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向街道的项目外观 ©Ivan Chuang
感谢 竹工凡木设计研究室对gooood的分享
候车之亭-驿站功能感知的双面性
位于风城新竹的交通大学,是汇聚了众多青年学子的综合高教学府,来自台湾各地的大学生与研究生,多数以大型公车由外地进入校园,对每一位交大游子而言,候车亭具有特别的意义,是连结求学之路的重要驿站,一道生命记忆中的独特风景。近年来,校园内的候车亭陆续做了新的设计,在校方强化美感校园与减法美学的思维下,不断地美化校园风貌。
▼项目外观 ©Ivan Chuang

地景美学-平台设计软化的高程起落
候车亭基地位处南大门停车场内,紧邻篮球场、网球场汇集的区域,空旷的停车场与运动设施为后山绿地所环绕,所处位置因地形关系将停车场一分为二,并产生了1.2公尺的高程差,故在规划之初,我们便决定透过设计手法,软化高低落差造成的视觉与活动障碍,并延续校园与环境共生的思考,以“地景性”思维作为设计主轴,加之以“减法设计”的手段,以顺应地形的方式让建筑形式自然成形,借由设计串联起不同的高程,也有效削弱了北风对于候车人的吹袭。
由于基地周遭有诸多运动场地,亦不定时举办活动,我们以“平台”的概念串接起不同的使用机能,地景式的半户外开放式设计,让候车亭承载的不再只是候车的功能,而增添了和周围活动对话的机会,创造了提供不同功能、族群、时段使用的多功能活动方式。
▼项目生成 ©CHU-Studio

▼面向街道的项目外观 ©Ivan Chuang
▼弱化道路与运动场地之间的高差 ©Ivan Chuang


▼衔接场地的木制平台 ©Ivan Chuang

空间构筑-厚重与轻透的复合交织
地景式设计在构造上,单纯地以一块大面屋顶板块与29根细长的立柱便可完成,厚重的面状块体,承载使用者拾级而上与屋顶覆土的重量,为了强化建筑的轻盈感,以排序错位的钢柱结构,展现一种对比性的轻透与空间张力,并回应周遭榕树须根,形成人造树林的意象,这样的手法亦让整体建筑可以全然与周遭环境串联并隐于其中。候车亭内没有固定座位,我们以人体尺度设计一连串高低不一的平台板块,以缓解地形造成的高差,使用者可以或坐、或卧、或蹲,在空间中等待。候车亭屋顶亦作了绿美化处理,人们可以轻易地走顶端,在树下可以乘凉,或躺在藤床上,可以躺在斜坡上休憩、看球赛、对话、谈天,借由地景设计与仿生构造,成功诠释了场域与交大创意、开放、包容学风之间的链结。
▼屋顶由细长的立柱支撑 ©Ivan Chuang

▼结构细部 ©Ivan Chuang


▼面向运动场的坡面,可以作为活动的观众席 ©Ivan Chuang


▼坡道上丰富的空间 ©Ivan Chuang

▼夜景 ©Ivan Chuang


▼总平面图 ©CHU-Studio

▼一层平面图 ©CHU-Studio

▼屋顶平面图 ©CHU-Studio

▼立面图 ©CHU-Studio

▼剖面图 ©CHU-Studio

Project name: NCTU BUS-STOP (交大候车亭)
Company name: CHU-Studio 竹工凡木设计研究室
Website: https://www.chustudio-official.com/
Contact e-mail: [email protected]
Project location: No. 1001, Daxue Rd., East Dist., Hsinchu City 300, Taiwan (R.O.C.), 新竹交通大学(NCTU)
Completion Year: 2020/02/17
Building area (m²): 70.8(1F)+81.7(RF)㎡
Other participants: N/
Lead Designer: Alfie, Shao Design 邵唯晏
Photo credits: Ivan Chu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