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世界性贸易网络

2022年07月12日05:06:10 热门 1328

西行

西行是一带一路沿线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资讯最全的媒体。一带一路包括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2000多年前,一条以中国徐闻港及合浦港等港口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了世界性的贸易网络。

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世界性贸易网络 - 天天要闻

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东南沿海,经过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成为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并推动了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唐代,我国东南沿海有一条叫作“广州通海夷道”的海上航路,这便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叫法。

在宋元时期,中国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大幅提升以及指南针的航海运用,全面提升了商船远航能力。这一时期,中国同世界60多个国家有着直接的“海上丝路”商贸往来。

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世界性贸易网络 - 天天要闻

中国境内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有广州、泉州宁波三个主港和其他支线港组成。从3世纪30年代起,广州已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期,广州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明初、清初海禁,广州长时间处于“一口通商”局面,是世界海上交通史上惟一的2000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

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世界性贸易网络 - 天天要闻

宋末至元代时,泉州成为中国第一大港,并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并称为“世界第一大港”,后因明清海禁而衰落,泉州是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认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在东汉初年,宁波地区已与日本有交往,到了唐朝,成为中国的大港之一,两宋时,靠北的外贸港先后为辽、金所占,或受战事影响,外贸大量转移到宁波。

丝路历史

丝绸之路”是德国地貌学地质学家李希霍芬1877年提出,原指中西陆上通道,因为主要贸易是丝绸,故名。此名出现后,学术界又延伸出海上丝绸之路。最早提出海上丝绸之路的是法国汉学家沙畹(1865-1918年)。

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世界性贸易网络 - 天天要闻

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历史阶段:海上丝绸之路形成期——秦汉;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期——魏晋;海上丝绸之路繁盛期——隋唐;海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宋元;海上丝绸之路由盛及衰——明清。

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世界性贸易网络 - 天天要闻

航路:由广州或泉州启航,经过海南岛、环王国(今越南境内)、门毒国、古笪国、龙牙门、罗越国、室利佛逝、诃陵国、固罗国、哥谷罗国、胜邓国、婆露国、狮子国、南天竺、婆罗门国、新度河、提罗卢和国、乌拉国、大食国、末罗国、三兰国。同时,唐代即有唐人移民海外。其中,2001年韩国林氏到泉州惠安彭城寻根谒祖更传为佳话,唐林氏始祖渡海韩国繁衍至今120万人。

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世界性贸易网络 - 天天要闻

十五至十八世纪是人类历史上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欧洲人相继进行全球性海上扩张活动,特别是地理大发现,开启了大航海时代,开辟了世界性海洋贸易新时代。西欧商人的海上扩张,改变了传统海上丝绸之路以和平贸易为基调的特性,商业活动常常伴随着战争硝烟和武装抢劫。

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世界性贸易网络 - 天天要闻

这一时期的明代海上丝绸之路航线已扩展至全球:向西航行的郑和七下西洋:这是明朝政府组织的大规模航海活动,曾到达亚洲、非洲39个国家和地区,这对后来达.伽马开辟欧洲到印度的地方航线,以及对麦哲伦的环球航行,都具有先导作用。向东航行的“广州—拉丁美洲航线”(1575年):由广州启航,经澳门出海,至菲律宾马尼拉港。穿圣贝纳迪诺海峡基进入太平洋,东行到达墨西哥西海岸。这样,开始于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经唐、宋、元日趋发达,迄于明代,达到高峰。郑和远航的成功,标志着海上丝路发展到了极盛时期。

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港口

广州

广州古称番禺城,自秦汉起,得山海之利,地控珠江三江入海,海陆相交的地缘地理条件,使广州成为岭南乃至两广地区两千年来的地缘中心。地缘中心的地位以及鲜明的海洋属性,让作为中国的“南大门”的广州成为印度洋地区及南海等国家商船到达中国贸易必先到的港口,所以当时中国与南洋和波斯湾地区的定期航线,都集中在广州,古称“广州通海夷道” 。

