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是一种草本植物,柔美纤细的她有着30~120厘米的玲珑身姿,细长的茎秆和披针状的叶子,还有着迎合了现代人审美的浅蓝紫色、略带光泽的花朵。如果你在花坛里见到她,一定会被她清新、精致的面庞所折服,甚至可能误以为这是一种近几年才出现的栽培观赏花卉。如果真是这样,那可就错了,人不可貌相,植物也是如此,千万不要因为花朵的高颜值而低估了任何一种植物的应用潜力。实际上亚麻是一种长久陪伴着人类的植物朋友,她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是全方位的,它的观赏价值在“油料作物”和“纤维作物”这两个头衔面前显得不值一提。
借用一句俗语来形容她,亚麻“上得了厅堂,也下得了厨房”。
▼ 亚麻花朵、植物画|左图来源于PPBC,右图来源于维基百科
▼ 花坛中的亚麻|殷茜 摄
亚麻与油画艺术
▼
亚麻的存在成就了西方500多年来的油画艺术,让那些博物馆厅堂之上的油画作品历经百年仍熠熠生辉。亚麻布是制作油画画布的常用材料。第一张由亚麻制作的画布可以追溯到1410年左右,一位法国人偶然发现亚麻布是种十分理想的油画基底材料,而在此之前,人们只能在笨重的木板上作画,木板容易受潮开裂或变形,想长期保存就要格外小心翼翼,木板更是让巨幅作品的绘制变的尤为艰难。替代品亚麻画布的出现为油画创作打开了新局面,它坚固柔韧,轻盈耐久,最难能可贵的是,它可以长期与颜料紧密贴合不易剥落,并呈现出独特的肌理感,经过几百年的探寻和实践,人们仍旧青睐亚麻画布,毫无疑问,亚麻是万里挑一的油画基材。
▼ 亚麻画布
亚麻籽油还是制作油画颜料的常用材料。油画颜料由色素粉末和载色剂够成,挑选一款优质载色剂的难度一点也不亚于寻找好看的颜色,它要能黏合粉末、透明流畅,还要利于敷涂、结膜牢固,这要求它在流动性和黏着力之间取得巧妙的平衡,它干燥的速度要刚刚好,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在众多条件的筛选之下,人们否决了棉籽油、豆油、葵花子油等众多候选项,最终挑中了亚麻籽油这个“刚刚好”。在化工业发达、新材料辈出的今天,人们仍会延续传统的作画方式,可以说亚麻贯穿着油画艺术的发展史。
▼油画颜料组成
您可能会好奇,为什么总是亚麻?仅仅是出于巧合吗?这要追溯到亚麻和人类的缘分之初。自古以来,亚麻纤维和亚麻籽油世世代代被人类利用着,根据历史记录,保存至今的亚麻布最早可以追溯到8500年前以色列Nahal Hemar洞穴中的针织品,约公元前7000年,生活在肥沃新月地区的人们就开始栽培亚麻以获得其油料,古巴比伦人和古埃及人都曾使用亚麻布料。如布料纵横交错的经纬线一般,亚麻与人类的关系早已密不可分,它渗透在一粥一饭、一针一线的烟火气里,是人们随手可得,最为熟识的生活材料,在漫长的时间里,人们一定在各种各样的场合对亚麻的性质进行着实践摸索,因此,亚麻出现在油画的发展史中完全不是一个巧合。接下来,让我们看看这位亲密的植物朋友在其他场合的表现。
▼ 从死海附近的昆兰洞穴发现的亚麻布
厅堂上的亚麻纤维
▼
亚麻纤维既柔软又坚韧,表面具有光泽,质地好似金褐色的头发。相比我们熟知的棉纤维,它更强韧,更透气,吸水性更好,但弹性更小,柔软度更低,也更容易起褶,亚麻面料手感光滑,经过反复洗涤会变得更柔软,它的穿着感受是很出色的,冬暖夏凉,吸湿保湿。亚麻纤维是一种韧皮纤维,取自亚麻茎秆的韧皮部,从它的解剖结构上来看,韧皮部仅是茎秆横截面中薄薄的一圈细胞,其间穿插着细长成束的韧皮纤维,它们的存在可以为植物提供强度。从如此纤细的茎秆里获得如此少量的纤维,可以想象需要何等艰辛的劳作,也从侧面体现出这些纤维的价值。我们所熟知的其他麻类作物,包括大麻、黄麻和苎麻,被我们利用的部分也是韧皮纤维。由韧皮纤维制成的材料具有相似的特性,例如它们的干燥速度比棉花和羊毛更快,在潮湿时更为结实,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使用现代合成材料之前,绳索和船帆等都由麻绳所制。
▼ 亚麻植物到纺线
▼ 亚麻的横截面结构
▼ (a) 亚麻纤维的纵视图(10000倍放大)和(b)横截面(30倍放大)
▼ 亚麻:亚麻杆、纤维、纱线、机织和针织亚麻纺织品|图片来源于维基百科
亚麻纤维在依赖手工业的年代是不可多得的自然馈赠,在许多个世纪里,亚麻布一直是西方世界的主要服装材料,根据亚麻纤维品质的不同,它既是服务于底层民众的日常服装,也是专属于皇室贵族的华美礼服,它是通用于所有人,在所有气候和季节里穿着的内衣和睡衣,还是床单、餐巾等其他家用织物中的主角,12世纪的欧洲女性,从少女时代起就开始攒钱预备出嫁时使用的亚麻制品,连圣经中也提到天使穿着亚麻布。直到18世纪末,轧棉机的发明使棉花生产更具成本效益,随着纺织业的崛起,纤维更长、更易分离的棉纤维,因为更适合于工业化进程而取代了亚麻的地位,但亚麻从未从我们的视野里真正消失,由于它非常适合制作挺括的袖口和漂亮的夏装,亚麻布仍是缝制高档服装的首选,19世纪末,上流社会男装的标志之一就是一套由浅色亚麻布制成的暖和西装。
