示,他们只负责8.58平方公里的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等申遗核心区的管理,铁锁村属于核心区之外的遗址保护区,应该由街道办来负责,“居民用水问题应由街道办具体去做,他们主要负责城市管理。 ”记者的采访就在部门间的相互推诿中不了了之。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早在2009年由西安市文物局、陕西省文物局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心、西安市汉长安城遗址保管所共同起草的。《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2009—2025)》(简称《总体规划》)中第11章“遗址区基础设施改造规划”中就明确规定,将汉长安城遗址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纳入西安市城市基础设建设与改造整体规划。

《总体规划》第11章第85条“汉长安城城址区给排水设施改造规划中”明确提出,沿复原保护的汉代道路外侧埋设给水管道,纳入市政给水官管网系统。《总体规划》还明确“通过基础设施的改造,应使遗址区内的居民生存环境得到改善”。

既然早已制定规划,为何相关部门还不执行。对此,一位知情者介绍,主要是顶层设计出现了问题,目前整个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内只有这一部《总体规划》,其他的譬如建设规划等配套规划并未出台,加上遗址保护区实行的是管委会、街道办的双重管理,项目建设还需要文物部门来审批,多个部门又出现交叉重叠,造成“九龙治水”的局面。此外,一些干部面对群众诉求有畏难情绪,不愿意直面难题,缺乏担当,造成了目前积重难返的情况。

曾经的“风水宝地”到如今“民生塌陷区”

作为国家1961年首批确定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长安城遗址在西安四次城市规划修订中,都被确定为重点保护区域,保持原貌不得开发。2012年,西安市委、市政府作出建设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的重大决策,通过了《西安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实施方案》,决定从2012年到2020年分三个阶段推进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建设工作,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和《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有关要求,以文化遗产保护为中心,通过改善遗址区内文化景观和生态景观,带动周边区域综合价值的提高,从而实现大遗址保护区与周边区域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使该区域成为文化深厚、生态优美、生活舒适、极具文化活力的城市综合区域,实现统筹城乡、改善民生、文化遗产保护与城乡建设相融合的建设目标。

然而,6年过去了,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也成功申遗,目前除了遗址核心区内相关村庄拆迁安置外,遗址区其他地区依然在原地踏步,遗址区内群众不仅收入低于遗址区外收入,随着近年来周边城市化进程加快,外来人口激增,乱搭乱建、小房屋出租、小工厂、小作坊集聚,使得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区域内环境也未得到有效改善。一位当地村民说,他本来有做一手好菜的手艺,开了农家乐想吃上“旅游饭”,结果因为周边环境实在太差,客人来了一次就不想来了,没几天就关门了。当地群众只能依靠打零工、房屋出租、土地出租等传统方式获取经济来源。

“站在北二环和朱宏路上向两边看,北二环以南,朱宏路以东区域,高楼林立,夜晚灯光璀璨;而北二环以北,朱宏路以西的汉长安城遗址区内,依然保持着几十年前的状态:房屋低矮破旧,夜晚黑暗冷清,宛如两个世界!“不久前,回乡过年的一位当地群众在网上抱怨说,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就像“美丽世界的孤儿”被人遗忘。

当地群众表示:“‘汉’是我们共同的民族认同,这里也是汉文化的发源地,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这里的民生问题,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共同擦亮世界文化遗产这一金字招牌,实现遗址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双赢。”

(文/图 西安晚报 记者 杨明)

看民生

十字路口实为“艹”字路口 行人过马路存在安全隐患

市民盼望这个路口能有个地下通道或过街天桥 保障市民出行安全

西部大道和西沣路“十”字是重要的干道口,是高新区、长安区雁塔区的汇聚之地。近两年周边住宅小区不断增多,人流量、车流量不断增加,早晚出行高峰成为了一个极易拥堵的地方。

“这个路口路况复杂,不仅容易堵车,行人通过这里也是心惊胆战。”日前,住在该十字附近一小区的刘先生向本报反映,该路口路况复杂,经常发生车碰人的情况,希望能建个地下通道或者过街天桥,保障周围市民的出行安全。

6个路口 行人过马路安全隐患重重

25日一大早,记者来到了西部大道与西沣路“十”字路口,虽然已经过了早高峰时间,但仍可以看到来往车辆川流不息,来来往往的行人也较多。

与其它的十字路口相比,这个路口看上去有些特殊,它并不是一个正“十”字,而是在西部大道与西沣路十字的西边,还有一条西沣路辅道,这条道路与西沣路之间用绿化带隔开,整个大路口呈现的是一个“艹”字形,百米之内出现多个路口,行人通过马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这个“艹”字形路口的周围高楼林立,聚集了紫薇田园都市、长征365、田园公寓、竹园阳光嘉苑等大型住宅小区,还有不少住宅项目正在建设当中,周围的办公场所也不在少数,高新国际学校就在距离该路口不远的地方。