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世界性贸易网络 - 天天要闻

广州从3世纪30年代起已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期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是世界著名的东方港市。明清两代为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大港,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历史上最重要的港口,是世界海上交通史上唯一的2000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可以称为“历久不衰的海上丝绸之路东方发祥地”。宋末至元代时期,广州的中国第一大港的位置被泉州替代,但广州仍然是中国第二大港。

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世界性贸易网络 - 天天要闻

明清两代,由于政府实行海禁政策.其间广州成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唯一对外开放的贸易大港,广州海上丝绸大路贸易比唐、宋两代获得更大的发展,形成了空前的全球性大循环贸易,并且一直延续和保持到鸦片战争前夕而不衰。这一时期,从广州起航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迅速增加到7条,抵达世界7大洲、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泉州

泉州,西方称之外号“刺桐”(zaitun),在海上丝绸之路的高峰期(12-14世纪),也是古代中国在中外贸易中居主导地位的时期,泉州作为东西洋间国际贸易网的东方支撑点,占有重要独特的历史地位,是当时世界性的经济文化中心。在马可波罗游记里,泉州港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深受马可波罗游记影响的哥伦布致志寻找东方新航路,在意外发现美洲时还认为终于到了泉州。

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世界性贸易网络 - 天天要闻

宋元之交,主掌泉州港的蒲寿庚及其所代表的地方投降政治势力叛宋降元,献城献海船交于元军进攻残余宋军,加速灭宋于广东崖山。蒲寿庚的主动变节叛宋降元众所不齿,却在客观上使泉州港免于战火,保持繁荣。之后蒲氏又促使元廷加封妈祖为天妃,成为新的泉州海神,之后成为全国性的海神。

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世界性贸易网络 - 天天要闻

元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第一主港仍是泉州,但元朝民族等级残酷,蒙古人为第一等,色目人第二等,汉人为最低等,这便使得泉州港的实际权益落入色目人阿拉伯人手里,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在元后期,中央朝廷的权力斗争波及到这利益攸关的第一大港,导致长达十年的亦思法杭兵乱,泉州港受到重创。

明成化十年(1474年)泉州市舶司移设福州,标志着泉州港四百年的外贸港地位的终结。

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世界性贸易网络 - 天天要闻

清代,在因郑成功反清复明战争和海禁迁界的影响下,泉州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港口的繁华已烟消云散。大批民众为了生计开始背井离乡,下南洋过台湾,造就泉州今日中国第一侨乡和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泉州港繁华落尽,衰落到默默无名不为人知,以致西方学者在整个19世纪都在争论那个曾经在12-14世纪无比繁荣为西方所津津乐道的zaitun(刺桐)究竟在哪里。直到1918年日本学者桑原骘藏的《蒲寿庚考》问世,zaitun即泉州才成定论。

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世界性贸易网络 - 天天要闻

古代泉州府的管辖范围包括如今的泉州、厦门金门、钓鱼岛、澎湖及台湾。 古泉州港有“四湾十六港”之称。“四湾”:泉州湾、深沪湾围头湾、湄洲湾,每个港湾中各有四个支港,从而组成了这个著名的海丝名港。经中央批准同意,文化部与福建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每两年一届,永久落户泉州市。

宁波

宁波,古称明州。位于中国南北海运航线的终端,通江达海,辐射内陆。浙东运河将宁波与钱塘江连接起来,隋朝开通大运河后,浙东运河又成为大运河的自然延伸段,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南北水运动脉,宁波则成为大运河出海口。通过钱塘江、长江、大运河等众多水系,使宁波港的辐射力拓展到众多内陆省份。