经过一番摸爬滚打,直到今日,亚麻退出了内衣界,跻身进时尚圈,它自成一派的褶皱质感,与文艺气质完美匹配,它在土壤中比棉花更容易生物降解,与绿色环保理念高度契合,返璞归真的亚麻如今是森系风和绿色环保的代言人。
▼ 18世纪中期,亚麻羊毛混纺的女裙
▼ 19世纪中期,棉麻混纺的男士西装
厨房里的亚麻籽油
▼
亚麻不仅属于西方,在中国也很出名,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从大宛国带回了亚麻,由于它出自胡人居住的地区,俗称胡麻,张骞引种亚麻主要是看中了其油用价值,考古发掘证明,我国油用亚麻最迟在两汉之际就已在西北地区开始种植。
亚麻籽油如今是世界十大油料作物之一,由于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含量高达50% 以上的α-亚麻酸(ALA),因此被称为“高原深海鱼油”,ALA属于ω-3系列脂肪酸,在机体内通过代谢可直接合成二十二碳六烯酸,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因此亚麻籽油具有降血脂、降血压、增强免疫力、提高记忆力等诸多保健作用,此外,亚麻籽油中富含的有益脂质伴随物,如生育酚、植物甾醇和多酚等。既能让人健康、聪明,还能有利生育,这么好的油料作物怎么会不受欢迎呢?亚麻一经引种,就受到中原地区人民的喜爱,它和汗血宝马一起被誉为“大汉双宝”,成吉思汗和他的军队也有吃胡油的习惯,他的蒙古大军曾经统治了世界近三分之一的版图,这其中说不定也有亚麻籽油的功劳。
▼ 亚麻籽油中发现的代表性甘油三酯,由亚油酸、α-亚麻酸和油酸衍生而成。
为了保护亚麻籽油中的营养成分不受高温破坏,购买冷榨亚麻籽油是个不错的选择,美中不足的是,亚麻籽油中含有大量不饱和酯类,暴露于空气中易发生氧化聚合反应,所以冷榨亚麻籽油需开封后尽快食用,并且要密封储存在冰箱内,否则会很容易出现我们俗称的“哈喇味”。在烹调时可以更多选择凉拌、蒸煮而非煎炸的制作方式,亚麻籽油最简单的吃法是拌酸奶,15ml亚麻籽油配上200ml酸奶搅拌在一起,可以直接食用,营养又美味。
▼ 亚麻籽油拌酸奶
正如亚麻布料上那些无法人工抚平的褶皱,彰显着它的古老与浪漫,正如亚麻籽油里那些稀有珍贵的成分,诉说着它的智慧与品质。上得厅堂的,下得厨房的亚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是陪伴人类左右的植物密友。简单和精致,传统与新潮,从廉价到高端,从淳朴出发,到回归环保,人类评判世界的标准在变,但亚麻的传奇不变。
参考文献:
https://textilefashionstudy.com/physical-and-chemical-properties-of-flax-fiber/
https://blog.fabrics-store.com/2015/04/02/a-brief-history-of-linen/
[1]Goudenhooft C . Multi-scale characterization of flax stems and fibers: 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erformances. 2018.
[2]Evolution of the ultrastructure and polysaccharide composition offlax fibres over time: When history meets science [J]. CarbohydratePolymers, 2022, 291(1):119584.
[3]糟帆, 丁彩云,马玉婷, 等.不同制油工艺对亚麻籽油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J].中国油脂,2022, 47(9): 13-18.
[4]苗妙.浅析油画材料和媒介的使用[J].油画. 2017,(03):122-127.
【作者】殷茜 国家植物园科普馆高级实验师。2010年任职于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园艺科普中心,先后从事植物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引种保育,科普教育等工作。2021年任职于北京植物园科普馆。曾获得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三等奖,所著《遗世独立 珍稀濒危植物手绘观察笔记》获得2020年度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银奖。
- END-
文稿、供图 | 殷茜
编辑、排版 | 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