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冰与火之歌》译者:超越一切同类小说 电视剧编剧不行

2022年08月13日17:40:11 热门 1020
访谈《冰与火之歌》译者:超越一切同类小说 电视剧编剧不行 - 天天要闻

风靡全球的史诗大作《权力的游戏》,上个月完结终章。它通过魔幻现实的色彩,讲述了中世纪背景下七个国家、九大家族争权夺利的故事。

开播九年,它的神剧地位屹立不倒,却在今年走下“王座”,国内外评分网站屡创新低。以至于有超20万剧迷联名,请愿重拍。

屈畅,可能是整个中文世界,最了解《权力的游戏》与原著《冰与火之歌》的人。曾在川大求学期间,他无意间接触到《冰与火之歌》,一头扎了进去,随后开启持续十六年的翻译工作。屈畅和原作者马丁都是处女座,屈畅的翻译故事生动展示了什么叫追求完美。

英语6级没过 他开始翻译冰火

2002年的四川大学望江校区,散布着一整条街的书店。旧书摊上,屈畅无意间发现台湾译本的《冰与火之歌》第一卷,于是又在网上找到前三卷的英文版。

“我一直在找更好的奇幻书,《冰与火之歌》比我看过的都要好。”彼时,川大图书馆也是屈畅常去的地方。按照当时的规定,单次最多借十本,屈畅每次都会达到上限,除了奇幻,书单里还有很多历史、侦探、科幻类小说。

初见冰与火的世界,屈畅形容,“就像看过很多武侠网文,突然看到了古龙和金庸。就像梅西和C罗,总是比别人更好。”他急于把这份喜悦分享给别人。出于分享的目的,屈畅尝试对小说进行翻译,并把译本贴到当时很有名的“龙骑士城堡”论坛。

现在各种介绍屈畅的文章,经常提到他曾经大学没过英语六级。英语表达是他的短板,然而就是凭借着一腔热血,屈畅开始了持续十六年的翻译工作,先后有四名译者与他合作,但只有他完整参与了目前的五卷。

站在批判者的角度看自己

屈畅是重庆人,1982年出生,微胖、披肩长发、戴眼镜、身高将近一米八。“在论坛上贴了两个章节后,反响还可以,然后倒回去翻译了十几个章节。”这引起了重庆出版社的关注,他们联系到屈畅,随后屈畅正式开始前三卷的翻译工作。

《冰与火之歌》每卷动辄上百万字,为专心翻译,屈畅租了间搭在楼顶的房子。上世纪90年代的电脑游戏很少有汉化版本,他只有逼着自己直面英语,从小到大,他积累的游戏光盘数千盘。但这部小说更考验的,是译者对原文里若干线索和伏笔的还原,理解作者每句话的写作意图,把自己的理解放到整个全文的框架中来考虑。

为翻译得准确,屈畅打印了几千页资料进行对比,里面有冰火世界衣食住行、武器法律、家族地缘等等设定的整理,也有外国网友对小说的理解,资料堆成一座小山。屈畅将这些资料与自己的翻译对照,每看到有疑问、疏漏、不严谨的地方,他都会划掉或者打钩,改回来再反复默读、检查,清除掉所有觉得不顺畅的地方,“要站在一个读者、批判者的角度来看,不为自己辩护。”

屈畅追求完美的习惯,也体现在打游戏上。他喜欢几乎所有种类的游戏,以“足球经理”类游戏为例,当玩过一款后,他又拼命去寻找同类的、更好的、或者有对比的足球经理类游戏,前后差不多玩了50个版本。觉得还不够,他又玩了棒球经理、橄榄球经理、篮球经理等类型的游戏。最后,同样公司的其他作品也被他装进了电脑,“不停去寻找新鲜的地方。”

在这样严格的追求下,那个冬天,他完成了《冰与火之歌》第一卷的最后修订。

销量一般 电视剧开播涨4倍

2005年,屈畅与合作者完成《冰与火之歌》前三卷的翻译,紧接着马丁出版了第四卷,屈畅马不停蹄继续工作。

本科毕业,屈畅留在川大历史系继续深造,师从王挺之教授进行文艺复兴方向的研究。离开校园后,他还曾在知名杂志《科幻世界》工作,干了5年,编辑过几十本书、几千万文字。刘慈欣的《三体》一开始也在这里连载。

与《三体》的畅销不同,屈畅他们翻译的《冰与火之歌》前几年虽然口碑不错,但销量平平,“有段时间,出版社觉得也就这样了,不是特别重视”。2010年,HBO要将《冰与火之歌》拍成电视剧的消息传来,出版社很快再度拿下版权。随着改编剧《权力的游戏》现象级爆红,原著也在中国火起来。

