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扇“窗口”打开了,民歌会是新的“流量密码”吗?

2022年08月28日04:22:18 热门 1037

此文为【高能E蓓子】原创,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转载请后台联系,但欢迎你们转发到朋友圈。

六年前,华晨宇发微博:“春天花会开,出门送外卖。”显然拿自己昵称“花花”玩梗。


谁能知道,六年后,真的有节目叫“春天花会开”呢?


又一扇“窗口”打开了,民歌会是新的“流量密码”吗? - 天天要闻


我有理由怀疑节目组拿花花玩梗,可这节目竟然是个唱民歌的是怎么回事?


又一扇“窗口”打开了,民歌会是新的“流量密码”吗? - 天天要闻


沉浸式听民歌,我却被雷佳老师圈粉了!


印象中,民歌和我们的距离很远。


问观众,大概都是这个反应:我身边基本上没人听。


又一扇“窗口”打开了,民歌会是新的“流量密码”吗? - 天天要闻


“对民歌的印象是上课的时候老师要求听的;”还有年轻人说,民歌对他们来说是“非主流的存在”……


又一扇“窗口”打开了,民歌会是新的“流量密码”吗? - 天天要闻


我倒不至于觉得“非主流”,怎么说也是从小听爸妈哼这些歌长大的,但也因此,民歌在我心中约等于“爸妈爱听的歌”。


如果有个民歌比赛,想象中也是选手一开腔就高声歌唱,音调千拐八弯,年代感强……总的来说和年轻人爱看的“舞台”没太多关系。


但《春天花会开》还是挺好让人接受。


选手,普遍很年轻,属于有亲和力的那种↓


又一扇“窗口”打开了,民歌会是新的“流量密码”吗? - 天天要闻


杨陈秀一,我把她的演绎归类为“沉浸式民歌演唱”。


唱的《洞庭鱼米乡》,开始有点爵士风,接着再慢慢上扬,仿佛铺开了一幅画卷,有湖水、稻花、白帆、鲤鱼……


曲子里有中西方的音乐融合,加入一些电子音乐元素,减少了时代感,听起来挺舒服。


又一扇“窗口”打开了,民歌会是新的“流量密码”吗? - 天天要闻


所以,尽管演唱有些小瑕疵,观众还是给了这位选手极大的鼓励——


花开,晋级。


又一扇“窗口”打开了,民歌会是新的“流量密码”吗? - 天天要闻


是的,现场分为五六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三个观众群体,由他们听完歌后当场给出投票,支持率达60%以上则晋级。


还有一个让选手高度紧张的赛制,是由“伯乐团”(谭维维、雷佳、华晨宇)当场“点将”,点到谁谁就去上场演唱。


于是第二位,谭维维选了一首原创歌曲,她说,自己曾经被那首歌打动过。


果然,选手唱着唱着,谭维维唱哭了……


又一扇“窗口”打开了,民歌会是新的“流量密码”吗? - 天天要闻


歌的名字,叫《长子》。


没错,就是2019年《歌手》杨坤翻唱过的《长子》,这次原唱来了。


又一扇“窗口”打开了,民歌会是新的“流量密码”吗? - 天天要闻


原唱吉胡,看起来有点腼腆,没想到一开口声音很有质感,属于天赋的好嗓音。


歌中间加入一段彝语,演唱的层次慢慢起来,一开始压一些,如同妈妈的“喃喃细语”,到后面才“释放”出来,虽然语言我们听不懂,但其中的情感大家都能通过音乐感受到。

又一扇“窗口”打开了,民歌会是新的“流量密码”吗? - 天天要闻


所以谭维维哭了,听的一瞬间,她想家了。


傲日组合则把经典老歌《橄榄树》唱出了另一种味道。


一个蒙古族音乐人加上一个维吾尔族音乐人,那必然要玩出点儿新花样,呼麦被放入歌中,橄榄树的树冠仿佛都舞起来,如华盖般撑开。


又一扇“窗口”打开了,民歌会是新的“流量密码”吗? - 天天要闻


你以为是粗粝的“橄榄树”,结果傲日其愣一开口又温柔得很,“流”字唱得如浮云如流水般灵动,弹幕区都说“流到心坎去了”。


但随后,小麦也唱起来了,他们的声音合在一起,竟然有了草原的粗犷感,你能从他们的演唱联想到天空、骏马、野草……到最后猛一个爆发……弹幕区:突然get了民歌!


又一扇“窗口”打开了,民歌会是新的“流量密码”吗? - 天天要闻


还有选手戴欣梦露,让人惊呆脸.jpg


这位算是熟面孔了,之前上过《黑怕女孩》,原以为来唱民歌了就不搞说唱了吧,没想到她大胆地把一段rap嫁接到《新货郎》上,整出一个有喜感的东北大杂烩,场子瞬间热起来。


又一扇“窗口”打开了,民歌会是新的“流量密码”吗? - 天天要闻


看到这,弹幕区很多人疑惑起来:改编、颠覆的民歌,还叫民歌吗?