“孩子在这边上学,每次经过这个‘十’字都让人感觉有点害怕。”住在竹园阳光嘉苑小区的叶女士告诉记者,这个‘十’字让人有点看不懂,一个‘十’字出现了6个路口,每天来往的车辆还特别多,尤其一到晚高峰人车都堵在一起特别混乱,每天她都要经过十字去西部大道上的一家超市买东西,有时候过个马路走到一半红灯就亮了,再加上车多就很不安全。“因为车多、人多,路况又不好,孩子每天上下学也都特别让人操心。”

记者现场体验了一番,从“十”字的西南角(西部大道上)走到东北角(西沣路上),一路上需要经过三个红绿灯,先是要经过西沣辅道来到绿化带上,然后从西部大道南边穿到北边,随后再经过西沣路辅道、西沣路两条车辆通行道路才能到达,过马路时遇到拐弯车辆确实存在安全隐患。

交通事故多发 市民盼望能早点有个对策

“这个路口不仅早晚高峰时段容易堵车,而且还经常发生车碰人的事故,行人通过这里还是有些困难。”负责西沣路辅道部分路段清扫工作的张师傅告诉记者,她负责这个路段的清扫工作已经十年了,十年前西部大道上通行车辆并不多,西沣路辅道上基本上没有车,她负责的路段上只有田园公寓一座住宅楼,人流量也不大。

如今周围的住宅楼已经一栋挨着一栋了,人流量、车流量增多,路口拥堵是常有的事,而且就在年前还出了一次车碰人的事故,幸好人没什么大事。张师傅说:“这个路口经常发生交通事故,碰了好几个人了。”

三年来都要经过这个路口给顾客送快递的京东快递员常师傅表示,西沣路是210国道的一部分,是城区通往秦岭的主要交通干道,车流量大是肯定的,所以这个路口堵车严重司机们都知道的。这几年周围的小区越来越多,人流量也逐渐增大,来来往往的人群在车流中穿梭看着都不安全。

住在附近长征365小区的黄阿姨告诉记者,这个路口出了好几次车祸,为了市民能安全出行,希望政府部门能在这里考虑修个过街天桥或是地下通道。

(西安晚报 记者 关颖 )

明察暗访回复与反馈

快递公司已关门停业

22日,本报《明察暗访》栏目报道了枣园巷古迹岭小区门口的违建房开设快递公司,快递车占道扰民,记者去街办投诉也未得到相关科室重视一事。报道见报当天,东关南街街办采取整治行动。目前小区门口的快递公司已关门停业。


明察暗访|推诿扯皮 规划设计不到位  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内10万居民希望早日解决饮水问题 - 天天要闻

图为小区门口消防通道被划禁停线,快递公司已经关门停业。记者 张雷 摄


22日下午,市民刘女士致电本报说,本报报道见报当天下午,她就看到十几名东关南街街办工作人员来到小区,对小区门口占道停放的快递车进行了劝离。待工作人员走后,整整一天再没有出现快递车占道停放的情况。但是,居民期盼的是希望能彻底解决问题,不要再和以前一样走过场。

今天上午10时,事隔三天记者再次来到古迹岭小区,发现小区门口消防通道上没有一辆快递车,几家快递公司的卷闸门也是闭关的,门头牌匾已经被拆除。消防通道还被划上了黄色网状禁停线。居民刘女士说,快递公司已经撤出了这里,这几天再也没有见过快递车。

东关南街街办城管科姚科长告诉记者,22日当天上午,街办就如何长效整治杜绝快递车占消防通道扰民一事进行开会研究。下午,街办社会事务科、城管科、安监所等部门一并来到小区,在小区门口展开联合整治行动。在现场“黄马甲”快递公司负责人表示他们正在寻找新址搬迁,预计一周搬离。在另一家“百世汇通”快递站点,街办安监所工作人员发现站点存在违规拉电充电现象,并要求站点立即停业整改。同时,城管执法中队对快递公司门口部分快递车进行暂扣,并现场要求占用消防通道的大货车开离现场。“百世汇通快递负责人也表示,正在寻找新地方,准备撤出小区。如此居民投诉问题可以从根上得到解决了。”姚科长说。

姚科长还说,至于违章建筑一事,城管执法中队已经联系了房主,并依法启动相关程序,并严格按照“四改两拆”的要求对违章建筑予以拆除。

随后记者了解到,针对此事,东关南街街办纪工委已经启动调查程序。

(西安晚报 记者 张雷)

热门分类资讯推荐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 天天要闻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虽然说《爱情公寓》这部剧在剧情上充满了争议,但是一定程度上,这部剧也是很多人的回忆,是伴随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而且剧中的很多角色都成为了经典,他们的口头禅也一直被拿来玩儿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 天天要闻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谈到《爱情公寓》这部火爆一时的欢乐喜剧,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爱情公寓》中那个把曾小贤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现实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剧中的形象也判若两人。1981年出生在辽宁沈阳的榕榕,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后来成为了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