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世界性贸易网络 - 天天要闻

宁波的海外交通始于东汉晚期。这一时期,舶来品和印度佛教已通过海路传至宁波地区。唐长庆元年(821)明州迁治三江口后,构建州城,兴建港口,置官办船场,修杭甬运河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使明州成为中国港口与造船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跻身于四大名港之列。日本遣唐使先后四次在明州登陆入唐。明州商团崛起,越窑青瓷远销世界各地。中国的东海航线主要由宁波进出港。

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世界性贸易网络 - 天天要闻

明代海禁,宁波港衰落,但宁波港仍是中日官方勘合贸易的唯一登陆港,明海禁导致海外贸易被迫转型为走 私性质的私商贸易,而宁波双屿港一度是浙江乃至江南最大的私商港。清代设在宁波的浙海关是当时全国四大海关之一。

南京

公元3—6世纪,六朝政权为了建立与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国家的友好往来,形成了以建康(今南京)为起点的东海航线,这为拓展和加强中国与东亚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佛教经义乃至佛寺建筑就是在此时从建康传入百济(韩国)和倭国(日本)。

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世界性贸易网络 - 天天要闻

15世纪,明朝郑和下西洋使南京成为郑和下西洋造船基地和始发港,见证了海上丝路最后的辉煌。南京是郑和下西洋的策源地、起终点和物资人员汇集地。永乐皇帝为表彰其出使西洋修建的天妃宫、静海寺以及为下西洋兴建的大型官办造船基地龙江宝船厂等历史遗存见证这一航海壮举。

福州

福州(港)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启泊地之一,肇始和奠定了对外商贸格局,推动繁荣发展了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成为沟通中国与海外文化交流和商贸往来的重要通道。

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世界性贸易网络 - 天天要闻

福州海上丝绸之路在唐中期至五代时期,不仅发挥着中外经济贸易通道的历史作用,还促进了东西方多元文化的交流以及与世界各国的友好交往。就佛教文化交流来讲,唐末五代主闽的统治阶层十分推崇佛教,寺院及僧侣数量居全国前列,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佛寺(如雪峰寺等)与高僧(神晏、师备、长庆慧棱等),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个时期,福建与印度、朝鲜、日本等国在佛教文化上交流频繁,主要表现为许多外国僧人来到福州学习交流佛法。

扬州

从空间地理上来讲,把“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联系起来的是大运河。大运河因为其在中国水陆交通网络中的关键地位,长时间成为“东方世界主要国际交通路线”。扬州则借其在大运河沿线城市中的独特位置和大运河在全国交通体系中的作用,成为“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连接点”。

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世界性贸易网络 - 天天要闻

兼得江、河、海运之便,隋代扬州就确立了全国水陆交通枢纽地位。唐朝全国经济中心南移,“海上丝绸之路”随之崛起,扬州成为唐朝吞吐四海,沟通宇内主要窗口。宋、元时期,扬州仍然起着纽带作用。扬州是漕运和南北物资集散中心,8世纪中期商业经济地位跃居全国首位。

漳州

明朝海禁,民间海外贸易被迫转型为走私性质的私商贸易,泉州港作为宋元两朝官方大港,受到严格管控压制。走私只能在沿海小港口进行,官府虽明言海禁但在地方官府利益驱使之下控制不力,往往采取纵容政策,最后私商贸易逐渐集中到漳州月港

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世界性贸易网络 - 天天要闻

月港,在漳州城东南20公里,北距泉州城80公里,月港是属于内河港,港道不深,它的港道从海澄港口起,沿南港顺流而东,要经海门岛才到九龙江口的圭屿,再经今天的厦门岛方可出海。正因为月港港道水浅,大型舶船不能靠岸等等自然条件不优越却非常便于将“开放”控制在能够由官府掌控,管理,盘查情况下,月港很快一举成为东南沿海最大私商港口。在西方商业扩张势力东进于浯屿时,内地私商可以通过月港到近海的西方商业据点去交易。

