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来,我们对各国货币的认知都是欧元要比美元“贵”。
但在魔幻的2022,欧元已经跌至20年来最低。
近几个月来,欧洲天然气价格飞涨,欧元区通胀率不断出现新高,6月通胀率高达8.6%。受此影响,欧元兑美元持续贬值,年初以来,欧元对美元贬值幅度接近11%。上周,做空欧元已成了“最受欢迎的交易”之一。
7月11日,欧元对美元一度跌至2002年12月以来的20年最低位1.0033,最后收跌1.42%,报1.0037。
7月12日盘中,欧元兑美元终于跌至1.0000重要心理关口,与此同时,美元指数上破108,创2002年来新高。
人民币对欧元汇率在近期也升值不少
我们做外贸都知道,当一国本币贬值时,意味着进口成本攀升,出口利润增加,即有利于出口而不利于进口。
当前情况下,不少出口到欧洲市场的外贸人已反馈说订单变少,买家下单频率放缓。
全球外汇巨震
近期,对于全球市场而言,并不太平静。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诞生:美元指数突破108,日内大涨近1%,报到108.16,续创2002年6月以来新高。
究竟发生了什么,影响又有多大呢?
本周一,对于外汇投资者来说,可能是一个难忘的日子。全球非美货币全线大跌。首先,日元跌幅非常大,下跌点数一度达到16000点以上。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元兑美元汇率11日盘中一度下跌至1美元兑137至137.50日元区间。受日美利率差扩大预期影响,买入美元出售日元的势头加剧,日元贬值至约24年新低。
其次,欧元更是出现了趋势性杀跌,北京时间周一晚间,欧元兑美元大跌。北美交易时段盘中,欧元兑美元一度下跌1.5%至1.0032水平,距离平价仅仅一线之隔。上一次,欧元兑美元达到这一低点是在2002年。
第三,虽然中国六月份金融数据大超预期,但离岸人民币依然未能表现出强势,兑美元北京时间12日04:59报6.7259元,较上周五纽约尾盘跌397点。
7月12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开盘大幅走低逾320点,报6.7398,与此同时,离岸人民币对美元直线下挫,逼近6.74关口。
最后,关键中的关键,美元指数一枝独秀,日内大涨1%以上,突破108关口,再创20年新高。
主要非美货币兑美元都呈现较大的跌幅,G-10货币中澳元领跌,挪威克朗和新西兰元也跌幅居前。
此前,《华尔街日报》在发表的一篇题为《强势美元在货币战新转折中赢得通胀战役》的文章中写道,“反向货币战打响,美国正在获胜。再说一遍,就像美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赢得“美元贬值之战一样,现在它正在赢得美元升值之战。”
按照此前的标准,美元指数这个表现是可能引发全球流动性问题的。由于美国加息才刚刚开始,缩表也才刚刚展开,因此,市场上的流动性可能依然存在。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若经济不能有效复苏,若俄乌战事依然持续,若通胀不能及时控制,大量的避险资金可能会涌向美元资产,届时全球流动性问题就可能会出现。
什么原因导致了美元大涨,非美货币全线杀跌
首先,在上周日的日本上议院选举中,执政联盟的多数席位得到巩固且进一步扩大。这意味着,日本民众可能仍倾向于支持安倍经济学,支持超宽松货币政策。这种预期引发了日元加速走弱。
其次,据彭博调查,欧元区经济萎缩的可能性已从上次调查的30%和俄乌战争爆发前的20%升至45%。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德国,因为该国非常容易受到俄罗斯能源供应的影响。若该国因为产出快速萎缩,作为欧元区最大的经济体,必然也会冲击到欧元。
第三,可能还是全球经济整体走弱所致。剧烈动荡的还不只是外汇市场,大宗商品市场的表现也比较差。
全球主要的有色金属几乎全线大跌。无论是外汇,还是大宗商品,抑或是股市,出现动荡的根本原因还是经济发展失衡。欧元区受到俄乌战事影响,经济前景明显已经看淡。
而美国虽然就业数据依然向好,但由于通胀高企,一些数据已经亮起了经济走软的警报。只是,无论怎样,情况要比欧洲和日本好上许多。因此,再加上美联储加息和缩表,美元指数自然看涨。
俄乌冲突的影响还在持续,欧洲市场将不断遭遇能源冲击。6月,荷兰天然气期货标准合约大涨近80%,这对严重依赖俄罗斯能源进口的欧洲经济形成巨大利空,欧元因而承压走低。
美国的政治老人基辛格博士表示,当下拜登首先要做的事情可能是结束俄乌冲突。几乎所有的观察人士都可以看到,只有结束这场冲突,全球经济才能迎来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否则,战争局势的不确定性、产业链供应链的不完备性,都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投资者的预期。
贝莱德的策略师表示,现在正处于至少30年来最差年景的股市和债市没有快速复苏的迹象。胶着的俄乌冲突,以及劳动力短缺造成的供应瓶颈,将使物价涨幅保持在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