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高一必看!2021新高考选科数据分析,物理组选科优势明显

2022年07月12日03:33:22 热门 1451

2021年是广东新高考综合改革实施落地的第一年,前面我们对新高考政策做出了解析可点我回看


新高考“3+1+2”选科模式,使得学生们选科的自主性增加,高考选科自然也成为了高中生头疼的一个难题。


那么,怎样选科会比较有优势?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选科组合?那么我们先来看看今年新高考各省的选科情况。



01 新高考7省市选科情况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7个省市高考选科数据:


新高考改革第三批7省市2021届单科选考数据统计

初三、高一必看!2021新高考选科数据分析,物理组选科优势明显 - 天天要闻

*说明: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共有8个省市参与,由于辽宁省未统计到,表中未包含辽宁省。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从整体数据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选科占比基本在60%以上。


从各省选科的平均占比来看,就“再选科目而言,生物、地理科目更受欢迎,化学、思想政治科目较受冷落。这也与广东省的选科情况较吻合。


江苏省的情况比较特殊,在高考选科上表现出明显偏好倾向。选考地理和生物选考人数最多,均达到82%以上;但选考科人数最少的却是化学,占比仅14.83%,其次是政治,占比18.84%


这是由于自江苏新高考以来,很多考生或家长为了在赋分制度下平衡分差,在选择化学时普遍比较谨慎,甚至在网络有流传江苏重点中学为了保证升学率而不开设化学学科。


很多人都认为选化学的基本上都是学习高手,在新高考实行赋分制政策下,和优秀学生竞争要吃亏的。由此形成了学霸们选“理化”,而大多数人选“生地”的局面。


我们再来具体看看选科组合与单科选考分析:




#1 选科组合分析




初三、高一必看!2021新高考选科数据分析,物理组选科优势明显 - 天天要闻


初三、高一必看!2021新高考选科数据分析,物理组选科优势明显 - 天天要闻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图表小结:

1、首选物理与首选历史比例总体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一般来说,首选物理比首选历史比例要略高,即偏理要比偏文的考生占比要高,但是总体选考两科的比例差距很接近


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广东省在以上六个省份中,文理占比一向比较平均,今年新高考实施后,文科占比有所下降。


2、传统理综、文综组合仍然热门,“物生地”成为新晋热门组合

从新高考7省市选科组合占比来看,“物化生”和“史地”的纯文(理)组合占比仍然是主流。此外,“物生地”组合占比在各省选科组合占比达10%以上。




#2 单科选考分析




初三、高一必看!2021新高考选科数据分析,物理组选科优势明显 - 天天要闻


从单科选考占比来看,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该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地理是文科中学习需要动用理科思维的学科,相比起需要不断背诵记忆的其他文科类学科,地理更受首选物理的学生欢迎。另外,生物则是理科中学习难度相对低的学科。对首选物理的学生来说,首选物理再搭配这两科再选学科组合是高性价比。


总结一下就是,首选物理要略高于首选历史的比例;各省在高考选科上都表现出了较大的自主性;大多数学生都会在生物或地理中选择一科,甚至两科,以缓解其他科目压力。



02 广东省2021高考录取情况




除了参考新高考各省的选科数据,高考录取情况同样对选科非常重要。


2021年,广东省高考报考78.3万人,其中报名夏季高考63.6万人,参加考试60.8万人


根据2021年高考一分一段表,历史组累计人数269209人;物理组累计人数337988人。

#2021广东省高考本科线#


本科线:

普通类(历史):总分448分,线上人数95585人,占比35.5%

普通类(物理):总分432分,线上人数222304人,占比65.8%


特招线:

普通类(历史):总分548分。线上人数19846人,占比7.3%

普通类(物理):总分539分。线上人数82990人,占比24.5%



根据考试院公布的结果,今年广东省本科批次院校共录取31.18万人。其中,普通类(历史)录取8.01万人,普通类(物理)录取19.51万人。


所以,不论是本科上线率、特招线上线率还是本科录取率,物理组考生都占到了很大的优势。



03 高考选科与高校专业覆盖率




根据阳光高考网《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21年拟在广东省招生普通高校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的公告》数据统计,里面包含了2021年在粤招生992所本科高校选考科目要求(名单中不含天津大学)。我们来看看具体情况:


在粤本科招生专业(类)中“首选科目选考要求 

初三、高一必看!2021新高考选科数据分析,物理组选科优势明显 - 天天要闻


本科招生专业25366

① 仅物理:11969个;

② 仅历史:603个;

③ 物理、历史均可:12794个。


选物理的考生,可报专业①+③共计24763个,占比97.6%。


不选物理,选历史可报专业②+③共计13397万个,占比52.8%。


双一流高校对物理有要求的专业较多,普本对物理要求相对少一些。

如:原985高校,招生专业总数1403个,仅物理884个,占985招生专业总数63%。


双一流高校,专业数4480个,仅物理2593个,占双一流专业总数57.9%。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发现,若选择物理,绝大部分专业(类)均可以报考,而选择历史也可以报考近半专业(类);双一流高校对物理有要求多于普通本科,物理组合占比过大半


在粤本科招生专业(类)中“再选科目选考要求

初三、高一必看!2021新高考选科数据分析,物理组选科优势明显 - 天天要闻



在粤招生中,有11.8%的本科专业(类)对“再选科目”有要求。在“再选科目”的四个学科中,本科专业要求必选化学的最多,有2308个专业(类);其次是必选思想政治和必选生物科目;最后是必选地理,有85个专业(类)


“再选科目”中,要求必选最多的是化学,最少的是地理。


我们再来看看选科组合情况与本科院校专业(类)覆盖率情况:


2021广东省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类)覆盖率及组合特点

初三、高一必看!2021新高考选科数据分析,物理组选科优势明显 - 天天要闻


1、专业覆盖率最高的是“物理+化学+政治”,达96.58%;覆盖率最低的是“历史+生物+地理”,为49.86%,不过也接近50%。


2、“物理+化学”组合,可以覆盖绝大多数专业,专业选择范围在95%以上。


3、选科专业覆盖率只是高考选科参考的重要数据之一,结合自身特点,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选择。



04 新高考选科注意事项




进入高中后,一般高中会在高一下学期或者高二上学期要求学生确定高考选考科目。高考之战始于选科,无论是高一新生还是高二学生,都应当提前规划、尽早布局





高一学生:

高一下学期才陆续开始分科,对于新高一生来说,有较长的犹豫期和考虑期。在这个阶段,一定要重视全科学习,均衡投入到每个科目当中,制定科学的学习规划。


同时,多方面考虑自己的兴趣、专业、职业,可以提前了解不同的院校及专业,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一个大概的方向和规划。





高二学生:

尽管高考报名前都可以改选,但对于高二生来说,改选历史或物理将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高一这年的沉淀和学习对接下来的两年影响较大,如果实在需要转科,那便要尽快做出决定。


高二的学生要多关注自己的选科组合能够报读什么专业,确立自己的报读方向及目标。然后保持优势学科,提高弱势学科,尽量扩大自己的优势,使“总分最大化”。


基于选科大数据,我们不难发现,首选科目选物理或历史决定了考生未来选择专业的大方向。首选物理的考生可选范围大于首选历史的考生。


另一方面,结合“3+1+2”模式的12种选科组合,在首选科目确定的情况下,“化学+生物”的组合符合更多高校专业所需学科知识。


但要注意的是,以上仅仅是作为一个选科的参考方向,并不是最优选择建议。广大学子要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因为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选择。


初三、高一必看!2021新高考选科数据分析,物理组选科优势明显 - 天天要闻

END

来源 |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网络,部分数据来自自主选拔在线,由超级好老师综合编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处理。

热门分类资讯推荐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 天天要闻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虽然说《爱情公寓》这部剧在剧情上充满了争议,但是一定程度上,这部剧也是很多人的回忆,是伴随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而且剧中的很多角色都成为了经典,他们的口头禅也一直被拿来玩儿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 天天要闻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谈到《爱情公寓》这部火爆一时的欢乐喜剧,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爱情公寓》中那个把曾小贤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现实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剧中的形象也判若两人。1981年出生在辽宁沈阳的榕榕,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后来成为了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