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世界性贸易网络 - 天天要闻

1567年隆庆元年,明朝廷迫于内外压力,解除海禁开放月港,“准贩东西洋”,月港终于得到正名,迎来中国海外贸易的月港时代。月港从兴起到繁荣昌盛近200年。月港时代正逢西欧大航海后的扩张时期,它与东南亚、印度支那半岛以及朝鲜、琉球、日本等47个国家和地区有直接贸易往来,并以吕宋(菲律宾)为中转,与西班牙荷兰等西欧扩张势力相互贸易,在中国外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蓬莱

蓬莱(登州)唐代以前为天然良港,宋庆历二年(1042)设“刀鱼寨”,明洪武九年(1376)建蓬莱水城,水城内的蓬莱阁在此期间也逐步扩建继而名声大振,蓬莱水城及蓬莱阁作为一个整体完整体现了古代登州港在对外交往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世界性贸易网络 - 天天要闻

蓬莱(登州)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连接东北亚交流的纽带,受到历朝历代政府的重视。据现有可查阅资料表明,历朝历代朝、日使节共有65次在登州登陆的记录。唐宋时,在此设立“新罗馆”、“高丽馆”专门接待水路来朝的使节。

连云港

连云港古称海州,西元前219至西元前210年,秦始皇为求长生不老药,曾遣方士徐福率童男童女和百工等数千,于琅琊郡古朐港东渡日本,这是有文字记载的中国人首次航海。

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世界性贸易网络 - 天天要闻

隋唐以后,海州成为大唐帝国和新罗、日本交往的重要城市。大量来往于海上贸易的新罗人在今连云港的宿城设立了新罗所与新罗村,连云港成为当时繁忙的海上运输线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清朝统一台湾之后,云台山(今江苏连云港)与广州、漳州、宁波、四地,于康熙二十三年被指定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称为“四口通商”。

徐闻

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世界性贸易网络 - 天天要闻

徐闻县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发祥地。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汉武帝曾派人从徐闻(今广东徐闻)、合浦(今广西合浦)港出海,经过日南郡(今越南)沿海岸线西行,到达黄支国(今印度境内)、已不程国(今斯里兰卡),随船带去的主要有丝绸和黄金等物。这些丝绸再通过印度转销到中亚、西亚、和地中海各国。这是“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记载。在徐闻发现“万岁瓦当”,非皇家建筑不能擅用可知汉时派驻徐闻官员级别之高。雷州半岛地区一直是海丝之路的重要节点。

北海

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世界性贸易网络 - 天天要闻

北海(合浦)对外开放历史源远流长。北海(合浦)自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置合浦郡,是汉朝南海对外海上贸易的中心和枢纽,是中国南方重要的对外开放窗口。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北海在两千多年前,成为了中外通商往来的重要门户,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益州

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世界性贸易网络 - 天天要闻

汉代时云南可走水路沿伊洛瓦底江顺流而下,出孟加拉湾航行到印度。与印度洋航道连接起来。《魏略·西戎传》记载,大秦国水道通益州永昌郡,当由缅甸海岸登陆而达永昌。《厄立特里业海航行记》关于印度东海岸以东地方的描述也可以印证这条路线。商人在其地以中国丝绸等名产,换取缅甸的宝石、翡翠、木棉;印度的犀角、象牙和欧洲的黄金等珍品。

海上丝绸之路主要航线

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世界性贸易网络 - 天天要闻

有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东海航线主要是前往日本列岛和朝鲜半岛,南海航线主要是往东南亚及印度洋地区。宋朝之前东海航线主要由宁波进出港,南海航线则主要由广州进出港。

南海航线阿拉伯主导期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的过程中,阿拉伯是最关键的缔造者。丝绸之路的西端,无论是陆路还是海路,并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西方或西欧。罗马帝国和汉朝之间也并没有直接的商业往来,之间的往来,全通过阿拉伯等中间商进行交易,西欧人想要获得中国丝绸瓷器都要通过阿拉伯和威尼斯热那亚商人。

