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安徽省滁州市凤阳鼓楼发生屋顶瓦片大面积脱落,据凤阳县文旅局20日发布的通报,此次瓦片大面积脱落,距离凤阳鼓楼上次进行维修仅1年多时间。
红星新闻记者查询后发现,据滁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公布的一份落款为2023年7月的《凤阳县明中都鼓楼(简称“凤阳鼓楼”)楼宇维修招标文件》显示,这次维修内容包括更换损毁檐板、屋椽及脱落瓦片等。
凤阳县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卢德永20日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发生脱落的也正是当时进行修复的瓦片部分。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在1995年复建鼓楼上层楼宇部分外,凤阳当地还曾在2015年复建钟楼。
▲安徽凤阳鼓楼发生屋顶瓦片大面积脱落 视频截图
5月21日,福建理工大学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教授姚洪峰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上世纪90年代甚至近些年,随着文旅的发展一些文保单位出现了需要复建的情况。比如凤阳鼓楼这种明代基座尚存,但是希望复建上层楼宇的情况,由于下层属于省级文保单位,因此上层复建建筑需要省级文物局批准,同时复建的建筑要有历史依据可查。
维修仅1年多后发生瓦片大面积脱落
去年无人机巡检时曾发现裂缝
据凤阳县文旅局通报,凤阳鼓楼建于1375年,由台基和楼宇两部分组成,台基于1989年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楼宇部分已毁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现楼宇为1995年建设。5月19日发生的鼓楼楼宇顶部东侧瓦片部分脱落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凤阳县文旅局通报称,2017年以来,鼓楼楼宇零星出现屋顶部分瓦片脱落、檐板损毁。2023年2月,因损毁情况加重,存在安全隐患,启动鼓楼楼宇维修项目。2023年5月,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了项目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2023年9月进场施工,2024年3月竣工验收。
▲凤阳县文旅局相关通报
据滁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公布的一份落款为2023年7月的《凤阳县明中都鼓楼楼宇维修招标文件》显示,此次维修的内容包括,鼓楼楼宇重檐歇山顶屋面维修,更换损毁檐板、屋椽及脱落瓦片,斗拱、门窗油漆翻新,二楼栏杆加高等,当时的合同估算价为400万元。
据天眼查app等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7月31日,凤阳县明中都鼓楼楼宇维修中标结果公示,中标的是黄山市徽州中亚建筑安装古典园林有限公司,工期为180日。相关信息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02年,注册资本2500万元,经营范围包括建筑工程、古建筑工程、文物保护工程等。据多地政府网站的公示信息,该企业曾中标过安徽黄山“花开南溪”乡村振兴样板项目建设工程、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潜口转盘及周边改造提升工程等项目。
21日下午,红星新闻记者拨打了黄山市徽州中亚建筑安装古典园林有限公司的电话。但记者说明采访来意后,电话被挂断。
凤阳县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卢德永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凤阳鼓楼在修复完成后9个月,即去年12月,无人机在巡检时发现楼宇顶部南北向出现裂缝的情况,第三方检测机构评估后要求施工单位进行修补,当时的结论是“没有整体滑动现象”。
通过验收1年后,鼓楼却出现瓦片大面积滑落的情况。对此,建筑领域安全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世园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凤阳县的通报可知,发生瓦片脱落的鼓楼是2024年3月维修,建于1995年,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严格意义上属于重建的仿古建筑。对于瓦片脱落原因的调查,需要查阅该仿古建筑的设计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规、规范、标准要求,同时需要确认是否存在施工质量、建筑结构安全隐患。
为何发生瓦片掉落?
