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党凤山
近几年,每逢冬天来临,我都从塞北来海南过冬,住琼海嘉积镇上埇村的“辽海之家”,因住户都是辽阳和海城人,便建立了“辽海之家”群,我也是群里的成员,便把每天发的“今日头条”传到群里,让群友了解海南。
1月22日,群友阳阳为了让其刚刚退休的丈夫,了解海南情况,便将寿山石(网名)拉入“辽海之家”群。26日看到寿山石先生,在群里对我文章给予点评:“六合同春:辛勤耕耘,宝刀不老。”寥寥数语,彰显文采不凡。
事隔两天的28日,我发了《“小书法家”为乡亲写春联》,又见寿山石点评:“写的好,深入实际,了解情况,情景交融,入情入理。”我回复说:“谢谢寿山石先生夸讲,‘写得好,深入实际’不敢当,只是望南小学校长住上埇村,以前每年都到上埇村义写春联,只是今年安排到别的村了,看到她在 朋友圈发了图片,才编写内容发朋友圈,上了“今日头条”。先生想看、爱看,我将尽力寻找海南所见所闻素材,满足你及众多网友的愿望,自始至终把《海南风光美》专题内容写好、写全。”
如此使我对寿山石先生文笔的高超,当刮目相看。2月3日,我把写好的《图吉利门前摆放贡年吉》,因是第一次听到这个新名词,耽心拿不准便转发给寿山石先生斧正。他回说:“岂敢,您老的见地,思考文字皆属上乖,身边家常,举手拈来,更见功力,字里行间洋溢生活气息,晚生佩服。”我回复“过讲了,我仅读小学六年书,只是出于兴趣写些东西。毫不夸张的说,平心而论您的才华在我之上,俗话说,‘能者为师’,应该虚心向你学习。”他又回我:“您老谦虚了,您的阅历才是真正的学历。”这句概括的话语,说得何等好,我随后给予了高度赞赏:“‘谦虚’赢得了你的高见,你这话概括得准确透彻,我特别欣赏赞成……”
2月13日,寿山石先生在“辽海之家”群发了《海南情怀精神不老》长诗,立即在群里引起轰动,先是我女儿念玉感怀:“第一时间拜读师长姐夫大作,令人震惊感动,辛苦了,向姐夫致敬。”阳阳看后谦谨的回复:“是你姐夫被老人家热爱生活感动了。”网友赵振秋说:“你们是我学习的榜样。”庄严点评:“戎马一生,文博不二,高手亮剑,甘拜下风。”言犹未尽,接着又发了第二条:“党老不愧学究,每毎报导都字斟句酌,是教课级别;首长评论,点睛之笔,恰到好处,是我向往,而力所不及。”。阳阳阅后继续回复:“庄严、老赵:看了你们给六合同春和寿山石的评价,估计更能激起他们的热情,我们期盼更好的作品出来。”看到群里的热烈评论,我也发了条表态:“谢谢‘辽海之家'网友的关注,今早见寿山石先生的长诗,深为感动,激励之下,也想构思一首新体诗回敬,待酝酿好后,发给大家共勉。”庄严见后,又有感而发:“古有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今有‘辽海之家'楼,因诗词名流天下,楼盘定会涨价!”
寿山石书写的《海南情怀精神不老》诗,70余行数百言,字字千金,行行出彩,语言精美,意境深远。可见寿山石先生知识之渊博,语言运用之精准,文学功底之深厚,才能写出如此谁都喜欢的诗篇。写到这里,很难想象到他的出身,竟然是军官,是位有文化涵养的武将。所以,我作为回敬,便写了《儒将的风采》,用于表达对他及对解放军的敬爱,这也是我首次用散文诗的文体,完成的尝试拙作。
作者简介:
党凤山,男,1941年润6月14日,生于吉林省图们市,1945年返回家乡辽宁省辽阳市,1956年参加工作,曾在辽阳市第一建筑公司、辽阳市建委、辽阳市城建局、辽阳市园林风景管理处供职。自幼喜欢文学,曾在《辽阳日报》《鞍山日报》《辽宁日报》《建设报》《呼和浩特晚报》《北方新报》《内蒙古晨报》和《内蒙古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编著出版《少儿对联故事》著《古城新姿》《青城收藏》《玻璃镜》等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