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世界性贸易网络 - 天天要闻

中国史书称阿拉伯帝国为大食国,在古老的七海航路上所有港口城市,基本上都有阿拉伯商人。从地中海到中国南海,整个旧世界已知的海域内都可以见到他们的船,大唐称这些远来海船为“南海舶”、“西域舶”、“南蛮舶”、“昆仑舶”、“狮子舶”或“婆罗舶”,最常见的统称为“波斯舶”。宋朝中期之前,中国商人或僧侣出洋,乘的大都是“番舶”,直到宋中后期中国航海业超过阿拉伯世界才改变。

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世界性贸易网络 - 天天要闻

阿拉伯商人跨越辽阔的内陆和海洋,在亚非欧三大洲之间运送货物。即使是后来大航海的欧洲人,他们的航海技术以及船只上配备的六分仪、罗盘,大多也是出自阿拉伯人。在大洋上航行需要知道的航行的方向与船只的位置。这就需要中国的指南针和阿拉伯人的"纬度航行"技术。中国靠指南针和地貌、水深等航海,属于地文航行;阿拉伯人靠观测星星进行航行属于天文航行,在海丝之路与阿拉伯人长期接触后,取长补短,后来中国的航海就是观测天象与看指南针结合了。

南海航线中国主导期

宋朝中期前,朝廷对华商出洋并不鼓励,甚至一度禁华商下海,属被动型国际贸易,此时在广阔的海洋世界,仍是阿拉伯商人们掌控着优势。之后宋朝廷出于贸易营收依赖等原因开始支持鼓励,国家和商业力量的合力,使得中国海商成功地参与到被阿拉伯垄断的海洋贸易中,并超过他们,在此后几百多年的时间里,开创出一个中国主导国际贸易的时代,并基本上垄断了中国──印度的航运。

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世界性贸易网络 - 天天要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对于中国宋元时期的世界图景是这样描述的:“宋朝期间,中国人在造船业和航海业上取得巨大的进步,12世纪末,开始取代穆斯林在东亚和东南亚的海上优势。宋元时期,中国的船只体积最大,装备最佳;中国商人遍布东南亚及印度港口……。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也值得注意,表明这一时间,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居主导地位。”

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世界性贸易网络 - 天天要闻

宋元时代的欧亚大陆展开了前未所有的商品和技术交流。海洋四通八达,技术与市场、原料与商品、生活习俗与宗教信仰、思想与艺术彼此交流、相互影响,从东北亚的日本、高丽,到东南亚各地和印度沿海,乃至波斯湾和东非各港口,已经形成了一个“小全球化”的活跃海丝贸易网络,商船扬帆万里,回首中中国陆,是庞大的丝绸、瓷器、茶叶等供应基地,这些深受国外客商欢迎的产品,经过车马、舟船、手挑、肩扛,汇聚到海岸线上的各个港口,然后再装上大船运往海外……与此同时,发生在宋朝庞大经济体内部的商业革命则十分有力支撑宋朝成为整个中国封建社会阶段最富有的朝代――南宋城市化率,科技商业都是中国古代的最高峰。

南海航线蒙元主导期

到蒙元兴起,元朝辽阔的版图第一次与拜占庭(东罗马帝国)接壤,第一次使欧洲人穿过阿拉伯人的帷幕与中国人直接交往贸易。海路陆路全畅通,马可·波罗从陆路来海路回,并不是偶然的。由于蒙元在中国实行民族政策分四等,汉人最低等,于是,主导权实际上落入在华的色目人手里,如泉州的阿拉伯蒲氏家族。元朝的兴起使得欧洲人可以直接与东方进行贸易。马可波罗游记更深刻激起了欧洲人对黄金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世界性贸易网络 - 天天要闻

元朝的崩溃,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崛起再次在欧洲人的东面形成了穆斯林帷幕。这一切阻隔迫使欧洲人热切寻找通往东方新航路、从而引发地理大发现和西欧大航海。欧洲的地理大发现与文艺复兴。