专家认为复原鼓楼时或屋面坡度过陡
张世园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建筑材料变化发展,现在很多古建筑、仿古建筑建造和修复会使用一些新材料、新工艺,与古建工艺和材料出现了不同。仿古建筑的瓦片铺设主要有干铺法和湿铺法,干铺法就是在瓦片下面一层设置檩条,然后依次把瓦片铺设在上面,檩条均匀受力。湿铺法主要是使用砂浆等固结材料,将瓦片固定在屋顶,由于砂浆等固结材料质量控制困难,容易出现质量问题,而导致瓦片出现松动、脱落的情况。
张世园说,仿古建筑很多是斜坡屋顶,有可能出现最边缘的屋檐板集中受力。屋檐板实际上不应该受力的,一旦屋檐板受力过大超出承受范围而损毁,就会出现瓦片整体滑落的情况。
▲发生瓦片脱落的凤阳鼓楼 据央广网
福建理工大学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教授姚洪峰表示,传统古建的瓦有些通过金属丝相互固定铺设在望板上的,古建的瓦绝大多数都会用瓦钉在屋檐处固定,现在很多仿古建筑会铺设新材料制作的防水层,摩擦力相对传统望板材料较小,如果屋顶坡面较大,可能出现瓦片大面积滑落的情况。
姚洪峰向红星新闻记者提供了一份《凤阳县明中都鼓楼楼宇维修设计方案》,其中显示,上世纪90年代复原的这座鼓楼或存在屋面坡度过陡的情况,平均坡度接近40度,这种坡度在正常古建筑屋面是非常少见的坡度。
凤阳县已成立调查组
邀请相关专家开展调查核实
据凤阳县文旅局20日通报,凤阳鼓楼的楼宇部分为1995年建设。红星新闻记者查询后发现,除了重建鼓楼外,在2015年,凤阳还开工复建钟楼,并于2018年竣工。据安徽日报2015年报道,复建后的凤阳钟楼主体建筑高32.8米,建筑面积约7867平方米。相比于凤阳鼓楼台基为明代建筑、楼宇为新建,凤阳钟楼的台基和楼宇部分均为复建。
卢德勇接受央广网采访时曾表示,上次凤阳鼓楼维修最后合同结算金额为290余万元,主要用于瓦片、檩条以及二楼木栏杆的修缮,增加防水层、钢筋网、水泥砂浆层等,还包括脚手架搭建等花费。
5月21日,红星新闻记者联系了卢德勇,但其未能接受采访。
凤阳县文旅局20日通报,针对此事,凤阳县委、县政府已成立调查组,责令项目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赶赴现场,并邀请相关专家开展调查核实。截至5月19日23时,现场安全防护隔离设施已安装完成,其他工作正有序推进中。
▲凤阳县文化和旅游局 据央广网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多地曾复建过钟楼、鼓楼等建筑。
河北蔚县政府网站介绍,蔚县鼓楼始建于明代洪武十四年,楼宇毁于1946年,现在的鼓楼楼宇部分是在1997年重建,并于1998年10月建成并对外开放的。中国青年网2022年曾报道,开封鼓楼始建于明代洪武十二年,1976年11月,残留的开封鼓楼台基被全部拆除,辟为广场。在2012年4月23日,鼓楼复建及地下人防项目工程正式开始施工,于2013年10月收官。
据央广网20日报道,按照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在城台上面进行施工的楼宇复建项目至少需通过省级文物部门和国家文物局的双重批复,但实际情况是,凤阳鼓楼1995年相关报批手续在安徽省文物局未获得批准,属违规建筑。
对此姚洪峰表示,上世纪90年代甚至近些年,随着文旅发展,一些文保单位出现需要复建部分建筑和其他设施的情况,像凤阳鼓楼这种古建基座尚存,但是希望复建上层楼宇或其他设施的情况。由于下层属于省级文保单位,因此上层复建建筑需要省文物局批准,同时复建的建筑要有历史依据可查。对于此次出现瓦片大面积滑落的凤阳鼓楼上层楼宇建筑是否“违建”,需要相关部门调查后确定。
红星新闻记者查询后发现,根据文物保护法,不可移动文物已全部毁坏的,应当实施遗址保护,不得在原址重建。因特殊情况需要在原址重建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需要在原址重建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批准。红星新闻记者从安徽省政府网站上查询后发现,凤阳鼓楼基座部分属于安徽省第三批文保单位。
陕西一名古建行业业内人士龚先生(化姓)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近些年随着文旅行业的发展,很多地方会复建一些古建筑,“严格来说这些和文物保护基本没有什么关系了,主要在新建的过程中不对已有文保建筑造成危害,同时需符合其他规定。”
龚先生说,文物修复强调“最小干预”和“可识别性”原则,要求修复必须基于原始材料和历史证据,避免臆测性复原。
红星新闻记者 付垚
编辑 郭庄 责编 邓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