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三原是八百里秦川的白菜心,南临西安,北靠铜川,西依咸阳,东距阎良,地理位置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
正因为地势四通八达,历史上三原出了不少人才,比如说唐代名将李靖、民国政要于右任,都是地地道道的三原人。
当然,三原还是风水宝地,唐朝的三个皇帝把自己的陵寝选在了三原。三原真可谓人杰地灵,物华天宝。
三原城隍庙供奉的唐代名将三原人李靖,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距今有600余年历史,规模庞大,建筑堂皇,在全国城隍庙中首屈一指。
城隍是古代神话中守护城池的神,后为道教所信奉,自三国起至清代末历代建庙祭祀。
城隍庙古建筑群以均衡对称的正统方式把楼、殿、廊、庑亭等四十多个单座建筑,按主次布局在纵横轴线上。
全部建筑琉璃盖顶、雕梁画栋、结构严谨、肃穆壮观,有“殚土木之功、穷造形之巧”的美誉。
城隍庙的正门前建造一座十二米高的歇山牌坊,坊额上书“威灵昭应祠”坊上木雕“龙戏珠”、“凤还巢”、“狮子滚绣球”等吉祥图案,博大雄浑。
牌坊北面是城隍庙山门,高15米,又称“八卦悬顶无梁门”,因无梁檩,由十根明柱支撑,因在悬柱和八组斗拱方位上雕绘着太极图和八卦符号而得名,大门通内的中轴线上有三米宽青石路贯通南北。
山门内东西两边是牌廊,镶嵌有岳飞书写的《前后出师表》石刻,书法飘逸,雕刻精湛,故有“三绝碑”之称。
向北的第三道木牌坊,上书“陟降在兹”,下雕有“尧王访贤”、“岳飞赶考”、“李白醉写”等典故,形象生动。
向北的第二道石牌坊,额上石刻“明灵保障”,竖扁上刻“监视”二字,额坊上雕着“十八学士登赢洲”、“三顾茅庐”等典故,造形典雅,雕刻别致。
位于中院的第四道木牌坊,是全庙最大的一座,上刻“明灵奠佑”,坊上斗拱重叠,奇巧精密,木雕满棱,有“八仙过海”、“圯桥纳覆”、“女娲补天”等典故,昂头上雕刻着58个童子,形制俊秀各异。
中院两边的钟鼓二楼,高均为14.5米,为三重檐十字歇山式建筑,楼体承托在十二根明柱上,上有三米琉璃“高明”,挺拔醒目。
昂头上木雕着龙、凤、狮、象等,整体庄重,结构严谨,造形典雅。
城隍殿是由拜殿和献殿组成的大殿群体,整体高15米,建筑面积700余平方米,献殿内巍座着6米高的城隍神巨像和四大天王塑像,拜殿内陈列着20幅反映十殿阎君、十八层地狱庙藏画。
整个大殿基高1.2米,东西分别立有洪武二年明太祖敕建城隍庙的大明诰命石碑和明万历年间铁铸的焚纸楼。
东西陪殿和大殿建筑相辅成趣,雄伟壮观。
最后面是寝宫,面积697平方米,由门、亭、廊、殿、楼组成并以厚墙密封,雕壁镂花,琉璃盖顶,别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