南海航线西欧主导期

15世纪的西班牙、葡萄牙国家开始企图绕过被意大利和奥斯曼帝国控制的地中海航线与旧有的丝绸之路,要经由海路接通南亚和东亚,并希望能从中获得比丝路贸易更大的利润。

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世界性贸易网络 - 天天要闻

等到西欧航海先驱葡萄牙人绕过好望角,依靠武装船队打败了往日与东方进行贸易的自由无武装的阿拉伯商人后终于来到南中国海时,郑和下西洋刚停航不久,此时明朝正在海禁,郑和船队消失后在亚洲海域留下的权力真空,使远道而来的葡萄牙扩张势力所向无敌的控制海洋主导权发展贸易,葡萄牙船队的到来是近代西方扩张的开始。一个西方为主导的世界经济政治秩序将开始成型,东西方的强弱格局也将由此开始逆转。

东北亚丝绸之路

是指陆路从河西走廊经漠南至东北亚的丝绸之路,海路是指从江南-北京-开原(丝关)-阿什哈达-松花江-黑龙江-鞑靼海峡-库页岛-日本北海道。“

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世界性贸易网络 - 天天要闻

东北亚丝绸之路是指中日两国之间一衣带水,水路交往十分方便。秦始皇为求长生不老丹派徐福率领童男童女船员百工数千人东渡日本已成中日佳话。据日本古史记载,西汉时中国的罗织物和罗织技术已传到日本。公元三世纪中国丝织提花技术和刻版印花技术传入日本隋代,中国的镂空版印花技术再次传到了日本。隋唐时期,日本使节和僧侣往来中国频繁,唐天宝年间鉴真和尚也经海路东渡日本。

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世界性贸易网络 - 天天要闻

唐代,江浙出产的丝绸直接从海上运往日本,丝织品已开始由礼物转为正式的商品,正仓院则是贮藏官府文物的场所。今日的正仓院已成了日本保存中国唐代丝织品的宝库,其中的很多丝织品即使在大陆也很难见到。目前最早宋代贸易凭证存于日本大宰府的公凭,这份宋代的官方证明文内容是泉州客商李充于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到日本贸易的记录。

朝鲜方向最早记载是自周武王灭纣,封箕子到朝鲜,从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的渤海湾海港出发,到达朝鲜教其民田蚕织作。中国的养蚕、缫丝、织绸技术由此最早传到了朝鲜,对日本丝织工业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世界性贸易网络 - 天天要闻

通过东海航线,不仅中国的商品被源源不断地输往日本及朝鲜半岛,中国文化随之大规模地传播到这些国家,包括儒家思想、律令制度、汉字、服饰、建筑,饮茶习俗等。中国文化对日本及朝鲜半岛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文学艺术、生活习惯、社会风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贸易对象:

朝鲜、日本、琉球

位于今中南半岛上的国家

东南亚沿岸岛屿

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世界性贸易网络 - 天天要闻

南亚

伊斯兰世界

欧洲各地,因为此海上丝路多只到阿拉伯,因此其他到欧陆的物品一般由经由阿拉伯人转运。

进出口物品

出口:自中国出发之货物主要以丝绸、茶、瓷器、金、银、书籍等等。

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世界性贸易网络 - 天天要闻

进口:来自国外的货物包括:琉璃、猫眼石、明珠、象牙、香料、金银、宝石、水晶、玛瑙、琥珀、骆驼皮、乳香、没药、安息香、沉香、檀香、芦荟、胡椒、温纳齐等。

传入中国的国外主要物品多数经陆上丝路。

丝路申遗

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一项持续时间2000多年、范围覆盖大半个地球的人类历史活动和东西方文化经济交流的重要载体,多起点、多航线,具有不同历史年代的地位和作用,其历史遗产自然纳入“世遗”委员会的视野。

