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书房只8平米,却是他最宽阔的精神空间

2022年07月08日06:07:30 家居 1129


乾隆,一生最喜欢呆的地方是他的书房“三希堂”。皇帝的书房自然本应格外考究,然而,令人意料之外的是,乾隆皇帝的书房竟然很小。■ “三希堂”到底有多大呢?“三希堂”虽然名气很大,但面积通共也就8平方米,被称为故宫中最小的房间。这个8平米的狭长室内又分成里外两间小室,临窗的外间才是真正的三希堂,里间是小歇整理之用的过间。临窗的外间经据清史研究专家阎崇年先生的实地测量:东西长210厘米,南北宽228厘米,面积仅4.8平方米,也就和现在普通人家的卫生间差不多大。 是不是完全没想到,堂堂一个皇帝,竟然书房如此之小?那么,为什么乾隆的书房要弄这幺小呢?难道是当时紫禁城没地儿了?要解答这个问题,让我们首先来认识下这座“袖珍”的皇帝书房。首先一个问题:三希堂在哪儿呢?就在这⬇▲养心殿


养心殿是自雍正以后,清朝历代皇帝的寝殿和日常办公之所。乾隆睡觉和办公的地方都是养心殿,养心殿非常的大!


乾隆书房只8平米,却是他最宽阔的精神空间 - 天天要闻


而他的书房在养心殿西边的小角落里,名字就叫三希堂。


这个小角落有一扇大窗户,向阳,冬天的时候,阳光可以从这窗户透进来,让整个小屋子都显得暖和,故而它又有一个名字叫“养心殿暖阁”。


乾隆书房只8平米,却是他最宽阔的精神空间 - 天天要闻


“暖阁”在故宫里有好多处,它们一般都是面积较小的房间,之所以称为“暖”。


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北方冬天寒冷,古代又没有暖气设备,而皇帝们为了有效地保持室内温度,就会在高大宽敞的宫殿里选取向阳处搭建一些低矮小屋,同时在里面盘上火炕、烧上炭盆,名“煨冬”,毕竟房间空间小,烧会儿炭盆,再加上阳光的照射,不多久整个屋子里就会暖暖的。


乾隆书房只8平米,却是他最宽阔的精神空间 - 天天要闻


乾隆十一年时,也许是乾隆皇帝太怕冷了,他下令将“养心殿西暖阁”改为自己的书房,这样,就算是冬天最冷的时候,他也能舒舒服服的盘着腿坐在暖炕上,温暖的看书。  


同时,他还将这暖阁的名字改了,毕竟是书房嘛,得取个有文化的名儿,思来想去,乾隆定下了“三希堂”这几个字作为自己新书房的名号。


乾隆书房只8平米,却是他最宽阔的精神空间 - 天天要闻


为什么要叫“三希堂”呢?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认为“三希”出自宋代大儒周敦颐的《通书》“志学”篇“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的名言。


意思是士人希望成为贤人,贤人希望成为圣人,圣人希望成为知天之人。


深层含义是告诫士人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修为,向圣贤的标准看齐,即使是已经达到了贤、圣的高度,也还要继续进取。


看来,乾隆帝取得这个名字还是饱含进取之志的,也很符合书房的定位。


乾隆书房只8平米,却是他最宽阔的精神空间 - 天天要闻


另外一种说法是,“三希”同三稀,“三稀”是乾隆皇帝收藏的三件稀世书法珍品,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