“后来就印了很多,现在印了非常多,出版社也投入了很多。”具体销量屈畅记不清了:“起码是之前的4倍。”

截至目前,原作者马丁完成了前五卷的创作,屈畅与合作者准确、流畅的翻译,也深得读者好评。有评论说到:“翻译我只服范晔老师的《百年孤寂》,和屈畅、赵琳的《冰与火之歌》系列。”还有评论说:“屈畅、刘慈欣还有科幻世界,是所有奇幻与科幻爱好者心中永远的记忆。”

《权力的游戏》已经终章,原著作者马丁没有赶上电视剧的进度,稿子一拖再拖。现在,屈畅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史歌图书”,继续致力于优秀幻想文学的引进和本地化。

近日,红星新闻记者专访了屈畅,商定访谈时间控制在半个多小时,但一不小心聊了快2个小时。回答问题时,屈畅几乎都会围绕着问题,从纵向、横向解答清楚。对于一个问题,他可以一口气说10分钟不间断,又在回答完毕时瞬间止住。

访谈《冰与火之歌》译者:超越一切同类小说 电视剧编剧不行 - 天天要闻

红星新闻:很多读者评价你的翻译准确、易读,是怎么做到的?

屈畅:主要是自己要认真,要跟自己较劲,要精益求精,不要不求甚解,这是翻译当中需要的。现在网络资料越来越多,以前我需要打印了几千页的资料来进行对比,可能99.99%的人都会觉得这浪费时间。

当时国外有关于冰火世界的吃喝住行、武器装备等的总结,都有原文,比如盔甲是什么样子的,整理这些资料的人很了不起,我是现成在用。把它们一排排打印出来后,都要带着疑问,挨着自己的翻译去对照,每看到稍微有疏漏、疑问、不准确的地方,我都会划掉或者打钩,把它改回来,再反反复复检查,默读很多遍,清除掉所有觉得不顺畅的地方,站在一个读者、批判者的角度来看。

方法看起来很简单,但有时候我去大学做讲座,就给同学们建议。可能很多同学觉得这个建议太普通、没有灵感,但我极目所见,大部分不愿意做到这基本的一点,就是“站在批判的角度反复重读”。有人会懒,或者读了之后会原谅自己,为自己辩护,很多问题就会滋生。我从来不会为自己辩护。

有时候我也很顽固,成书后如果有人冒出来说,你这个“凛冬将至”翻译得不好,或者哪里不对,我可能会很激烈地辩论或者反驳。但在成书之前,我是对里面的任何东西都持怀疑态度,想方设法认为是可以提高的。

但即便是这样下苦功,还是留下了一些错漏,甚至有把辈分搞反的地方,这跟我当时的理解能力和阅读面也有关,太年轻了。得过且过做点东西太容易,真的想做点东西让别人也觉得不错的话,还是有点恼火(不容易)。

红星新闻:《冰与火之歌》特别在哪里?

屈畅:它确实写得很好,超越一切同类小说。

它遵循现实主义,高度写实,笔下的中世纪是摸得着的中世纪,不是童话式的、或者无细节的中世纪。很多小说甩了很多骑士、公主的名号,但是无细节,感觉是从迪士尼里面找出来的概念,《冰与火之歌》不属于这类。它的叙事结构非常好,转折非常多并且合情合理,让你感到紧张。

我还看过非常非常多的奇幻小说,但是从来没看过超出它的。其实后来人写的小说,在观感上会比前人好一点,后人会总结前人的经验、长处,把长处发挥得更突出。只要不是死水一潭的领域,后人永远会在某一个地方比前人的好一点。有的小说会在战斗、魔法、个别人物等方面超过《冰与火之歌》,但把整个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系统、一个世界的时候,到现在为止在我看来,奇幻领域还没有出现在整体上能够超过它的小说,它毋庸置疑拥有一个很高的地位。

《冰与火之歌》优点太多了,如果一定要说可以举十几二十个,每个都可以说很多。就像你从小看武侠小说网文,突然有一天看到了古龙。《冰与火之歌》是鹤立鸡群、独树一帜的写法,就像梅西、C罗踢球就是要比别人更好一样。

所以别人才会选择拍它,搬到荧屏也才能够打动大家,很多人觉得电视剧好看,那种感觉可能就跟我以前看原著的感觉是一样的,因为它是同样的故事。除了电视剧最火的七、八季是编剧另做的以外,除了因为资金问题拍不出来的剧情,或者被合并的人物,前面、尤其是最初的四季几乎是原封不动地,把书搬到荧屏上。

红星新闻:《权力的游戏》最后一季,为什么让你感到茫然?