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世界性贸易网络 - 天天要闻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的说法源自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1年海丝综合考察中,对泉州保存的众多丰富多元原真度高的海丝历史文化遗存的认可,及对其在海丝高峰期第一大港地位历史作用的肯定。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为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是象征性的荣誉认定,而非学术概念。

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世界性贸易网络 - 天天要闻

2016年9月9日,国家文物局召开的海丝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会上,明确泉州、广州、宁波、南京、漳州、莆田、丽水、江门8个城市共31个遗产点列入首批海丝申遗点,阳江市“南海1号沉船及沉船点”作为关联点。其中,泉州列入海丝申遗的首批遗产点有14个,申遗点数量最多。广州有6处史迹点入选申报名单,数量在国内各申遗城市中位居第二。

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世界性贸易网络 - 天天要闻

泉州:万寿塔、六胜塔、石湖码头、江口码头和真武庙、洛阳桥、天后宫和德济门遗址、梅岭德化窑遗址、开元寺清净寺、草庵、清源山、伊斯兰教圣墓、土坑村、九日山摩崖石刻。

广州:南越文王墓、南越国宫署遗址、光孝寺、怀圣寺光塔、清真先贤古墓、南海神庙及码头遗址。

宁波:永丰库遗址、保国寺、天童寺、上林湖越窑遗址

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世界性贸易网络 - 天天要闻

南京:龙江宝船厂遗址、郑和墓、浡泥国王墓、洪保墓。

漳州:南靖东溪窑遗址、平和南胜窑址。

江门:大洲湾遗址。

经济影响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东南沿海,经过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成为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并推动了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中国输往世界各地的主要货物,从丝绸到瓷器与茶叶,形成一股持续吹向全球的东方文明之风。尤其是在宋元时期,中国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大幅提升以及指南针的航海运用,全面提升了商船远航能力,私人海上贸易也得到发展。这一时期,中国同世界60多个国家有着直接的“海上丝路”商贸往来。“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透过意大利马可·波罗和阿拉伯伊本·白图泰等旅行家的笔墨,引发了西方世界一窥东方文明的大航海时代的热潮。

文化影响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中国还传播着我们的民族工艺和儒道思想,对“海上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以及欧洲各地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掀起了“中国热”。其中,瓷器和茶叶对世界有着很大的影响。

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世界性贸易网络 - 天天要闻

那时,俄国、法国、埃及等很多国家都崇尚收藏中国瓷器或以之为外交礼品,也曾把中国的瓷器作为身份的象征或类似黄金的代货币。在中国瓷器的影响下,世界各国的制瓷工业得到发展,从阿拉伯国家仿制中国式的瓷坛,到波斯结合中国瓷器造型的波斯陶器,之后泰国、越南、埃及、荷兰、法国、德国、俄国、丹麦、英国、西班牙等国也都掌握了制瓷技术,甚至通过中国瓷器工艺与本国文化的结合,创新出许多产品。随着这些国家崇尚中国瓷器之风的盛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也有了一定的改变,崇尚中国瓷器的观念也融合到了宗教文化之中。

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世界性贸易网络 - 天天要闻

茶文化也传播到世界各地,从生活方式到思维理念对许多国家产生了一定影响。公元9世纪日本刮起一股“弘仁茶风”,贵族间出现了模仿中国人品茶的风潮。公元12世纪,日本僧人到中国将茶种带回日本种植,此后经过长期的本土化,最终形成独特的日本茶道。17世纪初,荷兰率先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将茶叶输入欧洲,开始推行饮茶之风。18、19世纪,茶叶在英国开始由奢侈品转变为大众饮品,饮茶也成为英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历史影响

历史证明,由海上丝绸之路带动的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推动了世界的进步和发展,国际化视野的开放交流也因此成为世界发展的思想共识。当下,中国正在启动与东盟及世界各国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战略,历史上曾创下的海洋经济观念、和谐共荣意识、多元共生意愿,将为国家发展战略再次提供丰厚的历史基础。“友善、包容、互惠、共生、坚韧”的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对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于中国与世界更深层次的互动,无疑具有深刻的启迪和极其重要的当代意义。