这三件墨宝均是乾隆帝爱不释手之物,尤其王羲之这件,文字内容非常简洁,文只写了28个字,但是乾隆爱之甚之,在后面写了几万字的读后感。


乾隆书房只8平米,却是他最宽阔的精神空间 - 天天要闻


“三希堂”虽然小,狭长的室内又用楠木雕花隔扇分成里外两间小室,但陈设典雅,古朴,弥补了空间的不足,再加上设计得当,并无壅塞局促之感。


乾隆书房只8平米,却是他最宽阔的精神空间 - 天天要闻


在4.8平方米的外间里,临窗设地炕,炕长210厘米,宽114厘米,面积2.4平方米,比现在一般住家户的床还小。


炕上宝座面西,宝座由靠背、坐垫和迎手一组构成,坐垫上置有青玉如意。




乾隆书房只8平米,却是他最宽阔的精神空间 - 天天要闻


乾隆书房只8平米,却是他最宽阔的精神空间 - 天天要闻


坑上座前安置一张长70厘米,宽31厘米,高38厘米的紫檀木雕花书桌。炕西头,摆放着一张长96厘米,宽27厘米,高38厘米的紫檀双层小案。


书桌、小案和窗台上陈放不同的文玩用具:有白玉笔筒、青玉笔山(笔架)、玉斧、玉冠架、青玉蟠螭觥、青玉牺尊砚滴、青玉托莲蓬香插、砚屏等。


乾隆书房只8平米,却是他最宽阔的精神空间 - 天天要闻


炕外东壁有五颜六色的壁瓶11个,壁瓶下面的地上,有存放三希堂法帖的楠木匣。


每个楠木匣长19厘米,宽11厘米,高11厘米,每摞两匣,四摞,共八匣,里面存放有乾隆喜爱的历代名家的珍品法书墨迹等。


乾隆书房只8平米,却是他最宽阔的精神空间 - 天天要闻


站在外间从南向北朝里间看去,可以看到里间的西墙上由五块绢拼接而成贴落通景画《平安春信图》。


该贴落纵201厘米,横207厘米,画上无作者名款,据专家考证是意大利人郎世宁负责绘制肖像,金廷标画衣饰、树石、建筑,郎世宁的学生王幼学画蓝白瓷砖。


乾隆书房只8平米,却是他最宽阔的精神空间 - 天天要闻


里间北墙上的壁画,是当时的大家董邦达的山水,以及乾隆三年的状元于敏中书写的乾隆御制诗。


在壁画前的正中,摆有一张紫檀座椅。


乾隆书房只8平米,却是他最宽阔的精神空间 - 天天要闻


那么,为什么它如此之小呢?


第一个原因可能是由于位置所限,大家可以看到三希堂这个空间是乾隆后来隔出来的,在它周围已经全是房间了,你既要晒得到太阳,要温暖,又要能伸展开来看书,看的舒服,而且还要不破坏旁边的堂屋,那估计真的只能做到这么大了。


第二个原因是和古人对于房间的风水要求有关。


我们去故宫会发现,好像皇帝、皇后和妃子们睡的卧室都不是很大,和我们想象的完全不一样,这是为什么?


乾隆书房只8平米,却是他最宽阔的精神空间 - 天天要闻

▲养心殿冬暖阁皇帝卧室


原因就在于古人都讲究“藏风聚气”,这“气”是人生命的根源,“精气爽”而“生命足”,如果“气”散了,那人就会整天昏昏沉沉。


而人每天待得最多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家里”,如果这个“家”不能聚气的话,那身体也不会很好,怎么聚气呢?


很简单,就是房间别弄的太大,一大,气就很难聚起来了。


乾隆书房只8平米,却是他最宽阔的精神空间 - 天天要闻


因此,咱们会发现,故宫里皇帝的卧室都很小,也就10平左右,而三希堂乾隆皇帝待得时间也比较长,其实就跟卧室一样,因此聚气也很重要,所以就把它弄的小一点。


第三个原因可能也是由于保暖的需要,那个年代没有暖气,冬天来时,都是靠烧炭火取暖,房间小一点的话,保温效果会很好。


当然,夏天没有空调,在这样小的空间里放冰块降温的话也会凉的比较快。


乾隆书房只8平米,却是他最宽阔的精神空间 - 天天要闻


三希堂虽然只是方寸之地,但至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时,三希堂已收藏晋以后历代名家134人之墨迹340件,以及拓本495种,可谓斗室有天下。