但这个节目好就好在,有著名歌唱家雷佳老师坐镇。


雷佳老师可太好玩了,在线教学说话艺术+民歌知识点:


Milk乐队把《鸿雁》改编得太“洋化”,几位伯乐觉得没改编到点上,但考虑到主唱是马来西亚人,也可以理解。


对此,雷佳先给他们讲歌的背景,告诉他们《鸿雁》原来是敬酒歌,通过牧民的传唱才有现在的样子,借此她也给乐队讲了民歌的改编与传承,既鼓励了选手,也让电视机前的观众涨知识了。


又一扇“窗口”打开了,民歌会是新的“流量密码”吗? - 天天要闻


更神奇的是,雷佳老师竟然对rap也有所涉猎。


听完戴欣梦露的演唱,她说,卖货用的曲牌便是古早说唱,后来包括山东快书等,都属于说唱艺术,还来了个神形容:


《卖货郎》是“沿街边吆喝的小贩”,戴欣梦露则唱成了“直播带货的新新人类”——我对比了原版再来听戴欣梦露的“大乱炖”,竟然觉得挺对味。


又一扇“窗口”打开了,民歌会是新的“流量密码”吗? - 天天要闻


综上,我和爸妈之间,确实只差了一个综艺,一旦get了民歌,也算是get了爸妈的快乐。而打破“民歌知识点”这道坎,怕还是得雷佳老师来完成,雷老师yyds。


又一扇“窗口”打开了,民歌会是新的“流量密码”吗? - 天天要闻


又一扇“窗口”打开了,民歌会是新的“流量密码”吗?


不过,对于长辈以及喜欢“原版”的人来说,还是比较难接受改编版的“民歌”——


问题来了,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标准去看待“民歌”?


就像雷佳老师说的那样,民歌的来源很多,山歌劳动号子、敬酒歌……都能在传唱中成为民歌。


又因地域文化不同,民间演变出各类充满地域风情的民歌,《洞庭鱼米乡》是湖南民歌,大家熟悉的《浏阳河》;去到江苏,有《茉莉花》《四季歌》这样充满江南底蕴的小调,陕西有《信天游》,河南有《小白菜》……


至于傲日组合翻唱的《橄榄树》,属于什么呢?


又一扇“窗口”打开了,民歌会是新的“流量密码”吗? - 天天要闻


事实上,它也是台湾“校园民歌潮”的一部分。


我们之前讲过,早年台湾省听众都听西洋歌,可一群学生觉得,咱们得有自己的中文歌,很多人写信到电台投稿,一些优秀创作者集结起来在校园唱起中文歌……才有了“民歌运动”的兴起。


而《橄榄树》,则是三毛在看完作家希梅内斯的作品《小毛驴与我》后,感动写下的词作,原词是“为了西班牙的小毛驴”……但作曲者李泰祥觉得用小毛驴有点怪,便改成橄榄树,可是曲子怎么写都不满意,就给搁置了。


几年后遇到美国回来的杨祖珺,再找出这首歌来交流,杨祖珺灵光一闪,把中段改成“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为了山间清流的小溪”。此后,她便在校园里唱起这歌,但没有灌录唱片。


歌在校园传播,有越来越多的人听到,终于,在1978年,一个女生带着这首歌站上金韵奖的舞台,拿下了第一名。


她就是齐豫,《橄榄树》也成为她的成名作。


又一扇“窗口”打开了,民歌会是新的“流量密码”吗? - 天天要闻


所以,当《橄榄树》出现在《春天花会开》这样的舞台上,要怎么判断歌的属性?


本质上,它确实符合民歌的特质。一开始它是口头传授的,而且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考验,歌本身无论是词还是曲,都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但歌也多少融合了我们当下熟悉的“流行”元素——那在你心中,它是民歌,还是流行歌呢?


而台湾的民歌潮,实际上也就流行了差不多二十年时间,后来因为内容愈发空泛,而渐渐地被音乐风格更丰富的流行歌取代了。


至于爸妈辈喜欢的那些民歌,年轻人都不爱听,按雷佳的话说,大家的认知已存在“断层”了。


又一扇“窗口”打开了,民歌会是新的“流量密码”吗? - 天天要闻


所以,要科普民歌,首先还是得告诉观众,“民歌”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有些歌曲能流传下来,它们背后的故事到底是什么;


其次,是让年轻人去演绎,让他们用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尽管这种理解,有时不一定准确。


比如郑闯,把《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改成摇滚版,就过于流行,失去了民歌原有的味道了;