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世界性贸易网络 - 天天要闻

在新的国际形式下中国倡导建立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富含军事意图与地缘政治意图的发展战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构建和平稳定周边环境的战略举措,是中国与东盟之间开拓新的合作领域、深化互利合作的战略契合点,有利于搁置争议、增进共识、合作共赢,推动构建和平稳定、繁荣共进的周边环境;也是新形势下中国应对挑战、用开放倒逼改革的重要途径;还是拓展中国经济发展空间的深远谋划,不仅有助于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港口航运、海洋能源、经济贸易、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人文交流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而且对促进区域繁荣、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将大大拓展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空间,为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并最终促进沿线国家共同繁荣,实现互利共赢。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合作伙伴并不仅限与东盟,而是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增进同沿边国家和地区的交往,串起连通东盟、南亚、西亚、北非、欧洲等各大经济板块的市场链,发展面向南海、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战略合作经济带,以亚欧非经济贸易一体化为发展的长期目标。由于东盟地处海上丝绸之路的十字路口和必经之地,将是新海丝战略的首要发展目标,而中国和东盟有着广泛的政治基础,坚实的经济基础,21世纪海丝战略符合双方共同利益和共同要求。进入新世纪特别是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开始凸显,政治地位也明显提升,并被看做下一个超级大国。美国在建立“两国集团”(G2)或中美国(Chimerica)的愿望落空后,转而实行“重返亚太” 或“转向亚洲”(pivot to Asia),并在 2013 年调整为“亚太再平衡”。客观地看,再平衡政策是盎格鲁撒克逊的传统地区战略,迥异于冷战时期的对苏遏制战略。但从安全与经济角度看,中国显然是美国再平衡的主要对象。

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世界性贸易网络 - 天天要闻

而在中国,2008年11月推出的“四万亿计划”负面效果日益凸显,产能过剩、外汇资产过剩;中国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对国外的依存度高;中国的工业和基础设施集中于沿海,如果遇到外部打击,容易失去核心设施。中国边境地区整体状况处于历史最好时期,邻国与中国加强合作的意愿普遍上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适时提出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主动创造合作、和平、和谐的对外合作环境的有力手段,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的机遇和外部环境。

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世界性贸易网络 - 天天要闻

根据2015年3月,经国务院授权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利用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环渤海等经济区开放程度高、经济实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优势,加快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

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福建平潭等开放合作区作用,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

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加大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开放力度。加强上海、天津、宁波-舟山、广州、深圳、湛江、汕头、青岛、烟台、大连、福州、厦门、泉州、海口、三亚等沿海城市港口建设,强化上海、广州等国际枢纽机场功能。以扩大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形成参与和引领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成为“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发挥海外侨胞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独特优势作用,积极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为台湾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作出妥善安排。

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世界性贸易网络 - 天天要闻

西行关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的介绍,已经有南亚十九国近三十多篇文章,在2018年西行计划用一百五十篇文章来全面介绍海上丝绸之路沿海地区城市港口以及相关国家和地区。比如南京扬州镇江,苏州太仓港,上海泉州广州等,以及相关国家,比如非洲大陆和地中海国家。

一带一路上的风土民俗艺术瑰宝,尽在西行文化!

西行首席主编:李欣荣

秦巴美好江山,携手与您共创美好生活!

热门分类资讯推荐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 天天要闻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虽然说《爱情公寓》这部剧在剧情上充满了争议,但是一定程度上,这部剧也是很多人的回忆,是伴随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而且剧中的很多角色都成为了经典,他们的口头禅也一直被拿来玩儿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 天天要闻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谈到《爱情公寓》这部火爆一时的欢乐喜剧,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爱情公寓》中那个把曾小贤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现实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剧中的形象也判若两人。1981年出生在辽宁沈阳的榕榕,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后来成为了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