紫禁城之大,三希堂区区斗室,却是乾隆皇帝最为宽阔的精神空间。


每日在处理完政务之后,就从他办公室-勤政亲贤殿西边的小门进了三希堂,在窗前炕床盘坐,玩味古董书画,揣摩古人笔意,几可忘我。


乾隆书房只8平米,却是他最宽阔的精神空间 - 天天要闻

图片: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家居分类资讯推荐

《家居人造板材健康消费指南》发布 - 天天要闻

《家居人造板材健康消费指南》发布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车辉7月2日,由中国林产工业协会主办的“标准看中国,健康向未来”——《家居人造板材健康消费指南》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中国林产工业协会会长周鸿升,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万华生态集团董事长郭兴田,中国工程设计大师、中国林产工业协会首席专家肖小兵,中国消费者报消费研究四部主...
已有人中招!这些物品,夏天千万别放车里 - 天天要闻

已有人中招!这些物品,夏天千万别放车里

炎炎夏季汽车太阳下停放,像会变成“烤箱”温度最高能飙升到60℃到70℃一些车内物品在这样的高温下很可能变成“定时炸弹”近日,浙江湖州安吉县一辆私家车副驾驶区域被严重烧损据悉事发当天气温较高小轿车长时间停在室外且未使用遮阳设施导致车内温度急剧升高由于车头方向正对着太阳副驾座椅上放置的手机疑因长时间暴晒发生...
黑武士钓箱秒变双炮台 - 天天要闻

黑武士钓箱秒变双炮台

下面我们对黑武士钓箱做一个升级改造,由单炮台改为双炮台。从网上买的一个炮管把鱼护架改造成炮台。有钓友问为什么不用鱼护架作为炮台?因为鱼护架的管太细,支架放不进去。这个改造很简单,我们就把支架卸下来换成炮台支架就可以了。这就改造完成了,你说简
雷军称纽北广告牌空出来一个抢一个:已在纽北租用办公室 - 天天要闻

雷军称纽北广告牌空出来一个抢一个:已在纽北租用办公室

站长之家(ChinaZ.com)7月3日 消息:小米董事长雷军开启返场直播,在直播过程中,他着重谈到了小米SU7Ultra在德国纽博格林赛道刷圈的相关事宜,引发广泛关注。雷军表示,有人认为家用车无需如此大费周章地在赛道上折腾,但纵观全球,每一家世界级的车企,像宝马、奔驰等,它们的豪车也都在赛道上刷圈。所有伟大的公司都是通...
人养3花,命比纸薄,这3种花再漂亮也不能养,看到就要躲远 - 天天要闻

人养3花,命比纸薄,这3种花再漂亮也不能养,看到就要躲远

养花图个清闲自在,谁承想有些品种就是“隐形炸弹”,摆家里纯属自找麻烦。仙人掌看着坚毅,实际满身尖刺,沙发缝里藏几根,孩子小手一划就出血,清理起来全家折腾。莲花优雅?阳台摆一盆,水盆没几天就成蚊子温床,换水比伺候月子还累人。夜来香夜里香得熏人
入住新房前,这3个“讲究”不能少,装修完就可以做! - 天天要闻

入住新房前,这3个“讲究”不能少,装修完就可以做!

装修完新家那股子兴奋劲儿,我太懂了——盯着墙面刷漆、看着地板铺好,最后连窗帘都选了三回,就盼着赶紧搬进去过新生活。可咱过来人得说句实在话,这搬新家可不是把箱子往屋里一扔就完事儿,有些“小功课”提前做了,往后住着才踏实。头一桩,换锁。
第一次见玉兰花在七月开放 - 天天要闻

第一次见玉兰花在七月开放

今天在北京某小区见到一株玉兰树鲜花怒放,光彩夺目,引来许多路人围观。玉兰花一般都在开春后三、四月份开放,属于北方较早开花的树种之一,但在七月份开放,说实话,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而且不是星星点点,而是满树灿烂,着实让我有点大惊小怪。
机场充电宝新规落地,安全与便利从来不是单选题丨九派时评 - 天天要闻

机场充电宝新规落地,安全与便利从来不是单选题丨九派时评

文/九派新闻特约评论员 舒圣祥 近日,机场充电宝话题持续引发关注。旅客自弃的充电宝如何安全规范处理?上海机场集团表示,针对旅客自弃的充电宝,两大机场将统一交给具备专业资质的处理企业进行处置。针对不属于召回批次,品牌、容量、型号等信息清晰,没有鼓包等外观损坏的充电宝,两大机场均提供7天暂存服务。 民航局实...