屈畅:我个人观点,两个编剧都是很合格的剧作者,是好莱坞的中上水准。但《冰与火之歌》是个广阔的世界,超过了这两个编剧的能力,他们对冰火世界的理解,停留在“比较厉害的知乎回答者”的层面上。他们有个致命的缺点,就是读原著不熟,也许他们也想不束缚于原著。但不管怎么说,他们对原著的理解不是那么深入,是靠团队在做,有时候台词有一些问题。

电视剧是在丰富的原著原料里进行取舍,再增添一点自己的东西。当后期没有马丁原著的情节当“拐棍”,只提供了一些情节要点,问题就显现了出来,一下就不行了,这个“不行”是系统性的不行。

这部剧HBO下了很大血本,演员、场地、服装等配置是很高的。第六季、第七季的时候还好,虽然原著党已经不满到极点了,但只看电视剧的观众始终觉得后面可能会更好,只要电视剧用一些大场面来遮掩一些问题,勉强还可以再遮一下。

但到最后,电视剧给不出好的答案。现在网络上的评分很低,我觉得有点低得过分,很多是泄愤式的打分,但又很理解,因为大家对电视剧的期望太高了。我很反对说重拍第八季,他们无法驾驭这个故事,很多问题以前就产生了,只是到了最后他们要全部一瞬间解决的时候,全部垮台。

其实相对第八季,我觉得第七季不合理的情节还多得多。比如琼恩一行去北方抓尸鬼给瑟曦看,这是他们原创的,中间不合理的情节多如牛毛,时空关系错乱,抓回来也没发挥任何作用,浪费了几集的时间。这种情节完全就属于好莱坞式的,但大家都在期待一个大决战,所以失望的情绪并没有这么强烈。

再比如说从第七季丹妮莉丝回到维斯特洛开始,就无视了维斯特洛大陆的时空联系,为了凑剧情,丹妮莉丝的部队一会儿就把凯岩城都占领了,凯岩城在大陆的另一边,怎么占领呢?而且凯岩城是修在千米高山上的堡垒,却被放弃了,让丹妮莉丝占领,为什么要放弃呢?里面放一百个兵你也占不下来。随后,大陆西南的高庭也被瞬间占领了,闪电般一样。从北方的临冬城打到首都君临,也完全不需要任何时间,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中间失去了任何时空联系了。

虽然电视剧有闪光点,演员的演技也在线,但最后没有留出呼吸空间,把情节全部压在一起,整个剧本构思上的问题太多。马丁为什么要写这么久,就是因为他对细节非常考究,整个空间、时间、人物的关系是严丝合缝的,但编剧自己编的时候完全脱离了这个东西。

很多只看电视剧的人一开始会觉得,这就是故事,没有关系嘛,但到最后又很不相信,神剧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这是创作的态度?虽然电视剧得分很低,但我并没有那么厌恶,他们就这个水准,如果他们足够了解这个世界,就会知道这个情节是不合逻辑的,而是按另一个方法来呈现。但他们很早就放弃了符合逻辑的努力,那后面就更不可能符合逻辑了。

他们没有能力,但马丁又没有时间。从现实来讲,他们站在自己没有能力的情况下,就应该原创,不应该参照着马丁的骨架来做,去描述谁死了谁活了。第八季应该再放长点,后面三集的情节全部砍掉,他们做不到像马丁那样对人性、转折的描写,就只需要打夜王,死的人全部死在打夜王的情节里,很热血地死去,然后终于打败夜王。天亮了,这就是最好的结局。但他们恰恰就是想,要学一下马丁,但他们没有这个艺术能力,就应该向《环太平洋》或者超级英雄电影靠拢。

红星新闻记者 王拓

编辑张波 张超

访谈《冰与火之歌》译者:超越一切同类小说 电视剧编剧不行 - 天天要闻

热门分类资讯推荐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 天天要闻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虽然说《爱情公寓》这部剧在剧情上充满了争议,但是一定程度上,这部剧也是很多人的回忆,是伴随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而且剧中的很多角色都成为了经典,他们的口头禅也一直被拿来玩儿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 天天要闻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谈到《爱情公寓》这部火爆一时的欢乐喜剧,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爱情公寓》中那个把曾小贤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现实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剧中的形象也判若两人。1981年出生在辽宁沈阳的榕榕,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后来成为了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