又一扇“窗口”打开了,民歌会是新的“流量密码”吗? - 天天要闻


戴欣梦露的《新货郎》流行版反而得到认可,是因为她多少保留了原有的韵律,在现场听来是讨喜的。


所以要怎么拿捏好“改编”的度,对选手来说,反而是技术活。


但一种被认为是“断层”了的事物,首先得“被看到”,并且被更多年轻人所接受,才有机会谈传承与创新。


又一扇“窗口”打开了,民歌会是新的“流量密码”吗? - 天天要闻


又一扇“窗口”打开了,民歌会是新的“流量密码”吗? - 天天要闻


等待春天的花开


看着节目,我突然明白了“春天花会开”节目名的寓意,这节目更多的,是在强调音乐的“生命力”。


年轻人在表达属于自己的音乐理念。


杨陈秀一的版本,没有前辈歌手所唱的洞庭鱼米乡那样辽阔炽热,却同样温婉动人。


她实际上是唱歌剧的花腔女高音,也会写配乐,给话剧《木兰》作了很多曲子,作为独立音乐人,她自然有更多选择,但来唱民歌,无疑是她做“音乐实验”的一种尝试,未必一定能叫好,但创新勇气可嘉。


又一扇“窗口”打开了,民歌会是新的“流量密码”吗? - 天天要闻


还有吉胡,有人觉得《长子》未免也太“通俗”了,但我觉得它好就好在从题材到形式都属于“这个时代”,却保留了旧时歌谣一唱三叹的韵味。


当长子告别故乡的谷堆、星空和母亲,他要去远方,成为谁?他要忍受城市中寂落和思念,共享现代人的孤独……这很美。我们的民歌中当然要有山林和稻田,但不能只有山间和远方。


况且,这个年代,有原创民歌实在太难得了。


又一扇“窗口”打开了,民歌会是新的“流量密码”吗? - 天天要闻


音乐里要有时代的现实,要有生活,唯有与听众真正接触,才会有情感的共鸣,这样的音乐才是活着的。


至于因为过分颠覆而上热搜的Milk,大家觉得他们唱得太流行,但在场的外国观众却很喜欢,在他们看来,在民歌里用西洋乐器、加点布鲁斯更易接受。


又一扇“窗口”打开了,民歌会是新的“流量密码”吗? - 天天要闻


这些和原作的不同,或许是音乐的生命力所在。


民歌从来不是一种唱腔,而是千百年来不停流变的乡土情怀,从屈原的《九章》到乐府歌辞,民歌的外壳变了,但内里的深魂永远是人最底层的情感共鸣


年轻歌手们在台上唱《彩云追月》《新货郎》……这些“经典老歌”流行的时候一点也不老,甚至是真正的流行前沿,我们的父母辈当年也是紧随时代潮流在听歌的,听这些歌真的不土。


只是如今时代和听众已经不同了,大家的音乐审美取向也不一样,想要唱出老歌的灵魂,本就不必固守它们在过去的样子。


所以,这个舞台实际上为歌手们扛住了一些压力,可以修改,更鼓励原创。年轻人能把自己的音乐“实验”放在民歌中,这是古老传承在现代生活中留下的“种子”;


而我们的期望,则是种子能够生根、发芽、开花,让民歌不仅成为中国的音乐,更让世界听懂——


那些舞台上的年轻人,正是为了完成这样的野望而来的。


又一扇“窗口”打开了,民歌会是新的“流量密码”吗? - 天天要闻


又一扇“窗口”打开了,民歌会是新的“流量密码”吗? - 天天要闻


E姐结语: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杨广写《春江花月夜》时所见的,是一个春花繁盛的星月之夜,流水中的月华代表“旧日”,而星光则寓意着“新生”。


每一个时代都是如此,旧日种下的种子,将在下一个春天烂漫山野之间。


旧日的月华当然是美好的,不然张若虚在另一首《春江花月夜》中也不会说“此时相见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可如果太耽溺于旧时代,总以杨广的诗为美,那又如何去拥抱未来孤篇横绝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呢?


我相信音乐也一样,它甚至比文化更依赖与社会、与听众的密切联系。


要唱深邃的歌,继承过往创作者们辽阔广大的精神;更要唱当下的歌,唱所有人都听得懂、能共情、能在旋律中大笑和哭泣的歌。


民歌的种子早已经在过去种下,如今不过是春草初生,春林初盛。正如节目名,“春天花会开”——


期待人们心中的种子会自然生长,因为怀有热爱和梦想的人总会自由歌唱。


他们歌唱鸿雁、歌唱流水,也歌唱自己的生活;他们坚守热爱、始终相信,下一个春天会比这个春天更美丽。


又一扇“窗口”打开了,民歌会是新的“流量密码”吗? - 天天要闻


今天的话题是:


你喜欢哪些民歌?


来评论区说说吧~

做有深度的心灵SPA和有格调的故事!

喜欢请分享哦!么么哒!

E姐换新Logo咯!各位闺蜜认准正版↓↓↓

又一扇“窗口”打开了,民歌会是新的“流量密码”吗? - 天天要闻

都市男女的心灵SPA

以学术的严谨看贵圈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热门分类资讯推荐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 天天要闻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虽然说《爱情公寓》这部剧在剧情上充满了争议,但是一定程度上,这部剧也是很多人的回忆,是伴随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而且剧中的很多角色都成为了经典,他们的口头禅也一直被拿来玩儿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 天天要闻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谈到《爱情公寓》这部火爆一时的欢乐喜剧,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爱情公寓》中那个把曾小贤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现实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剧中的形象也判若两人。1981年出生在辽宁沈阳的榕榕,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后来成为了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